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家里开会

换源:

  “儿臣等参见父皇,见过母后。”

兄弟三人尽管心思各异,然而内心的震惊却是如出一辙。身为皇家子弟,伪装情绪的本事自是一流。在这极为敏感的时刻,谁都不会轻易表露真实心境,更不会贸然追问武媚娘为何在此出现,哪怕对于武媚娘与高宗并肩坐在龙床这等明显违背体制的情形,也全都选择视若无睹。三人前后相随,行至前墀前,依照朝规,毕恭毕敬地行礼请安。

“平身,都平身罢。”

望着下方恭敬下拜的三个儿子,高宗李治的脸上尴尬地闪过一抹红晕,眼神极其复杂,其中蕴含着几分痛苦,几分难堪,更多的则是愧疚。他挥手让儿子们起身,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颤抖——自从从小宦官张德凯那里听闻诏狱一案后,高宗虽说不太清楚这整个事件背后的主谋是谁,但已决意出面支持,不仅是出于对上官仪冤死的怜悯,也是想要给武后一个警示。怎料他刚来到太极殿,尚未落座,武后便匆匆赶来,两人几乎未起争执,高宗便已败下阵来,只能满心无奈地同意此事交由武后全权处置,心中的愧疚之情愈发浓重。

“谢父皇!”

局势尚不明朗,且明显不妙,三位皇子尽管各怀心思,却都深知此事棘手。因此,谢恩之声倒是颇为响亮,可也仅此而已。谢恩完毕,三人全都垂手而立,谁也不肯率先开口。空旷的大殿顿时陷入诡异的寂静,唯有气氛愈发压抑沉重。

“咳咳咳……”

太子本就身体孱弱,再被这压抑的氛围一冲,没站多久,便忍不住轻轻咳嗽起来。声音虽说不大,但在这般情境之下,显得格外刺耳。

“都愣着做甚,还不快搬锦墩来,朕要尔等何用,一帮没有眼力见的废物!”李弘的咳嗽声刚起,高宗忽然像被点燃了怒火一般大发雷霆,毫不留情地对着伺候在殿旁的宦官们一通责骂,声色俱厉,吓得一众宦官们惊慌失措。

“陛下还请息怒,都怪妾身忘了提醒。”高宗这般发作,不光宦官们乱了阵脚,就连李弘兄弟三人也倍感错愕,正不知该如何应对之时,却见一直端庄而坐的武媚娘忽然展颜微笑,轻声细语地劝慰了高宗一句。

“唔。”

果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武媚娘刚一开口,高宗脸上的怒气瞬间消散,含糊地应了一声,不再多言,只是呼吸稍显急促。

“嗯。”待一众宦官们将一个锦墩搬来之后,武媚娘微微皱起眉头,一抬手,轻哼了一声,将满殿的宦官们全部遣退。而后目光在李弘兄弟三人身上来回扫视了一番,却并未着急开口,直把三人看得心里犯起了嘀咕。

糟糕透顶,看来最糟糕的局面已无法避免,当下之计只能退而求其次,实在可惜,太可惜了!李显虽老老实实站着,可脑子却飞速运转起来。几番思量过后,仍是遗憾地发现事情已然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心情难免有些许失落——早在决定借上官仪一案做文章的时候,李显就已全盘考虑过各种可能,武后的干预自是在他意料之中。然而,李显万万没想到武后行事竟如此果断,竟能在群臣觐见之前亲自出面摆平高宗。如今,在武后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威势下,想要实现最初预定的对后党进行全面打击的策略已绝无可能,能否削弱其一臂都难以确定。更麻烦的是,李显自己也不想这么快就崭露头角,以免成为武后的重点打击对象,如何在其中谋取有利形势便成了李显不得不反复思考的难题。

“显儿,来,给娘讲讲,外面乱糟糟的到底在闹腾什么?”就在李显苦思应对之策的时候,武媚娘游移的目光定格在他身上,朱唇轻启,看似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啊……”

武媚娘话音刚落,李显小小的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张大嘴巴,惊呼一声,满脸惊愕,看上去被吓得不轻,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显儿莫怕,娘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缘由,说吧。”武媚娘显然对李显的“表现”很满意,笑着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

