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伏见清辉的话音落下,会客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原田隆治手中的笔停在半空,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安井真绪也怔住了,她猛地看向伏见清辉,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一丝开玩笑的痕迹,但只看到了平静。
“伏见君,你是说5000本?”
原田隆治最先反应过来,他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
“是的,5000本。”
伏见清辉目光灼灼,重复了一遍。
原田隆治赶紧解释道:“伏见君,自费出版的印量,通常几百本,最多一两千本已经是非常多了。”
“5000本,即便是很多有经验的作家通过出版社发行,首印也未必敢直接定这么多。”
说完,生怕伏见清辉不理解这个数字的概念,他又强调了一句。
“光是成本是500万円,这笔投入相当大了。”原田继续着,“而且,仓储也是个问题,这些书都需要不小的空间。”
“最关键的是销售,自费出版在发行上本就困难重重,这么大的印量,万一……”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万一卖不出去,这500万円的投入就打了水漂,还会留下一堆处理不掉的书。
是,他确实需要业绩,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劝说伏见清辉的理由。
但问题是,血亏之后的伏见清辉,到时候来印刷厂找麻烦,害得他被解雇了怎么办?
现在这个经济环境,能保住工作就是胜利。
“伏见君!”
安井真绪也反应过来,声音都难以抑制地拔高了几度。
“我知道你对作品有信心,我也一样!”
“但是自费出版,风险本来就极高,我们之前讨论的四千册,已经是赌上全部了!”
“现在直接翻一倍还多,变成5000本?”
“单册成本是降到了500円,这没错,但总成本直接飙升到了500万円!500万円啊!”
“这太冒险了!”
说着,她激动地站起身,在狭小的会客室里焦躁地踱了两步,高跟鞋敲击着瓷砖地面。
而原田隆治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
他从业多年,经手过大大小小的出版项目,但从未见过如此离谱的自费出版计划。
新人作者,第一本书,没有任何市场基础,没有任何宣传渠道……
疯了吧!
原田也忍不住开口劝说:“伏见君,安井小姐说得对。”
“这个印量,即便对于一些有稳定销路的小型出版社来说,也需要非常、非常谨慎地评估市场反馈和库存风险。”
大型出版社拥有成熟的发行网络和营销资源,尚且不敢轻易对新人下这么大的赌注。
更何况伏见清辉这是第一次出书,读者认知度为零。
“没错!发行渠道我们还没完全打通!我虽然有些旧关系,但能争取到的铺货量非常有限。”
安井真绪立刻接话,补充道。
“就算能联系到一些有特色的独立书店愿意帮忙,他们一次又能消化多少?”
“几十本?顶天一百本?”
“5000本,要卖到什么时候去?”
“更何况现在是经济低迷,大家都在捂紧钱包过日子的时期,图书市场整体都不景气。”
“一本定价不可能太低的新人小说,读者凭什么掏钱买单?”
“凭什么?”
她是对《挪威的森林》的质量有绝对的信心,坚信它能触动人心,能引起共鸣。
但这信心,是建立在合理的市场运作基础上。
可现如今,伏见清辉的想法,已经不是信心的问题,而是脱离现实的狂想了。
她再次看向伏见清辉,对方脸上依然是那种令人费解的的平静。
这种平静让她心里的焦躁如同野火般蔓延。
“安井编辑,原田君,你们说的风险,我都明白。”
伏见清辉等安井真绪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才缓缓开口。
“但我坚持印5000本。”
他没有反驳任何一点,也没有试图争辩市场的残酷,只是第三次重复了自己的决定。
“伏见君,你告诉我,你凭什么这么坚持?总得有个理由吧?哪怕是你自己的一个判断也行!”
安井真绪几乎要被他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气笑了。
伏见清辉沉默了片刻。
理由?
凭这是《挪威的森林》!
凭这是村上春树创造了销量奇迹的《挪威的森林》!
他当然知道500万円意味着什么,也知道5000本对于新人自费出版是多么疯狂。
但他更知道,《挪威的森林》值得。
它在这个缺乏现象级作品、人心普遍感到迷茫失落的时代,必然会掀起远超所有人想象的狂潮。
但是他没法将这个理由说出来,别人只会当他是精神心理出了问题,毕竟这在作家这个职业当中尤为常见。
“理由就是,我相信它值得。而且……”
说着伏见清辉话锋一转,看向原田隆治:“原田君,我知道业绩对您很重要。”
这话让原田隆治微微一怔,不明白对方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我可以现在就按500円的单价签订这5000本的合同,但我有一个前提要求。”
伏见清辉看着原田的反应,再次开口道。
“什么要求?”
原田下意识地问道。
“这本书的市场反响会远超预期,后期加印是必然的,而且加印的数量,只会在5000本之上,甚至数倍于此。”
伏见清辉的语气十分笃定。
顿了顿,他便继续对原田说:“希望原田君能给出一个在后期加印时,有诚意的价格。”
安井真绪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现在首印批次的销量问题还没解决,他竟然已经在考虑下一次的加印了?
还要提前谈好更优惠的价格?
原田隆治也感到了惊讶,但他很快就权衡起利弊。
他自然知道,这位伏见君是在给他画一个巨大的饼,一个足以让他忘记眼前风险、看到未来巨大业绩的饼。
他看着伏见清辉,这个年轻的作者……
眼神平静,语气笃定,完全不像是在信口开河。
后期加印?
数万册?
如果这是真的,那对他个人,对日进印刷厂来说,都将是扭转颓势的巨大机会!
他因为之前的失误,在大公司失去了位置,来到这家小厂,一直渴望能做出成绩,重新证明自己。
原田隆治对图书市场也不是一无所知的,如果初始的5000本都能卖掉,那就证明这本书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也就意味着加印订单,会源源不断。
如果能抓住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长期客户……
风险?
当然有,但万一呢?
万一这个年轻人说的是真的呢?
万一这本书真的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