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中医馆古朴的门楣上。
今天,这里注定不平静。
陆言站在院中,亲自指挥着伙计们搭起一个宽敞的竹棚,棚下,一排排长凳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新竹的清香与淡淡的草药味。
他今天要举办一场“清明养生茶会”,这既是他对传承中医文化的坚持,也是对那些质疑他年轻医术之人的无声回应。
陆言深吸一口气,走到一旁的药材案前。
案上,陈皮、山楂、玫瑰花等药材分门别类,色泽鲜亮,显然都是上等品。
他今天要调配的是“清明养胃茶”,此茶方看似简单,实则对药材的配比、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陆言净手,神情专注,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他拈起几片色泽金黄的陈皮,置于掌心细细摩挲,感受其年份与燥湿;又取饱满的山楂,用特制的小杵轻轻捣碎,让其酸香之气缓缓释放;最后是娇艳的玫瑰花,只取半开的花蕾,以保其香气浓郁而不失清雅。
每一步,都一丝不苟,行云流水。
苏清欢穿着一身素雅的浅蓝色棉布长裙,穿梭在人群中,指挥着场地布置的细节。
她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依旧笑容可掬地招呼着提前到来的街坊。
忙碌间隙,她走到父亲苏明诚身边,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爸,爷爷……他今天会来吗?”
苏明诚正指挥人挂上一副“杏林春暖”的字画,闻言,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了一抹复杂的笑意,带着几分看好戏的促狭:“你爷爷啊,他老人家说了,倒要看看你和陆言这出戏,究竟打算怎么收场。”
苏清欢心中一紧。
爷爷苏振海,是江城中医界的泰山北斗,一手创立了苏氏医馆,如今虽已半隐退,但在中医领域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他性子刚正,治学严谨,对陆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中医,一直持保留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审视。
今天这场茶会,名为养生,实则更像是一场对陆言医术的公开检验。
日头渐渐升高,临近中午,街坊邻里、慕名而来的中医爱好者,甚至还有几位江城小有名气的老中医,陆续到来,竹棚下很快座无虚席。
人群中,一个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苏振海老爷子,在一众弟子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他身着一套深灰色中山装,精神矍铄,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他没有选择弟子们为他预留的贵宾席,而是径直走到了最前排,在一张普通的条凳上坐下,眼神平静无波,静静地看着忙碌的陆言。
陆言仿佛没有察觉到那道锐利的目光,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吉时一到,他走到台前,对着满座宾客朗声道:“各位街坊邻里,各位同道,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参加陆言举办的‘清明养生茶会’。”他声音清朗,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肝气旺盛,此时若调养不当,易致脾胃不适。今日我为大家准备的,便是一款‘清明养胃茶’。”陆言一边说,一边示意伙计将早已熬煮好的茶汤分发下去。
琥珀色的茶汤盛在精致的白瓷小杯中,热气氤氲,陈皮的醇厚、山楂的微酸、玫瑰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竹棚。
众人纷纷端杯品尝,只觉茶汤入口温润,酸甜适中,一股暖流顺着喉咙而下,瞬间熨帖了整个脾胃,说不出的舒畅。
“好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率先赞道,“这茶看似简单,实则配伍精妙,酸甘化阴,既能健脾开胃,又不伤正气,妙哉!”
陆言微微一笑,继续道:“中医之妙,在于辨证施治。今日这款茶,虽是普适之方,但也根据清明时令特点有所侧重。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天人相应’,我们调养身体,也要顺应四时变化。中医更讲究‘因人而异、因时而调’……”
他侃侃而谈,从清明节气的特点,到人体肝脾的关系,再到日常养生的注意事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却又不失专业水准。
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的街坊,也听得津津有味。
一直沉默不语的苏振海老爷子,在听到陆言那句“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因时而调”时,
这个细微的动作,却让一直暗中观察的苏清欢和苏明诚心中同时松了一口气。
茶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不少人开始就自己关心的一些健康问题向陆言提问,陆言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赢得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好评。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中医馆镀上了一层暖光。
茶会已近尾声,宾客们意犹未尽,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
陆言看着眼前这热闹而祥和的景象,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汽车刹车声划破了这份宁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辆黑色的豪华轿车,嚣张地停在了中医馆的门口,与这古朴的街巷显得格格不入。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考究、神情倨傲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西装革履的随从。
中年男人目光轻蔑地扫过竹棚下的人群,最后定格在陆言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丝绒,将整个榕城温柔包裹。
福来居医馆内,灯火通明,空气中还残留着方才剑拔弩张后的余震。
天鸿集团那位西装革履的代表,在苏老爷子一句“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我喝完这杯茶,胃痛好了三十年?”的平静反问下,脸色由白转青,由青转紫,最后几乎是狼狈地拂袖而去。
那句掷地有声的质问,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现代医学至上”的傲慢论调上,也扇在了所有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脸上。
围观的街坊邻居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看向苏老爷子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与信赖。
苏爷爷只是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那份沉稳与淡然,更添了几分高深莫测。
陆言站在人群后,目睹了这一切,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苏老爷子那杯看似普通的养胃茶,实则蕴含了高深的药食同源之理,看似随口一句的反问,却直指病症核心——效果才是硬道理!
