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东海市,寒风裹挟着细雨拍打在程默办公室的窗户上。他正专注地修改《都市夜归人》第三季的最终剧本,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久违的名字——颜书瑶。
学长!我回来啦!明天下午三点的飞机,你能来接我吗?消息后面跟着一连串欢呼的表情包。
程默看了看日历——明天正好是周六,没有拍摄安排。他微笑着回复:当然,航班号发我。
颜书瑶立刻发来航班信息和一张自拍——她站在雪地里,戴着毛茸茸的白色帽子,脸颊冻得通红却笑容灿烂。六个月不见,她的头发长了不少,在脑后扎成一个俏皮的马尾。
明天见!想死你啦!最后一条消息带着一连串爱心表情。
程默放下手机,望向窗外的雨幕。半年前那个活力四射的女孩要回来了,不知道这半年的留学生活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天下午,程默提前一小时到达东海国际机场。接机大厅人来人往,他站在出口处,手里拿着一杯热巧克力和一条厚围巾——记得颜书瑶说过最怕冷。
航班准时到达,乘客陆续走出。程默伸长脖子张望,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视线——颜书瑶推着行李车快步走来,一看到他立刻丢下行李飞奔过来。
学长!她像一阵风一样扑进程默怀里,差点把他撞个趔趄。
程默稳住身形,感受到怀里真实的温度和重量:欢迎回来。他递上热巧克力和围巾,路上冷吧?
颜书瑶接过热饮,满足地啜了一口:还是学长最贴心!她任由程默帮她系上围巾,眼睛亮晶晶地打量着他,你瘦了!是不是又熬夜写剧本了?
程默笑着接过行李车:工作有点忙。他打量着颜书瑶,你倒是更精神了。
确实,半年的留学生活给颜书瑶带来了微妙的变化——眼神更加坚定,举止间多了几分成熟,但那股阳光般的活力丝毫未减。她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在美国的见闻,从课堂趣事到拍摄经历,一刻不停。
最棒的是我参与了一个独立短片的拍摄,颜书瑶兴奋地说,还获得了学生电影节的提名!
程默由衷地为她高兴:太厉害了,不愧是未来的大导演。
走出机场,雨已经停了,但寒风依旧刺骨。颜书瑶裹紧围巾,突然问道:苏制片和林老师还好吗?
程默点点头:都挺好的。苏瑾最近忙着《都市夜归人》的后期,林雨晴上个月开了个人音乐会。
你们三个...颜书瑶意味深长地拖长音调,有什么进展吗?
程默轻咳一声:就是正常的朋友和工作关系。
颜书瑶做了个鬼脸:骗人!林老师每次视频聊天都会提到你,苏制片更是在朋友圈发过你们一起加班的照片。她狡黠地眨眨眼,我可是有眼线的!
程默无奈地摇摇头:先送你回家吧,你爸妈肯定等急了。
颜书瑶的父母住在城东的一个老小区。到达时,颜妈妈已经在楼下等候多时,一看到女儿就红了眼眶。程默帮忙把行李搬上楼,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
明天有空吗?临走时,颜书瑶拉住程默的手,我想给你看看我拍的素材。
程默点点头:下午我去接你。
第二天下午,程默如约而至。颜书瑶换了一身休闲装扮——粉色卫衣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看起来像个大学生。
先去我工作室看看!她拉着程默上车,指挥他开往市中心的一栋创意大楼。
工作室不大,但设备齐全。墙上贴满了分镜图和拍摄计划,角落里堆着几台专业摄像机。
用奖学金和拍片的钱租的,颜书瑶骄傲地介绍,虽然小,但五脏俱全。
她打开电脑,给程默播放了在美国拍摄的几部短片。程默惊讶于她的进步——镜头语言更加成熟,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有几处转场甚至让他这个专业编剧都眼前一亮。
这个长镜头设计得太棒了,程默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怎么想到用雨伞做转场的?
颜书瑶眼睛一亮:学长懂我!她兴奋地解释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双手在空中比划着,我想表达那种隔阂与连接并存的感觉
两人沉浸在专业讨论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颜书瑶突然提议:我们去吃火锅吧!半年没吃正宗的中国火锅了!
火锅店里热气腾腾,颜书瑶点了一桌子菜,边吃边继续分享她的见闻。讲到兴奋处,她突然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给你的礼物!她神秘地推给程默。
程默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精致的钢笔,笔身上刻着Tothebestmentor。
每次用这支笔写作,颜书瑶认真地说,都要想起我哦!
程默心头一暖:谢谢,我会珍惜的。
对了,颜书瑶涮着一片肥牛,我回来前接到了陈导的电话,他推荐我参与《都市夜归人》的番外篇拍摄。
程默惊讶地放下筷子:真的?那太好了!
但有个条件,颜书瑶咬着筷子尖,必须由你担任编剧。她直视程默的眼睛,学长,愿意再和我合作一次吗?
程默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这是我的荣幸。
颜书瑶欢呼一声,隔着桌子抓住程默的手:太棒了!我就知道学长最好了!
她的手温暖而有力,掌心有长期握摄像机留下的薄茧。程默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女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跟在他身后请教的小学妹,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和风格的年轻导演了。
明天能带我去见苏制片吗?颜书瑶问道,我想亲自跟她谈谈番外篇的事。
程默点点头:我帮你约时间。
第二天上午,两人一起来到星辉传媒。苏瑾正在会议室与剪辑师讨论后期制作,看到他们进来,微微点头示意。
苏老师!颜书瑶热情地打招呼,好久不见!
苏瑾难得地露出微笑:欢迎回来,听说你在美国表现很出色。
颜书瑶兴奋地分享了她参与的几个项目,然后切入正题:陈导推荐我负责《都市夜归人》的番外篇,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苏瑾示意他们坐下:我看过你发来的作品,很有潜力。她转向程默,程编剧已经同意参与了?
