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东门石本来就心里压着块石头,这下更……
招兵圪台的传说,民间口口相传,流传了几千年。经过不断演绎,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唯有,台阶这事,还有当事人。
东门石就是当事人。不过,他也是只知道个皮毛,再往细里说也是说不清,道不明。更要命的是这事还不能说,最起码现在还不能说。因为……
传说:在早招兵圪台是没有台阶的。因为传说中提到当年刘秀想把招兵旗插在招兵圪台上,是手下的兵卒砍掉几棵大树做云梯上去的。
至于,台阶是啥时有的,传说莫衷一是。有说:是刘秀准备登台检阅义军前几天让手下兵卒垒的。更有邪乎的传说是刘秀准备登台前一黑来,白胡子老头派神兵相助垒起来的。
总之,兵卒垒的也好,神兵相助也罢。反正现实是:
招兵圪台的台阶很陡。每阶少说也有尺把高,台面也很窄,还有,从外面看台阶也是齐头齐角的石头垒的,实际上里面填的都是石头渣,最大的石头块也就是骨嘟[注:1]大。
(如果,套用今天的时髦词就是:台阶也算是个“豆腐渣”工程。)
这点,东门石可以作证。
东门石头回跟干爹来招兵圪台时,当时台阶好多地方已经坍塌,他是费了好大劲才爬上去的,下来时更是提心吊胆。
东门石后来听朱颗粒访古说,其实,早在当年朱元璋登招兵圪台时,台阶就已经坍塌了好多。
临离开时,朱元璋留下话:招兵圪台是龙兴之地,他日坐了天下,定要重新修葺招兵圪台。
不过,真正坐了天下,十几年中,尽管朝中不少大臣上了无数次奏折,但都被留中[注:3]。
朱元璋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应休养生息,不宜……
实际上,朱元璋另有打算。当务之急是……
招兵圪台台阶重修,是洪武十三年的事。
这一年正月,朱元璋除掉了企图谋反的丞相胡惟庸,从而废除了历朝历代沿袭千年的丞相制。胡案前前后后牵涉了三万多人。其中,天州县有名的大善人胡惟仁一家,除了傻傻嘚嘚[注:2]的大儿子和奶娘外,全部满门抄斩。
这年三月,朱颗粒奉旨再次回到天州县。一来是安抚民心,处理后事,二来,重新修葺招兵圪台。
重新修葺招兵圪台,不仅仅是修整招兵圪台几近坍塌的台阶,还包括拓宽北山到招兵圪台的道路。原先北山有条小路,是通山下官道的,虽然不能走大车,但走人可以。但是下了北山到神龙洞,都是乱石滩,别说车走马行,就是人走稍不留神崴脚绊跌[注:4]都是常事。
还有,皇上为藏兵洞御笔亲书“神龙洞”三个字。神龙洞也得修。
朱颗粒把修葺的事宜全权委托给了东门石。
“朱伯,这万万不可。”东门石连连推辞。“晚辈下山,一年有余,碌碌无为,还惹下不少麻烦和事端,险些……”东门石这话说的是实话。东门石是一年前离开东门寺下山寻找老娘的,下山当天就在县城……
“贤侄啊,这事,非你莫属。”朱颗粒打断了话,“圣上有旨,翦除胡党,贤侄立下首功,理当重用。况且,……”朱颗粒没把话说完。
朱颗粒说的翦除胡党,确实是东门石最早发现胡惟仁在老宅私造兵器,假借送货进京这条线索的。后来才……
当然,这是冠冕堂皇摆在桌面上的理由。
实际上,东门石虽然是在东山寺长大的孤儿,但身份特殊,只是不能也不便公开。知道他身世的只有少数几个朝中近臣。其中朱颗粒最知根知底。
“贤侄啊,招兵圪台是龙兴之地,”朱颗粒一本正经,“皇上早有重新修葺招兵圪台之意,如今,也算是顺天意吧。”拍拍东门石肩膀,“贤侄啊,初出茅庐,皇上就委以重任,一般人做梦都不敢想啊!你小子,可别……”
无奈,东门石只得遵命。好在招兵圪台不缺石头,修路垒台阶都不是啥大事。
东门石对皇上修葺招兵圪台的用意,是多少年以后才渐渐明白的。
只是,朱颗粒留下的一卷图,让他……
在东门石的印象中,无论是东山寺门口的台阶,还是……,台阶的高度和台面的宽窄一般都是一样的,但是其中有一张图,每级台阶高度,台面宽窄却大相径庭。比方说:第一级台阶很高,差不多有一尺高;而第二台阶顶多也就是三指来高。还有……
东门石一头雾水。
朱颗粒一脸神秘,拍拍图:臭小子,照葫芦画瓢。
以后多少年,东门石几次问过朱颗粒,但是朱颗粒三缄其口。
有一次,问急了,也是酒喝多了,说了一句:这是天机不可泄漏。
东门石再问。
朱颗粒冒了一句:解铃还需系铃人,谁画的,找谁去?
东门石大张嘴冒凉气。当年朱颗粒留下图时说过,图是刘伯温告老还乡前呈送给皇上的。可刘伯温早已驾鹤西去,……
直到建文四年,建文帝逃出生天前一天晚上。
朱颗粒突然问东门石:还记得你青田叔画的那张图吗?
东门石点点头。
朱颗粒仰天长叹:青田兄一语成谶。看来,冥冥之中这一切都是天意啊!
-
-
[注:1]
骨嘟:天州方言。拳头。
[注:2]
傻傻嘚嘚:天州方言。形容人呆傻。
[注:3]
留中: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
[注:4]
绊跌:天州方言。摔倒。
-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