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另一端。
安井真绪公寓的浴室门被轻轻拉开,温热的水汽弥漫出来,带着沐浴露的清淡香气。
她身上裹着一条纯白的浴巾。
水珠沿着颈后的发梢滚落,经过光洁的肩头,没入锁骨下方那片细腻的肌肤,最终消失在浴巾柔软的边缘。
赤脚踩在地板上,走向冰箱。
取出一罐冰镇乌龙茶,“噗嗤”一声拉开,仰起脖颈喝了几口,喉间发出满足的轻微声响。
她没有急着换上睡衣,而是径直走向书桌。
桌面上,伏见清辉交给她的《挪威的森林》下册手稿整齐地摆放着。
白天在印刷厂时的复杂心情尚未完全平息,此刻,她只想不受打扰地,作为读者,读完这个故事的结局。
她随意地在椅子上坐下。
双腿交叠,浴巾的一角微微滑开,露出一段光滑的小腿线条。
她拿起那叠稿纸,指尖拂过纸张的边缘,然后翻开了第一页。
她的姿势放松,身体微微蜷着,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文字所描绘的世界里。
人物的命运如同潮水般涌来,拍打着她的心岸。
当故事进行到高潮,直子离去,渡边陷入漫长的自我放逐,最后与玲子在那个特殊的夜晚互相慰藉时,安井真绪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终于,她读到了最后一页。
渡边站在电话亭里,绿子在电话那头问他身在何处,而他却无法回答。
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茫感,瞬间攫住了安井真绪。
故事落幕了,但那些青春的痛楚、生命的无常、爱的复杂和逝去的重量,却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她放下稿纸,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浴巾随着她的动作,更显松垮。
许久,她才缓缓睁开眼,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这部作品……
伏见清辉,他真的将这个充满力量的故事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能写出上册绝非偶然,他对整个故事的掌控力,对人物命运的安排,都显示出惊人的成熟。
她再次确认,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为这样一部作品赌上一切,是值得的。
短暂的休息后,安井真绪重新打起精神。
感动归感动,工作还要继续。
她拿起红笔,开始仔细进行下册的校对工作,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她都看得极其认真。
她不能容许任何低级错误出现在最终的成书里。
不过伏见君的稿件底子太好了,几乎没什么需要大改的地方,主要是核对一些事实性细节和统一格式。
第二天。
安井真绪开始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几家二级批发商和独立书店。
她将《挪威的森林》的完整故事梗概和部分精彩章节整理出来,附上作者简介,通过传真或邮件发给对方。
反馈并不积极。
“自费出版?新人作者?5000本?”
“安井小姐,恕我直言,这个风险太大了,很抱歉。”
电话那头,一家小型图书批发商的负责人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
“安井小姐,我很欣赏你的热情,故事梗概听起来也很有趣。”
“但我们书店规模小,进货量有限,而且读者口味比较固定,新人作品,尤其是自费出版的,我们通常只敢少量试销几本。”
另一家独立书店的老板稍微客气一些,但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
连续碰壁,安井真绪并不意外,但心里还是有些沉重。
她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难。
大型图书批发商如东贩、日贩,根本不屑于理会这种没有出版社背景的个人项目。
而小型发行渠道和独立书店,则顾虑重重,不敢承担风险。
“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安井真绪揉了揉眉心,翻看着通讯录,思考着还有哪些可能的人脉可以动用。
或许可以尝试联系一些大学周边的书店?
或者通过一些读书会进行预热?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安井真绪就一边忙着校阅一边联系发行的事情。
她的工作效率很高,也很细致,伏见清辉对她非常放心。
而二阶堂结衣依旧保持着送便当的频率。
当伏见清辉告诉她首印数量增加到5000本时,她虽然也惊讶了一下,但很快就表示了全力支持,回去之后就又把钱转了过来。
“二阶堂,你们家的钱是不是大风刮来的?”
伏见清辉有点无奈。
没成想二阶堂结衣直接给他又转了800万円,算上之前的200万円,总共给他转了1000万円。
“还好啦,只是我的零花钱而已,前辈你专心把书做好就行!”
面对伏见清辉这略带调侃的疑问,二阶堂结衣只是歪了歪头,脸上带着理所当然的表情。
伏见清辉一时语塞。
这大概就是财团千金的日常吧。
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份支持,转头就将这个情况告知了安井真绪。
安井真绪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只是说了一句:“伏见君,你这位学妹真是了不起。”
之后几天。
伏见清辉除了偶尔和安井真绪通电话了解进度,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公寓里。
虽说之前已经回忆了《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剧情、文字氛围和内核,但他觉得准备还不是非常充分。
期间,他也出门去附近的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
主要是关于九十年代初日本爵士酒吧的经营状况,和一些社会背景信息,力求让故事的细节更贴合这个时代。
除此之外,她还和安井真绪见了一面。
见面的主要原因是,安井真绪已经做好了详细的预算表。
印刷费、设计费、可能的宣传费、还有安井真绪的基本劳务费,都列清楚了。
总预算控制在了一千万日元的额度内,甚至还有少许盈余。
伏见清辉看完之后,皱了皱眉头。
倒不是说安井真绪给她自己的开的劳务费过高,反而是属于有点低的情况了。
考虑到她全身心投入这个风险极高的自费出版项目,这份报酬显然与她的付出和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
“安井编辑,关于这本书的收益,我考虑了一个分配方案。”
伏见清辉放下预算表,看着她。
“伏见君请说。”
安井真绪有些意外,但还是认真地听着。
“首先,所有销售收入,必须优先用于偿还二阶堂投入的全部资金,也就是那1000万円。”
伏见清辉明确了第一原则。
安井真绪点头表示理解,这是对投资人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无可厚非。
“在二阶堂的投资完全收回之后,后续产生的净利润,我们三方按以下比例分配。”
说着,伏见清辉伸出手指:“我,作为作者,拥有作品的版权,承担核心创作,占40%。”
“二阶堂,作为投资人,承担了最大的财务风险,也占30%。”
“你,安井编辑,作为项目的策划、编辑和运营负责人,占30%。”
虽然现在连发行渠道都还没有搞定,但这并不妨碍有些话得先说在前面,否则后面利益分配的时候,容易出现不愉快的事情。
安井真绪听到这个比例,尤其是给她的那一份,明显愣住了。
25%的净利润分成?
这远超出了她最初只拿基本劳务费的预期,这几乎是将她视为了核心合伙人,而非简单的雇佣编辑了。
“伏见君,这个比例,给我的是不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