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你本来应该叫朱棣!

换源:

  岳梁带着满腹的疑虑和震惊,匆匆返回陈友谅的营地。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陈友谅会怎么处置自己。岳梁深吸一口气,踏入陈友谅的营帐。

“皇上,混江龙副将岳梁求见。”

陈友谅正坐在虎皮椅上,面色阴沉,似乎早已预料到岳梁的归来。他冷冷地看着岳梁,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说吧,你打探到了什么?”

岳梁跪在地上,声音略显颤抖:“皇上,应天府的防御战并非赵德胜指挥,也不是刘伯温,而是叫朱重阳。”

“什么朱重阳,你说错了,是朱重八吧?”陈友谅哂笑道。他心想,怎么用了岳梁这么个无能的手下,连名字都能弄错。看来朱元璋还是有王气啊,龙湾打得那么剧烈,他竟然没去指挥,而留在应天府等着自己。

岳梁赶忙补充说道:“皇上,不是朱重八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子,朱重阳。”

他看出陈友谅的不耐烦,不敢拖延。

陈友谅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朱重阳?朱元璋的老四?那不还是个娃娃吗?”

岳梁忙点头:“是的,皇上。末将亲眼所见,世子车驾出巡,中央的马车里坐着个七八岁样子的娃娃。但应天府的百姓和士兵都对他极为拥戴,人人都说是这小娃娃亲自指挥战斗的。”

陈友谅沉默片刻,突然冷笑一声:“一个娃娃,竟能如此?看来朱元璋真是天命所归。”他站起身,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突然,陈友谅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岳梁,你可知朱重阳的本名?”

岳梁胸有成竹,答道:“末将都打听好了,他大名叫朱棉。城里的百姓说,生朱重阳的时候,朱元璋说希望孩子以后有棉衣穿,不至于挨冻,就叫个朱棉。”

陈友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明白了。”

岳梁心中一惊,不解地看着陈友谅:“皇上,您这是什么意思……”

陈友谅挥手打断他的话:“不必多问,一旁站下候命。”

陈友谅走到桌案边,铺开纸墨,洋洋洒洒写了些字。然后叠好放进信封,用蜡封好递给岳梁。陈友谅说道:“给朱重阳去一封信,你去送,务必要送到他手里。”

岳梁疑惑不解,心想这两军交战,我咋送信,送死吗?但他嘴上不敢说,只是拿着信站住不动。

“以我汉军的名义,给朱……给这个朱棉,朱重阳去信。你去送。放心,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陈友谅背对他,轻声说道。

岳梁这才放心,他虽然心中疑惑,但不敢多问,连忙领命而去。

岳梁带着十几个军卒,以下战书的礼仪,高举着写着“汉”和“陈”字的战旗,大摇大摆进了应天府的抚州门。他们一行人身披铠甲,旗帜飘扬,行进时整齐有序,显得气势非凡。

“去你妈的,装什么大尾巴狼——”

“什么狗屁,挑着哭丧棒就进咱应天府!”

“杀了他!!!”

过往的百姓纷纷侧目,破口骂声此起彼伏。

岳梁一路走,一路冷汗直流。应天府都是些什么老百姓啊,怎么跟进了狼窝一样。要不是他是汉军的使节,他早就跑路撤了。

赵德胜今天披挂上了一身崭新的亮银甲,他作为抚州门的守卫将军,也要以军队的威仪对待汉军来使岳梁。

赵德胜走近了,狞笑道:

“嘿嘿,岳梁,你今天能挑着招魂幡,直着进我这个抚州门,你要感谢自己命大,要感谢我们小世子的宽厚。要不然,我这就一刀劈了你个鼠辈!”

岳梁心知,跟他扯皮越扯越多,于是打定主意不接他的话茬。他站在帅府门口高声喊道:

“我乃汉军皇帝遣使岳梁,受我皇亲命,特此呈上战书,此书专为朱大帅世子亲启。”

片刻后,刘伯温一身青衣,亲迎而出,面色沉稳。他深知战局紧迫,不敢有丝毫怠慢。

“请随我来。”刘伯温面无表情地说道,带领岳梁一行人进入大帅府。

应天府的街道上,人们的神情各异,有的紧张,有的愤怒,但更多的是坚定。前面江滩一战,他们对朱重阳已经完全信任,即使面对外敌也不动摇。

刘伯温将岳梁带到议事堂。

岳梁抬眼一看,朱重阳正坐在虎皮帅椅里,两边站满了他的亲随和谋士。

尽管朱重阳年幼,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庄重。

好威风!岳梁心里暗自叹道。

“岳梁将军,请呈上贵军战书。”朱重阳抬头看向岳梁,声音虽嫩,但却不失威严。

岳梁微微躬身,将那封信双手奉上:“这是我家皇上亲笔所书,希望世子能亲自过目。”

朱重阳接过信,心中疑惑。他缓缓拆开信封,信纸上只写着一句话:

“你本来应该叫朱棣。”

看到这句话,朱重阳的心中如遭雷击。

“你本来应该叫朱棣。”这句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在这个历史进程里,朱重阳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然而历史中从未有过“朱重阳”这个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朱棣”——未来的大明永乐帝。朱重阳意识到,这意味着自己存在于一个被改变的历史之中,而这个历史的知情者,除了自己,可能还包括陈友谅。

他的手微微颤抖,目光紧紧盯着那短短的一句,却仿佛看到了无尽的阴谋与诡计。心中一阵翻涌,朱重阳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恐惧。

难道陈友谅也是重生的人?

这个想法让朱重阳心中一寒。如果陈友谅也是穿越者,那么他知晓历史的每一步进程,甚至可能利用这一切来操控现在的局势。一个掌握历史信息的敌人,就像开卷考试,远比普通的对手可怕得多。

朱重阳的思绪开始迅速运转。怪不得陈友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策略,都与原来的史书记载大相径庭。

朱重阳想到了父亲朱元璋,那个历史上打下大明江山的铁血皇帝。朱元璋并不知晓这些历史的改变,依旧在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运筹帷幄。然而,朱重阳知道,单凭父亲的力量可能无法对抗一个知晓未来的陈友谅。自己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才能保住应天府,保住大明的未来。

他抬头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墙上,金黄的光芒中透出一丝血色。朱重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让恐惧占据内心,必须保持清醒,思考应对之策。

想到这,朱重阳迅速掩饰住内心的震惊,冷静地将信纸收好,抬头看向岳梁:

“请转告你家皇帝,朱重阳知道了。现在,请将军先行回去。”

岳梁点头,心中暗自称奇,这个小娃娃竟然能如此镇定。他不敢多留,领着手下迅速离开了应天府。

【历史的轨迹偏差了,需要鲜花,收藏,月票,评价。来助朱重阳一臂之力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