程默点点头:我很期待这个合作。
苏瑾沉思片刻:原则上我同意,但有个条件——番外篇必须保持正剧的水准,不能因为是衍生作品就降低要求。
颜书瑶立刻保证:绝对不会!有学长把关剧本,我保证质量!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苏瑾虽然一如既往地严格,但对颜书瑶的创意给予了充分肯定。讨论结束后,她甚至邀请两人共进午餐。
难得啊,公司餐厅里,颜书瑶小声对程默说,听说苏制片很少和员工私下吃饭的。
程默想起那天在苏瑾公寓的晚餐,笑而不语。
午餐后,颜书瑶去拜访其他老同事,程默则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傍晚时分,他收到林雨晴的消息:听说书瑶回来了?明天我有个小型沙龙,能带她一起来吗?
程默回复:我问问她。
颜书瑶听到邀请后兴奋不已:当然要去!林老师的沙龙超难约的!
周六晚上,程默和颜书瑶一起来到林雨晴的公寓。与上次不同,这次沙龙规模更小,只有五六位客人,都是音乐圈的熟人。
书瑶!林雨晴热情地拥抱了颜书瑶,欢迎回来!
她今天穿了一条深蓝色的丝绒长裙,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比舞台上更加随意亲切。颜书瑶兴奋地送上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一张罕见的黑胶唱片。
我在纽约二手店淘到的,颜书瑶解释道,记得你说过很喜欢这位钢琴家。
林雨晴惊喜地接过:太贴心了!谢谢你记得。
沙龙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林雨晴弹奏了几首新创作的曲子,其中一首《归航》特别打动了程默——旋律从漂泊不安逐渐转为温暖坚定,仿佛在讲述一个游子归家的故事。
这首是为你创作的,演奏结束后,林雨晴对颜书瑶说,欢迎回家。
颜书瑶感动得眼眶微红:太美了...我能用在你电影配乐里吗?
林雨晴微笑着点头:荣幸之至。
程默站在一旁,看着两个女孩相谈甚欢。林雨晴突然转向他:程默,要不要再来一次三重奏?
我?程默连忙摆手,上次还不够丢人吗?
才不丢人呢!颜书瑶好奇地问,什么三重奏?
林雨晴笑着解释:上次沙龙,程默、我和苏瑾一起即兴演奏了一曲。
哇!我一定要听!颜书瑶双手合十,求求你们再表演一次嘛!
在林雨晴的鼓励和颜书瑶的恳求下,程默再次坐到了钢琴前。这次林雨晴让他负责更简单的部分,自己则和颜书瑶配合主旋律。演奏虽然依旧生涩,但比上次流畅许多。
太棒了!曲终时,颜书瑶热烈鼓掌,学长进步好大!
林雨晴也点头赞许:确实比上次放松多了。
沙龙结束后,林雨晴送他们到门口。夜已深了,寒风刺骨,她递给程默一条围巾:别着凉了。
程默认出这是上次自己忘在她家的围巾:你还留着啊。
当然,林雨晴的声音很轻,重要的东西我都会好好保管。
回程的车上,颜书瑶异常安静。直到快到家时,她才突然开口:学长,你和林老师...是不是在一起了?
程默差点踩错刹车:什么?没有啊。
但你们之间...颜书瑶斟酌着用词,有种特别的默契。
程默不知该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是好朋友,像我和你一样。
颜书瑶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学长,你知道吗?在美国这半年,我交过两个男朋友。
这个突如其来的坦白让程默一愣:啊?怎么样?
都分手了,颜书瑶耸耸肩,第一个太自我,第二个太没主见。她转向程默,你知道我最后明白了什么吗?
程默摇摇头。
感情不是非黑即白的,颜书瑶的声音变得成熟而坚定,有时候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装着不同的人,每一种感情都是真实的。
程默惊讶于她的洞察力:你...不介意?
说不介意是假的,颜书瑶坦然道,但我更希望学长幸福。无论是和林老师、苏制片,还是...她停顿了一下,或者其他什么人。
车停在颜书瑶家楼下,两人沉默了片刻。颜书瑶突然凑过来,在程默脸颊上轻轻一吻:晚安,谢谢今天的沙龙。明天见!
程默摸着被亲过的地方,看着颜书瑶蹦蹦跳跳地走进楼道。这个女孩总是这样,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带来阳光和活力,然后又迅速离去。
回到家,程默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夜景。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三段截然不同的关系,每一种都让他心动,却又不敢轻易定义。苏瑾的克制与专业,林雨晴的艺术与敏感,颜书瑶的活力与成长——每一种特质都吸引着他,构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手机震动起来,是苏瑾发来的消息:番外篇的提案我看过了,基本没问题。周一上午十点,会议室,讨论细节。
程默回复:收到,谢谢。
他等了一会儿,苏瑾没有再回复。正当他放下手机时,又一条消息进来了——来自林雨晴:今天的沙龙很开心,谢谢你们来。《归航》的完整版我发你邮箱了,希望你喜欢。
程默戴上耳机,点开音频文件。悠扬的钢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离别与重逢、漂泊与归家的故事。在这旋律中,他仿佛看到了三个女孩的身影——苏瑾在剪辑室专注工作的侧脸,林雨晴弹琴时飞扬的发丝,颜书瑶归来时灿烂的笑容。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工作还要继续,生活仍将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但此刻,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程默允许自己的思绪短暂地徜徉在那些心动的瞬间里。这些片段如同散落的音符,在他记忆深处谱写着无声的旋律,等待着被继续书写,被赋予更完整的意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