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上阴学宫附近的一家客栈内。
赵洵一行人安顿了下来。
客栈的掌柜和伙计们,战战兢兢地伺候着,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靖安王世子,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毕竟,白天在文会楼发生的事情,早已传遍了整个上阴学宫附近,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赵洵世子,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
杀人,对他来说,似乎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客栈内的其他客人,也纷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被赵洵注意到,引来杀身之祸。
整个客栈,都笼罩在一股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之中。
赵洵坐在客房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鱼幼薇则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侍女般,跪坐在他身旁,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缓解着他的疲劳。
青鸟和红薯则如同两尊冰冷的雕塑般,一左一右地站在赵洵身后,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防止有人对赵洵不利。
曹正淳则站在门口,如同一个忠实的门神般,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赵洵的安全。
整个房间,都充满了肃杀之气。
“主公,属下已经打探清楚了。”
曹正淳低着头,恭敬地说道,“自从白天的事情发生之后,上阴学宫的学子们,对主公的敌意更加强烈了。他们不仅在私下里议论纷纷,诋毁主公,还准备联名上书,向朝廷弹劾主公的暴行。”
“弹劾我?”
赵洵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容,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厉的光芒,“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腐儒罢了,无需在意。”
“属下担心的,倒不是他们的弹劾。”
曹正淳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属下担心的是,上阴学宫的那篇檄文,对主公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如今,整个离阳王朝,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在指责主公的暴行,长此以往,恐怕会对主公的名声造成极大的损害。”
“名声?”赵洵嗤笑一声,“本世子要的是天下,要的是权力,要的是能够主宰一切的力量!至于名声,不过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罢了,要它何用?”
“可是……”曹正淳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赵洵抬手打断了。
“好了,本世子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赵洵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不过,你大可不必如此忧虑。区区一篇檄文,区区一些腐儒的诋毁,还动摇不了本世子的根基。等到本世子君临天下之日,自有无数大儒为本世子歌功颂德,辩经正名。”
“属下明白。”曹正淳低下了头,不再多言。
他知道,自己这位主公,向来都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自己再怎么劝说,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不过,在那之前,也不能任由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赵洵的眼神微微一凝,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否则,等到本世子真的要争夺天下的时候,这些读书人的阻挠,也会成为一个不小的麻烦。”
思索之间,赵洵忽然神秘一笑,眼神转向身旁的诸葛亮,“孔明先生,你有什么高见?”
一直沉默不语的诸葛亮,微微一笑,摇着羽扇,缓缓说道:
“主公,想要堵住这些读书人的嘴巴,一味的强硬镇压,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反感,更加抵触。想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唯有以理服人,以德感化。”
“以理服人?以德感化?”赵洵挑了挑眉,有些不以为然,“孔明先生,你说的这些,本世子也明白。可是,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自视甚高,顽固不化,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话。想要以理服人,以德感化他们,恐怕比登天还难。”
“主公此言差矣。”诸葛亮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这些读书人,虽然顽固不化,自视甚高,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惜羽毛,重视名声。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他们的这个弱点,便可轻易地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哦?此话怎讲?”赵洵顿时来了兴趣。
“主公不妨明日一早,亲自前往上阴学宫,向那些读书人表明身份,递上拜帖。”诸葛亮缓缓说道,“亮虽不才,尚有三分口舌之力,愿替助攻揭穿他们的虚伪,让他们颜面扫地,威信尽失,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乖乖地闭上嘴巴,不敢再对主公指手画脚。”
“既如此,那便劳烦先生了。”赵洵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他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这个办法,确实很有可行性。
那些读书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和颜面,以此毁其心志,自是上策。
……
第二日一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赵洵一行人,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上阴学宫的山门前。
上阴学宫的山门,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两扇朱红色的巨门紧闭着,门前站立着两排身穿青色长袍的学宫弟子,一个个神情肃穆,目光锐利,仿佛两排训练有素的士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