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闹瘟疫这个事,附近的村子很多养殖户都遭了殃。
“老李家也遭了!死得比咱家还惨!”
“河对岸张屠户家那几十头肥猪,眼瞅着要出栏了,一夜之间全躺了!”
“听说上游王庄那边更厉害,整个村都飘着死猪味儿……”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这波来势汹汹的“猪瘟”,像长了腿的瘟神,根本不管谁家猪圈干不干净,挨家挨户地祸害。恐慌像野火一样蔓延。养猪户们个个愁云惨雾,见面唉声叹气,眼神里全是绝望。
眼看着辛苦养大的猪一头接一头倒下,有些养殖户急红了眼。正规兽医开的药贵,而且疫情凶猛,药效也说不准。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传出的“偏方”开始悄悄流传:
“老孙头家,听说买了点便宜的‘防疫针’,自己给猪打上了!他家猪还真没死绝!”
“真的假的?哪买的?多少钱?”
“就镇上那个……那个以前卖兽药的贩子,偷偷搞来的,便宜一半呢!”
这消息像救命稻草。一些实在走投无路、又舍不得花钱请兽医的养殖户,咬咬牙,偷偷摸摸找路子买来这些来路不明的“疫苗”。针头也不消毒,抓起猪耳朵就朝脖子扎。心里就一个念头:死马当活马医!能活几头是几头!总比全死光强!
还真别说,有些猪打了这便宜“疫苗”,真没马上死,虽然精神头也不咋好,蔫蔫的,但至少喘着气。养殖户们松了口气,觉得这钱花得值,好歹保住点本钱。
等这些熬过急性发病期的猪,勉强养到能出栏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肉贩子老刘,收了河对岸张屠户家最后几头“幸存”的猪。宰杀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那猪皮下、肌肉里,疙疙瘩瘩的,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肉瘤子!切开一看,瘤子里面像烂棉花套子,还有脓水,散发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怪味,恶心极了!
“我的老天爷!这什么玩意儿!”老刘当场就吐了,指着那堆烂肉破口大骂,“张屠户!你个黑心肝的!你他妈喂猪吃啥了?!这肉能吃吗?!吃了要死人的!”
张屠户也是满脸晦气:“我……我哪知道啊!就……就打了点防疫针……谁知道长这鬼东西!这……这还能卖吗?”
“卖个屁!”老刘气得跳脚,“这肉喂狗,狗都不吃!倒贴钱都没人要!全给我扔了!晦气!”
类似的场景在好几个肉摊上演。那些被偷偷注射了不明“疫苗”侥幸没死的猪,肉里普遍长满了这种恶心的瘤子。消息传开,去买肉的乡亲们心里都直打鼓,挑肉的时候恨不得拿放大镜看,专挑那看起来颜色正常、没一点疙瘩的。
健康的猪大批病死,侥幸活下来的又长瘤子肉不敢卖。市场里能供应的合格猪肉,一下子少得可怜。
物以稀为贵,猪肉价格像坐上了窜天猴,一天一个价,噌噌往上猛涨!
昨天还十二块一斤的五花肉,今天就敢喊十八!精排更是直接奔着三十去了!肉摊前围满了人,可真正掏钱买的却没几个。大家看着那红通通、标着吓人数字的价签,直嘬牙花子。
“我的老天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排骨快赶上牛肉价了!”
“以前嫌贵还能买点肥膘熬油,现在连肥肉都十几块了!”
“唉,家里孩子闹着要吃红烧肉……这……这咋买得起啊!”
菜市场里抱怨声一片。主妇们拎着空空的菜篮子,围着肉摊转了一圈又一圈,最终还是摇摇头,去买相对便宜的鸡鸭鱼,或者干脆多买几块豆腐。猪肉,从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一下子变成了逢年过节才敢咬牙买点的奢侈品。
林小燕去镇上买饲料,路过肉摊,看着那高得离谱的肉价,再看看自己空空如也、只剩下二十只小猪崽的猪圈,心里五味杂陈。
本该是她家猪出栏挣钱的好时候,却被一场飞来横祸彻底毁了。现在猪肉贵上天,她却只能眼巴巴看着,还得掏高价买饲料喂那二十个小祖宗。这滋味,比黄连还苦。
她叹了口气,拎着沉甸甸的饲料袋往回走。身后肉摊老板和顾客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还有那刺眼的红色价签,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这波疫情,毁掉的不只是她一家猪场,是整个链条。养猪的倾家荡产,吃肉的怨声载道,而那些乱打疫苗导致瘤子肉的,更是害人害己,把整个市场搅得乌烟瘴气,让所有人都跟着遭殃。
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林小燕加快脚步,只想快点回到她的猪场。看看她宝贝的小猪怎么样。
林小燕把这些小猪看得无比珍贵。她每天把猪圈打扫得很干净。消毒也做得很彻底。饲料搭配得很用心。喝水的水槽也擦得亮亮的。妹妹林小雅也收起了玩心。姐妹俩再也不敢给小猪乱喂东西。她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群小猪身上。
也许是猪的品种好。也许是姐妹俩照顾得太精心。这群小猪长得特别好。粉嫩的皮肤变得白里透红。一身细细的毛油光发亮。个个长得胖乎乎的。精神头特别足。吃饱了就在圈里撒欢。它们互相追逐打闹。小蹄子踩在干草上发出“扑簌簌”的声响。哼唧的声音也特别响亮有力。充满了活力。看着它们在干净温暖的圈里活蹦乱跳,林小燕心里压着的大石头,才稍微松了一点点。
眼看着小猪一天天长大。特别是那几头健壮的小公猪和小母猪,慢慢成熟了。林小燕心里开始盘算。再去外面买小猪崽?太贵了。风险也大。谁知道别人家的猪场干不干净?她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让猪生小猪!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压不下去了。她跑到镇上的书店。翻遍了讲养猪的书。专看母猪生小猪、怎么让猪配对那几章。有些字她不认识。她就查字典。或者等陈栋周末回家问他。她还厚着脸皮,去请教邻村有经验的老养猪户。她问人家怎么训练小公猪。怎么看母猪是不是想找伴。怎么选对让它们配对的好时机。人家看她一个女人这么认真,就仔细告诉她。
回来她就在自家猪圈里试。她选定了那头体格最棒、脾气也相对温和的小公猪。又挑了两头体型匀称、长得好的小母猪。第一次尝试,手忙脚乱。小公猪不配合,急得直哼哼。母猪也很紧张。林小燕和林小雅姐妹俩,穿着胶鞋和围裙,在圈里忙得满头大汗。她们又是赶又是哄,累得够呛。
失败了好几次,姐妹俩差点灰心。但看着书上的图,想着老养殖户教的话,林小燕咬咬牙又试。终于,在一个安静的下午,经过耐心的引导,那头健壮的小公猪成功地爬上了那头温顺的小母猪的背。姐妹俩屏住呼吸,紧张又期待地看着。直到它们完成配对。
“成了!姐!你看!成了!”林小燕激动地抓住林小雅的手,声音都发抖了。林小雅也红了眼圈,连连点头。这小小的一步成功,意味着她们可以不用再靠买别人的小猪了!她们自己就能“生”出小猪来了!
