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雨夜独处

换源:

  周一早晨的会议室里,程默将《都市夜归人》第三季的修改稿递给苏瑾。她今天穿了一套深灰色的职业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恢复了平日雷厉风行的制片人形象,丝毫看不出周末那场音乐沙龙的痕迹。

投资方基本满意,苏瑾快速翻阅着剧本,头也不抬地说,但要求我们下周去一趟杭州,实地考察几个拍摄场地。

程默点点头:没问题,具体什么时候?

周三上午的高铁,苏瑾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当天往返,你准备一下。

会议结束后,程默回到工位,发现手机上已经有两条未读消息——一条来自林雨晴:昨晚睡得好吗?谢谢你来做我的听众。另一条来自颜书瑶:学长!云南的风景太美了!发几张照片给你看!

程默先回复了林雨晴:演出很精彩,特别是我们的三重奏。然后点开颜书瑶发来的照片——蓝天白云下,她站在梯田边比着胜利手势,阳光洒在她灿烂的笑脸上。

注意安全,程默回复道,期待你的作品。

接下来的两天,程默全身心投入到出差前的准备工作。他整理了所有需要与投资方讨论的剧本细节,甚至提前去图书馆查阅了杭州的地志资料,为可能的取景地做准备。

周二晚上,程默正在家里收拾行李,手机突然响起。是苏瑾的来电。

苏制片?程默有些意外,苏瑾很少在下班时间直接打电话。

行程有变,苏瑾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投资方临时改了会议时间,我们得今晚就出发。

程默看了看表,已经晚上九点半:今晚?

十一点的夜班高铁,苏瑾说,我已经让助理订好了车票和酒店,一小时后车站见。

挂断电话,程默加快收拾速度。他随手抓了几件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又检查了一遍文件是否带齐。出门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给林雨晴和颜书瑶各发了一条消息,告知自己要临时出差。

东海高铁站灯火通明,夜班旅客并不多。程默在候车室找到了苏瑾,她正坐在长椅上查看平板电脑上的文件,身边放着一个黑色的小型行李箱。与平日的职业装扮不同,今晚她穿了一件深蓝色的针织衫和黑色休闲裤,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

苏制片。程默走过去打招呼。

苏瑾抬头,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剧本都带了吗?

带了,程默拍了拍公文包,还有场地参考图。

苏瑾继续低头处理文件,程默则安静地坐在一旁。两人之间的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种奇妙的默契。

检票登车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高铁商务舱的双人座。苏瑾靠窗,程默靠走道。列车启动后,苏瑾取出笔记本电脑继续工作,屏幕的蓝光映在她专注的侧脸上。

要不要休息一下?程默轻声建议,明天还有一整天的会议。

苏瑾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还有很多文件要看。

我可以帮忙,程默主动提议,分一半给我?

苏瑾犹豫片刻,最终将一叠文件递给他:标黄的部分需要特别注意。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两人并肩工作,偶尔交流几句专业意见。程默惊讶地发现,在非正式场合下的苏瑾虽然依然严谨,但比在公司时愿意听取他的建议,甚至偶尔会采纳他的想法。

你老家是杭州?处理完文件后,苏瑾突然问道。

程默点点头:初中才搬到北京。

所以对当地很熟悉?

不算特别熟悉,程默诚实地说,但基本的风土人情还是了解的。

苏瑾若有所思:明天考察完场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带我看看你小时候常去的地方。

这个请求让程默心头一热:荣幸之至。

列车穿过夜色,窗外的风景被黑暗吞噬,只有偶尔闪过的灯光提示着他们正在高速移动。苏瑾终于合上电脑,揉了揉太阳穴。

累了?程默问道。

苏瑾轻轻嗯了一声,这个小小的示弱举动在平日强势的制片人身上极为罕见。

睡一会儿吧,程默建议,到站我叫你。

苏瑾点点头,调整了一下座椅靠背,闭上眼睛。在列车规律的晃动中,她的呼吸渐渐变得平稳。程默小心翼翼地取来自己的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

借着阅读灯的微光,程默偷偷观察着苏瑾的睡颜。没有了平日的凌厉气场,此刻的她看起来格外年轻脆弱,长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密的阴影,嘴唇微微抿着,似乎即使在梦中也没有完全放松。

列车轻微颠簸了一下,苏瑾的头不自觉地歪向程默的肩膀。程默屏住呼吸,不敢移动,生怕惊醒她。苏瑾的发丝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香气,混合着她惯用的那款柑橘调香水,在狭小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就这样,程默一动不动地充当着人形靠枕,直到列车广播宣布即将到达杭州东站。他轻轻推了推苏瑾的肩膀:苏制片,我们快到了。

苏瑾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发现自己靠在程默肩上,立刻直起身子,脸上闪过一丝罕见的慌乱:抱歉。

没关系,程默微笑道,睡得还好吗?

