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三毛,就能解馋。
第一个姑娘买完,后续又有好几个没吃上火腿的过来买了。
立棍妈更是一口气买了五根。
也就三分钟,二十根就卖出去了,这时候杨文诚手一停,笑道:“不好意思啊,火腿肠也卖完了,我们刚开始做,还没多少,大家想吃以后再来买吧。”
“这就没了?”
“也太少了吧。”
有人不满地嘟囔着,杨文诚权当没听见,数了数手里的六块钱,收拾桌子回厂房。
刚进门,杨文诚就朝一个员工招了招手:“坤子,过来一趟。”
一个穿着卫生服的村里人立马跑了过来:“咋了杨老板?”
“这是你媳妇儿买火腿肠的钱。”
杨文诚数了一块五给他。
秦子佩愣了下:
感情刚才一口气买五根的立棍妈,跟这个员工是两口子,她是杨文诚故意请的托?
可以想象,如果在杨文诚报价后,没谁愿意出来买火腿肠,那立棍妈的一口气买五根,就能起到带头作用了。
看来,他早就准备好了应对各种情况。
秦子佩深深看了他一眼。
她感觉杨文诚不太像第一次创业的,从来没见到他手忙脚乱过。
“老板,俺不能收,你都给俺们货了。”
坤子摇头拒绝,杨文诚却直接塞进了他口袋里:“另算,你这是帮我办公事,要是没人买,你媳妇儿可就帮大忙了。今天生产多少根了?”
“四百多根了。”
坤子挠挠头说:“钱领班说,到下班能生产六百根左右。”
看了眼天色,杨文诚点点头:“知道了。”
一天六百根。
比他想象中要慢一点,这群员工才刚开始工作,还没熟悉,以后还会更快的。
不过这六百根也不是所有的都能卖。
还没算合格率呢。
有不少产品封口不好,或者塑料变形,是没法出售的。
赵永新听了却有点傻眼:
乖乖,六百根啊!
全卖出去,那就是一百八十块!
不过接着,他就愣了下自言自语地说:“不对啊,既然咱们生产了这么多,咋就卖二十根?”
而且照着刚才售卖的势头,再卖出去个百十根应该不成问题啊!
“还不到卖的时候。”
秦子佩解释道:“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自古有之。
这是一种强行制造有价无市现象的手段。
听说火腿肠不好买,传开后大家自然会觉得它是好东西。
这是一种另类的宣传。
大部分商人也都知道饥饿营销很多时候会有奇效,但应该什么时候搞,又要搞到什么时候,都是有门道的。
营销过度,必然会引起反噬。
秦子佩亲眼见过一个做电风扇的小少爷,在有同价位竞品的情况下非要搞饥饿营销。
标榜自己的产品质量有多好。
结果,死的很惨。
还有很多商家,在饥饿营销的过程中,舍不得卖出的利润中途不搞了,结果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至于杨文诚……
希望他有数。
秦子佩刚想到这,杨文诚突然看了过来,四目相对时嘿嘿笑:“咋,担心我玩砸了?”
她挪开眼神:“鬼才担心你。”
“秦小姐,要不要真给我当秘书?我给你开工资。”
杨文诚问。
“好啊,我听说那些跨国大老板,都舍得给秘书一个月开好几万美金的工资,我也不跟你多要,一个月一千,你要是出得起,我就给你当秘书。”
秦子佩随口报了个天价:“怎么样?”
在人均工资四五十的年代,她张嘴敢要一千块。
开玩笑呢?!
旁边的赵永新听得肝颤,忍不住感叹:“哎哟,就算是铺床叠被的老板娘,也拿不了这么多吧……”
不过话说一半,他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捂住了嘴。
但看秦子佩时,脸上还是写满了“不愧是开皇冠的,就是敢开口”几个字。毕竟,肉联厂的老板们账上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几百块吧?
一个月一千,都要顶得上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秦子佩撇了撇嘴。
她还真是在开玩笑。
个月一千,一年就是一万二。
没听说过,谁能给人家当秘书就能当成万元户的?
别说这里是内陆农村,就算沿海那些特区城市,也没有给秘书开这么高工资的。
秦子佩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杨文诚说得太离谱了。
她好歹也大工机械厂的未来继承人之一,怎么可能给一个在村里卖火腿肠的当秘书?
可接着,她就一愣。
因为杨文诚正直直地看着她眼睛。
片刻后,特认真地说:“可以啊,给我点时间,我一定重金聘你给我当秘书,大洋彼岸那些公司,其实也不算什么,总有一天,我也会坐到那个位置。”
一下,秦子佩就愣住了。
眼前这个比她还小几岁的年轻人,轻飘飘地就把一个宏伟无比的目标说了出来。
而且说得煞有其事,好像真的把它当成了目标一般。
他是在追求我?
可即使在她那些追求者中,也没谁敢夸下这样的海口。
“怎么,不信我?”
见她沉默,杨文诚挑眉问:“说话不算数?”
“谁说话不算数了!”
秦子佩贝齿轻咬:“你如果真能做成跨国企业,就算我真给你铺床叠被又如何?”
“别,铺床叠被就免了,我可不想跟秘书闹绯闻。”
杨文诚笑了笑,走进了车间。
只留给她一个背影。
秦子佩却在了原地怔了片刻,接着,她那张冷艳的小脸,就肉眼可见的涨红了。
气的。
“什么叫不想跟我闹绯闻?”
“跟我闹绯闻,你很吃亏是嘛?!”
秦子佩攥紧拳头。
她感觉跟杨文诚接触一周,比以往她半年生气的次数都多。
时间过得飞快。
这天晚上,棉花厂开始卖一种叫火腿肠,渐渐在周遭村子传开了。
第二天,不少小孩一大早就来到了棉花厂的路对面。
一边嬉笑打闹,一边等着杨老板送火腿。
到时候,他们能第一个排上队。
到中午,门口又围了不少人。
可棉花厂一直没开门送火腿,墙上的喇叭就跟哑了火似的,一声都不吭啊。
直到三点多,门开了。
却没人出来送火腿,反而是有一辆小轿车,朝村外疾驰而去,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咋回事?今天不送了?”
“说不准嘞,昨天老板说做火腿肠回本了。”
“不会吧,我一口还没吃上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