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谋定而后动

换源:

  徐渊示意卫庄与袁天罡二人稍安勿躁,暂且按兵不动,现在他的处境尴尬。

如果事情和他想的一样,他需要先弄清楚徐骁的真正意图,以及整个事件的幕后真相。

卫庄眉头微皱,手不自觉地搭在鲨齿剑的剑柄上。

袁天罡则神态悠然,轻抚着胡须,目光深邃地说道:

徐公子心思缜密,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当下我们且耐心等待,暗中收集各方消息,才好谋定而后动。”

他的声音沉稳,透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

徐渊微微点头,感激地看了看二人,说道:“如果说徐骁是被人陷害还好。

但是如果真的是他,那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设法探查徐骁的真实想法。”

可是不管怎么说徐渊知道徐骁已经弄不下他了。

那些人敢明目张胆的来抓自己,多多少少都有徐骁都是知道的。

卫庄和袁天罡领命而去,各自凭借着自身的手段,在北凉王府内外展开了秘密调查。

他们或是利用流沙的情报网络,或是借助不良人的暗线,收集着一点一滴的线索。

在牢房中的徐渊,也并未闲着。

他静下心来,仔细回忆着近期发生的每一件事,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和线索。

他想起了与各方势力的接触,想起了北凉内部权力的微妙平衡,心中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猜测。

徐渊开始审视自身,系统赋予他强大的实力和隐藏势力。

原本打算蛰伏待时,给徐骁一个惊喜,可是徐家已容不下他。

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查明真相。

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那些陷害他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过了一会儿,徐骁随后赶到,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与徐渊断绝父子关系。

勒令徐渊即刻滚出北凉王府,态度决绝,不留丝毫情面。

面对徐家父子的绝情,徐渊出奇地冷静,他沉默片刻,缓缓反问:

“你们……确定要如此?”

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地牢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火把的光焰在静谧中摇曳不定。

徐骁脸色阴沉,冷哼一声:“哼,证据确凿,你做出这等丑事,还有何颜面留在徐家?从今日起,你我恩断义绝!”

他的目光中没有一丝往日的温情,只剩下冰冷的决绝。

徐凤年在一旁附和,嘴角挂着嘲讽的笑:

“徐渊,别装模作样了,识相点就赶紧滚,莫要让我们动手!”

他双手抱胸,一脸的得意。

徐渊环视着周围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哀。

“好,既然你们如此绝情,我徐渊今日便离开这北凉王府。

但我要告诉你们,今日之事,日后必有分晓!”

徐渊一字一顿地说道,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徐骁面色一沉,怒道:“休得在此大放厥词,还不快滚!”

徐骁与徐凤年不屑一顾,认为徐渊不过是强弩之末。

色厉内荏,再次出言嘲讽,催促徐渊滚出王府,场面剑拔弩张。

徐渊看了他们最后一眼,转身大步离去。

徐渊走出地牢,准备去王府拿回自己的私人物品。

却发现王府门口早已聚集了大量北凉士兵和百姓,他们自发前来,为徐渊请愿,场面声势浩大。

阳光洒在王府那威严的大门前,却照不进徐渊此刻有些悲凉的心底。

但眼前这黑压压的人群,稍稍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来,满是老茧的手紧紧拉住徐渊的衣袖,声音颤抖着说:

“公子,您不能走啊!

我们都知道您是被冤枉的,您为咱北凉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能被这样对待!”

徐渊心中一暖,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他轻轻拍了拍老者的手,说道:

“老人家,您快回去吧,莫要因为我伤了身子。”

这时,一位年轻的士兵也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大声说道:

“徐公子,您带领我们训练,教我们杀敌的本领,我们这条命都是您给的!您不能被这样诬陷!”

他说完,单膝跪地,向徐渊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士兵和百姓纷纷响应。

人群的情绪愈发激动,呼喊声此起彼伏。

一个年轻的姑娘眼中含着泪,大声说道:

“徐公子,您是我们北凉的大英雄,那些污蔑您的话我们一个字都不信!”

百姓和士兵们齐声高呼,力证徐渊清白,怒斥王府冤枉好人。

直言北凉今日的繁荣皆是徐渊之功,王府此举乃是忘恩负义,卸磨杀驴。

徐凤年与徐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民众的拥护完全超出他们的预料。

场面一度失控,百姓甚至直接指责徐家父子因徐渊养子身份而迫害他。

只见人群中一位中年汉子怒目圆睁,大声质问道:

“徐骁、徐凤年,你们怎能如此对待徐渊公子?

就因为他是养子,便要将他往死里整?

这些年若不是徐渊公子,咱北凉哪有如今的太平日子!”

周围百姓纷纷附和,声讨之声此起彼伏。

徐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北凉经营多年的威望。

竟抵不过一个被他视作威胁的养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徐凤年也慌了神,原本趾高气扬的神态消失得无影无踪,眼神中满是慌乱。

“大家静一静!”

徐骁试图稳住局面,提高音量喊道。

“此事必有误会,徐渊的事情我们会重新调查。”

然而百姓们并不买账,人群中传出一阵哄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

“调查?说得好听!你们分明就是想赶走徐渊公子。

北凉的百姓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你们这般欺负好人!”

此时,士兵们也开始躁动起来,不少人面露不满之色,甚至有几个平日里受徐渊栽培的士兵小声嘀咕:

“徐公子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冤枉。”

随着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大,徐骁与徐凤年周围仿佛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将他们与民众对立开来。

面临汹涌民意,徐骁与徐凤年陷入尴尬境地,他们意识到徐渊在北凉的威望已深入人心,动摇不得,强行驱逐恐引发民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