苏瑾整理了一下头发,恢复了平日的冷静:还行。她注意到身上的外套,轻轻将它还给程默,谢谢。

杭州的夜晚下着小雨,站台上湿漉漉的反光映照着匆匆的旅客。程默撑开伞,自然而然地倾向苏瑾那侧,为她挡雨。

酒店就在车站附近,苏瑾看了看手机,步行十分钟。

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在雨中的杭州街头。苏瑾的高跟鞋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为了配合她的步调,程默刻意放慢了脚步,伞面始终倾向她那一侧,自己的左肩很快被雨水打湿。

你淋湿了。苏瑾突然停下脚步,皱眉看着程默的肩膀。

程默摇摇头:没关系,很快就到。

苏瑾没有再说什么,但程默注意到她的步伐比刚才快了一些。

酒店大堂灯火通明,装修典雅。前台确认了预订信息后递给他们两张房卡:两间豪华大床房,都在18楼,相邻。

电梯里,两人沉默地站着,各自看着跳动的楼层数字。程默偷偷从电梯镜面中观察苏瑾——她的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精致,鼻梁高挺,下颌线条优美,只有微微抿起的嘴唇透露出些许疲惫。

1806和1808,到达楼层后,苏瑾将其中一张房卡递给程默,明早七点大堂见。

程默点点头:晚安,苏制片。

私下叫我苏瑾就行。她说完,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

这个小小的许可让程默心头一暖。进入房间后,他立刻检查了明天会议需要的文件,确保没有被雨水打湿。洗完澡,程默躺在床上,手机震动起来——是林雨晴发来的消息:杭州下雨了?记得带伞。

程默回复:已经到了,雨不大。

林雨晴很快回道:苏瑾最讨厌雨天出差,她心情还好吗?

程默想起高铁上靠在他肩头熟睡的苏瑾,以及雨中并肩行走时她加快的步伐:看起来还行。

那就好,林雨晴发来一个微笑表情,有空可以去西湖走走,雨中的西湖很美。

放下手机,程默走到窗前。雨已经变小了,但仍在继续,城市的灯光在雨幕中晕染开来,模糊而温柔。他想象着明天如果有时间,带苏瑾去西湖边散步的情景——她会喜欢那种诗意的氛围吗?还是会觉得浪费时间?

第二天清晨,程默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大堂,却发现苏瑾已经在那里等候。她换了一身正式的商务套装,头发整齐地盘起,妆容精致,完全看不出昨晚的疲惫。

早。程默打招呼。

苏瑾点点头:吃早餐了吗?

还没。

餐厅在二楼,苏瑾看了看表,我们有二十分钟。

早餐时,苏瑾简要介绍了今天的行程安排——上午与投资方开会,下午实地考察三个可能的拍摄场地。

如果时间允许,她啜饮了一口黑咖啡,我想去看看你说的那个地方。

程默有些意外:我小时候住的街区?

苏瑾点点头:作为编剧,你应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投资方对程默的剧本修改非常满意,特别是他对杭州本土元素的融入。午餐时,对方甚至热情地推荐了几个非传统但很有特色的取景地。

下午我们先去西溪湿地,离开餐厅时,苏瑾对程默说,然后是运河边的老街区,最后如果有时间,再去看看你提过的那座老宅院。

雨后的杭州空气清新,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乡的河道上,折射出粼粼波光。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与运河老街的人文气息都给程默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他不停地记录着所见所闻,甚至拍下了许多细节照片。

你很擅长观察细节。考察完第二个地点后,苏瑾评价道。

程默收起相机:编剧职业病,总想捕捉生活中的真实感。

苏瑾看了看表: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晚饭时间,你之前说的老街区在哪?

程默的老家位于杭州城西的一个老社区,这里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狭窄的巷弄和斑驳的墙壁充满了时光的痕迹。

就是这里,程默指着一栋五层的老式公寓楼,我住三楼,窗户对着那棵梧桐树。

苏瑾仰头看着那棵高大的梧桐,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环境不错。

要上去看看吗?程默提议,房子早就卖掉了,但楼道是公共区域。

苏瑾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老旧的楼梯间散发着木头和岁月的气味。程默轻车熟路地带着苏瑾上到三楼,指着一扇漆成深绿色的门:这就是我以前的家。

苏瑾伸手摸了摸门上的划痕——那是一些身高标记,记录着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她的指尖在最矮的那道划痕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收回手:很温馨的地方。

正当两人准备离开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转眼间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楼道的小窗上,发出噼啪的声响。

看来得等一会儿了,程默看了看窗外,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苏瑾皱了皱眉,但没有抱怨。两人站在狭窄的楼梯间里,听着雨声和远处隐约的雷声。

你父母还住杭州吗?苏瑾突然问道。

程默摇摇头:他们离婚后,母亲带我去了北京,父亲...不太联系。

苏瑾沉默了片刻:所以你剧本里那些家庭戏份

大多是基于观察和想象,程默笑了笑,编剧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写好故事。

雨势稍缓时,两人决定冒雨返回。程默再次撑开伞,这次苏瑾主动靠近了一些,两人的手臂几乎相碰。雨水在石板路上汇成小溪,苏瑾的高跟鞋不时陷入缝隙,程默下意识地扶住她的手肘。

谢谢。苏瑾轻声道,没有挣脱。

回到酒店时,两人都淋得不轻。苏瑾的发梢滴着水,妆容也有些花了,但她的眼神比平时柔和许多。

晚上我在房间处理文件,大堂分别时,苏瑾说,明天早上七点,大堂见。

程默点点头,目送她走向电梯。回到自己房间后,他刚洗完澡换上干衣服,门铃突然响了。透过猫眼,他看到苏瑾站在门外,已经换了一身休闲装,头发还湿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