这比任何华丽的理论都更有说服力!
“叮咚!”
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在陆言脑海中响起,却与往常略有不同,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检测到宿主深度参与并推动【中医声望事件】,间接提升中医社会认可度,食运值 50!”
“当前食运值:1800。”
陆言微微一怔,随即了然。
看来,这食神系统不仅仅是让他做出美味佳肴,更深层次的,是要他弘扬真正的食医文化,提升中医的地位。
而苏老爷子,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座丰碑。
待人群渐渐散去,苏父苏明海走到陆言身边,神色郑重,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陆言,今晚的事情,你也看到了。老爷子虽然技艺高超,但终究年事已高,很多东西,不成体系,难以传承。我想……”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想请你帮我,不,帮我们苏家,帮福来居,整理一套完整的《四季膳食调理手册》,不仅仅是针对常见病症,更要包含日常养生、节气调理等方方面面,作为我们医馆未来的核心教材,也作为中医膳食的一份标准!”
苏明海的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和恳切。
他看出来了,陆言不仅仅是厨艺惊人,他对食材药性的理解,对中医理论的认知,甚至超出了许多科班出身的老中医!
尤其是陆言提出的“精准辨证,一人一方”的膳食理念,更是让他醍醐灌顶。
陆言看着苏明海眼中的期盼与信任,心中一暖。
这正是他想要做的!
将脑海中那些零散却珍贵的古方、食谱系统化,让更多人受益,也让中医膳食文化发扬光大。
他笑着伸出手:“苏馆长,能为中医膳食体系的建立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合作愉快!”
“啪!”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一握,不仅仅是合作的达成,更像是一种使命的交接与共鸣。
几乎在同时,陆言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如期而至:
“叮!主线任务【建立中医膳食体系】第一阶段完成!”
“任务描述:初步构建具有个人特色与传承价值的中医膳食理论框架,并获得业界认可。”
“任务奖励:食运值 50点。”
“恭喜宿主!食运值累积达到1850点,成功解锁下一阶段抽奖池——【秘术传承】!”
“【秘术传承】奖池说明:有机率抽取到失传的古代食医秘术、特殊食材处理手法、稀有食谱配方等珍贵奖励。每次抽取消耗食运值1000点。”
陆言的心脏猛地一跳!
秘术传承!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开!
如果说之前的【珍稀食材】、【古法厨具】、【食疗金方】还只是物质和配方层面的提升,那么这【秘术传承】,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玄之又玄的神秘气息!
这绝对是更高层次的奖励!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抬头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仿佛预示着无限的可能。
“老爷子,”陆言在心中默念,这“老爷子”既是指苏爷爷,也是指那位将食神系统传承给他的神秘存在,“咱们这才刚上路呢。”
是啊,从中药铺的学徒,到福来居的供奉,再到如今参与构建中医膳食体系,他的人生轨迹因为这神奇的系统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陆言清楚,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也必然更多。
天鸿集团今天的挑衅只是一个缩影,现代医学与资本结合的巨轮,绝不会轻易让传统中医再次崛起。
夜色渐深,喧嚣散去,福来居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陆言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
脑海中“秘术传承”四个字如同烙印般挥之不去,让他心潮澎湃。
一千食运值一次的抽奖,代价不菲,但潜在的回报也必然惊人。
他隐隐觉得,这福来居,这座传承了近百年的老宅,不仅仅是苏家几代人的心血,或许还隐藏着他所不知道的秘密,或者说,机缘。
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
他忽然想起,福来居后院有一座久未整理的阁楼,据说存放着苏家历代先祖收藏的一些旧物和医书古籍,平日里除了苏老爷子偶尔上去翻找,几乎无人问津,积了厚厚一层尘埃。
“或许……”陆言”
他有一种预感,那座蒙尘的阁楼里,可能会有他意想不到的发现,甚至,可能与这“秘术传承”的解锁,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