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内,气氛显得有些微妙。
赵立春的秘书长,一位姓钱的资深干部,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
一份是省委调研组副组长王副书记提交的,措辞严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岩台县整改工作的质疑和担忧,暗示着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份,则是通过张副县长渠道递交上来的,署名祁同伟,内容详实,数据充分,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岩台县整改办公室成立以来的显著成效,甚至附带了部分村民按手印的支持信。
钱秘书长先仔细阅读了王副书记的报告,眉头渐渐锁紧。
报告中充满了主观臆断和模棱两可的评价,对于岩台县取得的成绩轻描淡写,反而着重渲染了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刁民”事件,并将其归咎于祁同伟“急功近利”、“手段粗暴”。
随后,他拿起祁同伟的补充报告,神情逐渐变得专注起来。
这份报告风格完全不同,开篇就用翔实的数据说话:
短短时间内,整改办公室受理并有效化解的基层矛盾纠纷数量、涉及金额、群众满意度提升百分比……每一项数据都清晰明了,极具说服力。
报告中还详细阐述了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行“阳光村务”等具体措施带来的积极变化,并附上了红石乡王家峪村等地的实际案例,以及村民自发签名的支持材料。
钱秘书长放下报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两份报告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王副书记的报告,更像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去寻找问题,甚至不惜歪曲事实;
而祁同伟的报告,则展现了一个年轻干部扎实的基层工作能力、清晰的改革思路和无惧压力的担当。
“这个祁同伟,有点意思。”钱秘书长自言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知道王副书记背后有梁家的影子,这份报告恐怕夹杂了不少私货。而祁同伟,作为高育良的学生,又得到了赵立春书记在某种程度上的默许,其处境也颇为微妙。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位副主任走了进来。
“秘书长,关于岩台县的调研报告……”
钱秘书长抬手示意他坐下,将两份报告推了过去:“你也看看。”
副主任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然的神色。
“王副书记这份报告,问题导向倒是很明确,但证据支撑似乎不太足。
祁同伟这份补充材料,数据很亮眼,措施也很有针对性,看起来岩台县的改革确实下了功夫,也取得了一些实效。”
钱秘书长点了点头:“是啊,尤其是那些村民按的手印,分量不轻。
看来,王副书记这次下去,未必完全客观。”他沉吟片刻,“这样吧,你先草拟一个意见,总体的调子要肯定岩台县的改革探索,鼓励他们继续深化。
至于报告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说明情况,加强规范。
祁同伟这份补充报告,一并附上,让领导们全面了解情况。”
“好的,秘书长。”副主任点头应下。
然而,省城这边的风吹草动,很快就传到了某些人的耳朵里。
王副书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喝着茶,心情本就因为调研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有些郁闷。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他安插在省委办公厅的一个眼线。
电话那头低声汇报了钱秘书长对两份报告的处理意见,特别是祁同伟的补充报告被采纳并可能上报的消息。
“你说什么?!”王副书记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手中的茶杯也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钱秘书长肯定了祁同伟那小子的报告?还要附上去给领导看?”
“是的,王书记,听说钱秘书长对祁同伟那份材料评价还不低,说数据详实,有说服力……”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小。
“混账!”王副书记怒吼一声,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瓷片四溅。
“祁同伟!又是这个祁同伟!他怎么敢!”
他感觉自己被狠狠地羞辱了。
他堂堂省委调研组副组长,亲自带队下去调研,形成的报告竟然被一个县委副书记的补充材料给比了下去?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让他愤怒的是,这无疑意味着他试图打压祁同伟、否定岩台县改革成果的计划,初步落空了。
王副书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意识到,自己似乎从一开始就低估了祁同伟。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能力,有手腕,更有后台和胆识,绝非可以轻易拿捏的角色。
“不能就这么算了!”
王副书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报告上做不了文章,那就从别的方面想办法!”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压低了声音,语气阴冷地说道:“喂,是梁秘书吗?我是老王……对,有点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关于岩台县那个祁同伟……他最近,风头太盛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一个低沉而冷静的声音:“王书记请讲,梁先生也很关注岩台县的情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