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轻轻地推开了家门只见一少妇模样的女子坐在灶台边烧火和正在做饭的母亲说着什么。
父亲王利也笑着坐在桌子边抽着旱烟;看到如此温馨的场景王利感觉心里暖暖的,所有的烦心事通通都抛到了脑后。
少妇见到王利回家顿时欣喜异常,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柴火匆匆走到王利身边帮他把装有榛子的袋子放了下来。
少妇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王利,边看边说道:“小弟长高些了,这才多久没见啊,个子长得真快……”王利被看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对少妇说道:“大姐,二姐怎么没有来?“
少妇闻言说道:“小妹应该明天到,她家里今天有点事,对了小弟你这些榛子是在后山捡的嘛?”
“对,后山有好多呢,我明天还要去捡呢。”王利回道,他没有把今天发生的事对家里人说,怕和他们说了就不让他去捡榛子了。
这少妇就是王利的大姐名叫王芳,今天是回来探亲的。
说完王利的肚子忽然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少妇听后笑着对王利说:“马上就可以吃饭了,今晚做的全是你喜欢的菜。”
王利听后咽了口唾沫,随即嘿嘿的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桌子上了就摆上了四菜一汤外加一大盆米饭,看着这些“美味”王利感觉在做梦一样。
但又感到疑惑,看着王利的表情,少妇笑着摇了摇头,于是便对王利说道:“小弟,这次你姐夫运气好,在山上打了一头三百多斤的野猪,我们自己留了一点,其他都拿到镇上卖了,我们把卖来的钱换了粮食,这个冬天终于有盼头可以过个好年了。”
王利听后顿时感到松了口气,“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王利开心的说道。
王芳闻言摸了摸他的头没有说话;这时王胜说道:“不用拿这么多,我们加上剩下的余粮能已经够了,明天你拿些回去吧。”
听王胜说完后,王芳皱着眉说道:“今年的光景我又不是不知道,那点粮食怎么过得下去,小弟又是长身体的年纪需要多吃点才能长得高壮,我怎么可能看着你们挨饿呢?
这些话以后都不许再说了,我虽然嫁出去了,但是我还是王家的人。”
顿了顿她又说道:“爹你不用担心我们,这也是我和家里那位共同的心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人子女就应孝敬自己的爹娘。”
王胜听完脸上洋溢出满足的微笑,他放下了筷子对着王芳说道:“呵呵,你和女婿的这份孝心我领了,来吃菜吃菜。”
说着刨了几口米饭,众人也是喜笑颜开,一家人都沉浸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王利也大口的吃着饭菜,他已经很久没吃到这样可口的饭菜了;直到肚子吃得溜圆后才放下了筷子。
吃完饭后王芳陪着母亲说着一些家常话,述说着村子里的一些趣事。因为家里多了个人,所以王利今晚和父亲一起睡。
王利已经有好久没和父亲一起睡了,记得小时后他总是要父亲讲一个故事才睡觉,可是不知怎么了,他感觉越长大与父亲的隔阂就越深了,一天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十句。
王利走进他的房间发现父亲并没有睡,他看了王利也一眼预言又止。王利见父亲这样,于是疑惑的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王胜闻言叹了口气回答道:“李夫子的事情我已经听村里人说了。”
说完他望着王利的脸,接着又说道:“过完年你就满十六岁了,也是个半大小子了,你以后是想在村里务农还是想出去闯荡闯荡?”
王利听后心想道:“父亲的想法居然和夫子的一样。”,过了一会儿他才回答道:“爹,利儿想出去闯荡一番,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我如果一辈子待在村子里是没有出路的。”
王胜听后感觉心里很自豪也很欣慰,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觉悟,实在让他有点意外,看来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王胜又说道:“嗯,不愧是我的儿子,爹相信你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等过完年后天气暖和了你再去吧;你王叔在长林镇当账房呢,年后他要回这里,到时候你就和他一起去镇上找点活干。”说着满脸欣慰的看着王利。
王利点点头说道:“孩儿明白。”说完王利把桌子上的蜡烛吹灭,两人没再说什么;父子二人各怀心思的躺下了。
其实那日李老夫子同自己说的那些话早就打动了王利的内心,每当老师讲起外面的世界时,他都很憧憬,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精彩;这更加坚定了王利的决心。
王利其实早就想去外面闯荡一番了,就算他父亲王胜不说王利也会主动说出来的。
听老夫子说过,他所在的村子只是长风国的边陲的一隅,是个很小的地方,而且在长风国的周边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位于北方的北周国国土面积最大,在其西方是一片汪洋……
王利越想越兴奋,一时间睡意全无;忽然他想到了王虎,不知道虎子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出去闯荡闯荡,如果王虎也出去出闯荡两人好歹也有个照应,彼此互相帮组才能走得更远。
出门在外只有信得过的兄弟才最值得信赖。“嗯,明天去问问虎子,我想他应该也有这种想法的。”王利心里想到,时间不知不觉的过了好久,窗外的虫鸣声渐渐的稀疏了,明亮的月亮也暗淡了下来。
窗外刮着风,系在窗户上的红带子被吹得胡乱摇摆。
王利裹了裹被子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这晚王利做了个梦,在梦中他和虎子都骑着一匹红枣大马风风光光的走在村子里,村民们都羡慕的看着他们两。
人群中他看见了爹和娘正满眼含笑着看着他,正当他想张口对双亲说些什么的时候忽然就醒了,王利很郁闷的叹了口气,心想:“真是个好梦啊,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