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馨走了,在那个清晨。她没打招呼,只踏着晨曦的微光离开了小镇。这是她人生的岔路口,无论多眷恋,她都得回到原本的轨迹。
最先发现她离开的是小狐狸苏雅——本想拉她打雪仗,却找遍屋子都不见人影。老乌龟旺财慢悠悠开口:“别找了,她走了。”
“她去哪儿了?”苏雅追问。
“回她自己的地方了。”
对童武而言,分别早已是常态。柳馨离开时,他正坐在房顶,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低声自语:“没什么可送的。祝你一帆风顺太难,那就愿你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吧。”
柳馨留下的功法名为《玄天功》,属玄阶中品。功法分天、地、玄、人四品,玄阶功法正合童武当下修为——修为过低练高阶功法如孩童抡大锤,难施其力;修为过高练低阶功法似成人握木锤,杀伤力微。
修炼数日,童武便觉此功玄妙:灵气运转周而不散、行而不断,竟如体内藏了永动机,源源不断滋生灵力。灵力外发时如迅雷之势,一静一动皆合自然之道。
他不知这《玄天功》虽为玄阶,却是大唐柳家秘传心法。据传千年前,一位得道高僧为报柳家老祖救命之恩,特将此功相赠,其真正威力远非寻常玄阶功法可比。
这《玄天功》修习极难,唯有心性端正、不存恶念且心无挂碍之人方能练成。柳馨曾试过修炼,却因欲望太强、心魔难消而不得其法。与童武相处的日子里,她发现此人随性淡然,实在是最适合修炼此功的人选,便将功法留了下来。
……
童武如往常般盘膝坐在炕头修行,吸气吐气间,窗外已是冰雪消融。暖春悄至,正应了那句“辉辉暖日弄游丝,风软晴云缓缓飞。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直到第三日清晨,他才缓缓睁眼——《玄天功》又精进了一层。这功法着实奇妙,完美诠释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是沉心静气、不刻意追求进度,灵力越是自然流转、水到渠成。
你若急于修炼,反倒寸步难行;若放平心态、不刻意强求,进度反而会猛然提升。
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小镇来了个少年——宋长静,大周皇帝的第十六子。他只带了一名侍从,没人知道他为何而来。对镇民而言,这不过是寻常过客,却不知这少年日后如流星般,照亮了九州的夜空。
宋长静很快听闻了童武的事。他见过不少修士,却从未遇过这般人物:童武修行不为争名夺利,只图乱世中安身立命。他多数时候在静修,偶尔与村口老汉下棋、去槐树下给孩子们讲故事,或是下河摸鱼、踏春晒太阳。
宋长静最爱听童武随口吟出的诗词:
见春日杨柳,他说“好多杨柳”,童武却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见夕阳孤雁,他念叨“打只大雁尝尝”,童武却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宋长静对童武愈发钦佩,整日往学堂里跑。学堂中的学生多是镇里的穷苦孩子,童武讲授的知识包罗万象,既生动有趣,又暗藏深意。
一日,宋长静在窗外偷听讲治国之道。下课后,他忍不住追问:“先生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何道理?”
童武打量了他一眼——他早猜出这皇子的身份。被发配至此,显然不受宠。但若这少年日后真有机会登上帝位,能领悟这些道理,也算是件幸事。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道:“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根本。君轻而民贵,此乃治国王道。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得民心者得天下,养民方能强国。唯有藏富于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在这朝代更迭之际,百姓对国家的归属感淡薄,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土地。若想避免土地兼并、贵族专权,唯有以宽松之策凝聚民心。”
宋长静怔怔望着他,仿佛窥见了全新的天地。当夜,二人促膝长谈,直至破晓。
“好了好了,别聊啦!”小狐狸苏雅蹦跳着打断,“吃早饭咯!”
是夜,屋顶上月光如水。宋长静主动坦白身份,童武只含笑听着,未露半分惊讶。
“还请先生助我!”宋长静目光灼灼,“如今中州六国割据,大周积弱,还望先生出山。”
“我没那么大能耐。”
“先生何必自谦?隐于山林,岂不可惜?不如与我共造盛世,还天下太平。”
望着少年眼中的赤诚与憧憬,童武淡淡一笑,摇了摇头,转身便走,仿佛听见了什么荒诞的笑话。宋长静想伸手挽留,却又缓缓放下,只轻轻叹了口气。
“我这人不爱听虚无缥缈的话。”童武的声音从暗处飘来,“若有一日你登上帝位,乘着玉辇来接我,或许我会应下。”
宋长静猛地抬头,却只看见空荡荡的屋顶,月光洒落,再无半个人影。
宋长静眼睛一亮,转过身,童武的身影已隐入夜色。他紧紧捏着拳头,望着头顶皎洁的月空,眼中闪过一抹灼人的光亮——那是被点燃的野心,也是少年人誓要改天换地的豪情。夜风卷起檐角铜铃,叮咚声里,他对着空荡荡的屋顶轻声道:“先生且等着,总有一日,我会以帝王之仪,迎你出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