第三十九章 没有风无影就不做事了

换源:

  可总有出去的时候吧。

“我会帮你了却你的案子,安心在这里做事,我会教你怎么做。”

“现在主要是精铁。”

廖尚作道:“精铁我们还有储存,可以调用。”

“不够好,除了精铁,还有煤等都要大量购进。等两天,我会送来一本造作精要,你们要组织多学习。”

“是!”

两人都没想到这方面太傅也行?

听起来好像还要更好,这就奇异了,毕竟现在造作监技术都是几千年的技术精华,流传下来的,没有师傅没人搞得懂。

先就这样听着吧,是不是真的,等看看造作精要再论。

这里交接完毕,风无影又察看了各部门,这才带着南康出了造作监。

“你送我!我饿了!”

“为什么要我送你?”

“万一碰到皇后和父皇,怕是要唠叨。”

“你就不怕我两碰到皇后和皇上,会更严重。”

“有你在,我就不怕!”

不知哪来的自信,风无影也是服了。

“可我也进不了后宫啊!”

这也是哈,南康开始琢磨了。

估计她也琢磨不出什么东西,风无影陪着她边走,到了乾清门这才站住。

两人有点默默无语。

乾清门是皇宫前后宫的隔离门,经过这条门就是后宫,风无影只能送到这里。

两人对视一会,南康道:“你还会去文华殿讲授吗?”

“为什么问这个?”

“我去听!”

“得了,你学了什么?”

“以后会学!”

“暂时不会去了,以后会很忙。”

“那我去你的四合院。”

“干嘛?”

“就是想去!”

“好吧!”

风无影答应了,以后再去就是合法的,这是风无影第一次正式答应,南康自然心中欣喜,转头就跑了,裙摆飘飘,一路扫落叶,能卷得风起。

回到自己的独人居。

打开系统,也不用说啥,心念一动,红色词条瞬间起作用,意念指挥下,果然可以看到无数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来自己后世现代社会。

甚至发生的新闻都有,懂王又当选了,尼亚壶被国际法院追捕了。

这些信息风无影只是一眼瞟过,就开始寻找现代的金属冶炼方法。

及一些机床的制造方法。

这些信息都来自一些大学和研究院。

甚至连国外的研究资料都能显示,问题是这都是英文版本的,风无影对英文有点不太熟悉,达不到翻译生辟单词的能力,而技术资料就更多生辟或专业词汇。

他只有看中文的资料。

脑海中的显示屏并不大,寻找资料是个技术活。

幸好,他现在有时间,然后他要编一本《造作精要》

这将是一本天工开物,划时代的爱因斯坦。

这就是造作监对自己的意义。

天子封神术讲得再多,也没实际技术来得更有意义。

皇宫文楼。

老朱站在书架前翻看古典,朱标应召来了。

“父皇!如要找书,让太监去找好了,父皇何必亲自动手。”

老朱示意朱标坐下,然后过来道:“咱翻看了所有典籍,都找不到风无影说的那一套。”

“儿臣也找过,他是确实是独树一旗的。”

老朱点点头,若有所思道:“咱看风无影的天子封神术,他讲的你觉得如何?”

“很深奥,但是,他每每只讲到表面就没深入,他还有东西没讲。”

老朱道:“正是,咱早就看出来了,他讲的都是些表面的纲。咱问过老四,平时他在文华殿讲授时,确实主到了一点内在,但老四他们根本听不懂,才说他妖言惑众。”

“现在老四他们也说不出来到底讲了什么。”

朱标道:“他为什么还要瞒着?”

“怕是咱父子也听不懂。”

朱标微笑,很有可能,毕竟老四他们就听不懂。

“越是这样,咱越是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

朱标道:“儿臣按父皇意思,已经答应他接手造作监,这才是他想要的。”

老朱点点头。

“怕是要造出什么实际东西,才会懂吧。”

“儿臣已经批了下去,但凡是造作监要的东西都批出去。”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父皇。司农那边上疏说红薯已经发芽了,他说的果然不错。”

“真的!”

当然是真的,老朱只是有点激动,这才是他真关心的事,别的暂时都还未知。

“既然发芽就应该能生长,先在先农坛试种,等长出藤蔓再让司农推广。”

老朱兴奋道:“长出藤来,一定要给一条给咱看看。”

朱标微笑,又提了一个话题:“父皇,十一妹这样下去,确实不行,让人闲话,这次御史参奏,这可是其中一罪。”

朱标觉得这事要么阻止,要么摆明面上。

皇家女儿这么偷偷摸摸的,总不是个事儿。

可老朱并不在意,他的想法是,当年村里这种事可多了去了。

老朱还有当年村里的习惯,可朱标不同,他是贵族风格,什么事讲规矩。

“母后也给儿臣说起这个事,说林嫔去了,要给十一妹安排个好亲家,既然她自己愿意,母后说就许了她。”

老朱道:“这事不急,就吊着,想娶老朱家的女儿哪有那么容易。这个玉化对咱心里还有意见呢,看到咱也不说话。”

这事朱标想着,毕竟他母亲死了,多少有点意见是自然的。

“也不是对父皇有什么意见,就是有过些日子就想通了,皇家哪比得普通人家。母后近来对她多了点照顾,想来会好的,哪有不是的父亲。”

“行,咱想去看看红薯。”

朱标笑道:“才不是说,等长出来,送一条给父皇看吗?”

“现在咱就要看看。”

朱标只有了依了他,幸好司农监离这里不远,两人边聊边走。

“这次你徐达叔叔回来,你有什么想法?”

“父皇想北征,又怕云南那边,儿臣觉得,云南的事不大,派一人去就够。”

“可北征,又要许多钱粮,现在户部捉襟见肘,这个问题儿臣想了很多夜,是不是推迟一下,等红薯种出来再说。”

“要多久?”

“如果顺利,一两年足够。”

老朱道:“你现在是将希望全寄在红薯上了,没了风无影你怎么办,事不要做了。”

“既然可以让百姓好点,就做一点吧。”

如果没有红薯又得征粮征税,在朱标眼里,这种事不做最好不做。

红薯出来,自然粮食多了,也好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