其实,李显心里是有些慌的,但远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夸张。实际上,他早就猜到武媚娘会拿自己当突破口,无非就是挑软柿子捏,这伎俩他心里清楚得很。在应对上,李显早有主意,装起弱者倒是有模有样。只是他这表演太过逼真,把李弘、李贤这两个兄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就怕李显信口胡诌,胡乱推卸责任。

什么叫权势威压,这便是了!哎,老天可怜,仗还没打,士气就先泄了!李显在扮弱者的同时,也不忘留意殿中众人的神色。只见高宗和李弘一脸紧张,就连一向自诩豪迈的李贤也脸色发白,很显然,众人都没什么信心与武媚娘正面交锋。李显暗自感慨,心也凉了大半截。

“启禀母后,儿臣,儿臣所知确实不多,母后既然问起,儿臣,儿臣……”既然要装弱者,李显就装了个彻底。他强压下心头的思绪波动,向前迈了两步,躬身拱手行礼,结结巴巴地开口,眼睛还不时偷瞄武媚娘的脸色,全然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

李显这副样子一出来,高宗原本阴沉的脸色变得更黑了,李弘原本苍白的脸色也更加茫然,至于李贤,反倒涨红了脸,一副随时准备反驳李显胡言乱语的样子。而武媚娘则笑了起来,虽然只是微微一笑,但笑容中那胜利的意味却显而易见。不过,她并未催促李显,只是点头鼓励了一下。

“母后明鉴,事情是这样的。”李显假装艰难地咽了口唾沫,眼神闪烁地说道:“孩儿今日原本约了六哥去郊外游玩散心,却突然听闻诏狱有变,派人去查,这才知晓那监察御史崔铉哲竟然假传圣旨要斩上官仪满门。孩儿本打算赶紧入宫向父皇、母后禀报,可又怕来不及。幸好六哥果断,带着儿臣赶到诏狱,刚好救下了上官老大人。而且得到线报,知道之前告发上官老大人的恶奴上官福是昧着良心诬陷好人,儿臣等气愤不过,就把这恶奴也一并拿下。后来,太子哥哥得知此事,深感此案重大,不可轻视,于是带着儿臣等以及诸位大臣聚集在宫门外,想要恳请父皇、母后仔细审查此案,也好还天下人一个公道。”

别看李显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这番话却说得条理清晰,毫不含糊。避重就轻,不提及起因,只是紧紧抓住案情的真伪关键,条理清晰,语气恳切至极。虽说不上绘声绘色,但也将事情的基本经过讲述得明明白白,顿时让李贤兄弟二人精神为之一振。

“父皇,母后,七弟所言极是,想我大唐盛世,朗朗乾坤,竟有崔铉哲这等奸诈小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假传圣旨杀人,更有恶奴不思主恩,无端构陷主人,实在是我大唐的耻辱,此事不可不查!”李贤原本还担心李显胆小怕事胡乱说话,可一听李显竟然不改初衷,顿时大受鼓舞,抢着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

“父皇,母后,此事充满蹊跷,令百官震惊,如果不仔细调查,实在难以服众。”看到两个弟弟都勇敢地站了出来,李弘自然也不甘落后。只是他对武媚娘的忌惮远比李贤要深,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毫无偏向,完全不像李贤那般锋芒毕露。

“哦?竟是如此,唔,显儿且将诏狱那里的具体情形详细说给娘听听。”武媚娘原本以为一向懦弱的李显在重压之下多半会求饶,若真如此,她便可以顺势将这桩案子含糊过去。但万万没想到李显竟能说得如此有条理,更没想到诸子竟敢当着她的面如此反驳,一时间心里不禁有些慌乱,眼中迅速闪过一丝疑虑,也没去理会李弘兄弟俩的话,只是一直盯着李显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语气平淡地追问了一句。

厉害,果然厉害!武媚娘此言一出,李显便猜到了她接下来的打算。可惜,猜到归猜到,李显此时也无可奈何,即便万分不情愿,也只能老老实实躬身道:“是,儿臣遵命,启禀父皇、母后,孩儿与六哥赶到诏狱时,正赶上开刀问斩之际……”

刑场之事众人皆知,实在难以隐瞒,李显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弄虚作假,只能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只是稍微隐去了与李贤之间的互动,也没有任何评论之词,一番话絮絮叨叨,足足说了半柱香的时间,说得李显的嘴巴都有些发干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