几个月后,那两头成功配对的小母猪先后平安生下了小猪。第一次当“外婆”的林小燕和林小雅,守在产房里一步不敢离开。看着一头头粉嫩健康的小猪崽顺利出生、开始吃奶,姐妹俩悬着的心才放回肚子里。这一次,她们自己繁育的小猪崽,数量更多!看起来更有活力!
同时,外面的猪肉价格,还是高得吓人,像粘在天上下不来。市场上健康的肉猪很少,价格贵得离谱。村里村外,以前看笑话的、甚至嘲笑林小燕死脑筋埋死猪的人,想法都变了。
“猪肉这么贵!养一头就能赚一头啊!”
“是啊!现在小猪崽肯定也很值钱!”
“听说……林小燕家自己配出来的小猪特别壮实,没病没灾的!”
“真的?那得赶紧去看看!”
林小燕家那原本冷清得没人来的猪场,突然就热闹了起来。
“小燕妹子!在家吗?”村东头的王婶挎着篮子来了,脸上堆着笑,“听说你家新添了小猪?卖给我两头行不?价钱好商量!”
“燕子姐!我是河沿的李大柱!给我留三头!不,四头!我要壮实的小公猪!”李大柱嗓门很大,生怕晚了买不到。
“林老板!我是邻村的!专门跑来的!你家小猪还有多少?我要五头!”这是更远地方听到消息赶来的。
猪圈外面,围满了人。大家踮起脚,伸长脖子往里看。看到圈里那些皮毛光亮、活蹦乱跳、抢食积极的小猪崽,眼睛都亮了。这才是健康的小猪啊!跟外面那些没精神、不知道有没有病的便宜货,完全不一样!
林小雅负责招呼大家,脸上带着点扬眉吐气的神情。但她报出的价格,让很多人吸了一口冷气——比市场上普通的猪崽贵了快一倍!
“哎哟!小雅!这也太贵了吧?都是乡里乡亲的……”
“就是就是!便宜点嘛!”
林小燕从猪圈里直起身,手上还沾着点饲料。她走到人群前面。声音不高,但很清楚很坚定,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贵?我家的猪崽,是我一本本书翻出来学到的!是我一遍遍消毒守出来的!是我爸妈留下的钱换来的第一代好猪下的崽!它们吃的饲料是干净的。喝的水是干净的。打的预防针都是兽医站给的!你们看看它们多有精神!看看这皮毛多亮!”她指着圈里活蹦乱跳的小猪,“这钱,贵在它们健健康康!贵在它们能好好活着,长成能卖好价钱的大肥猪!你们要是嫌贵,可以去买便宜的。但要是买了便宜的,回头猪得病了,或者长了不好的东西,卖不上价甚至死了,可别后悔!”
她的话像小锤子,敲在每个人心上。大家看看圈里那些生龙活虎的小猪,再看看林小燕熬得深陷却异常清亮的眼睛。想想外面那吓人的肉价,想想自家空着的猪圈……犹豫了一会儿。
王婶一跺脚:“行!小燕妹子!我信你!给我挑两头最精神的小母猪!”她第一个掏出了钱。
“我也要!给我来三头!”
“给我留两头小公猪!”
价格是贵,但买的是个安心,买的是个盼头!很快,林小燕家这一窝窝自己繁育出来的健康小猪崽,就被一抢而光了。林小雅数着手里厚厚一沓沾着汗水的钱,手都在抖,声音有点哽咽:“燕子……这……这钱……”
林小燕看着空了大半的猪圈。又看看圈里剩下的几头关键的公猪母猪和刚出生不久的小猪。她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里还是有猪粪和饲料的味道。但现在,这味道里还混着新钱的油墨味。这是一种熬过绝境、苦日子终于到头的感觉。
猪瘟的威胁还没完全消失,但她清楚,只要手里还有这群健康、能自己“生”出钱来的猪,只要她林小燕还有一口气在,这个家,就绝不会倒下!
猪圈里,剩下的小猪崽们还在无忧无虑地拱食、追逐、哼唧。那充满活力的声音,此刻听在林小燕耳朵里,不再仅仅是希望,更像是……叮叮当当的、实实在在的“钱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