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安井真绪只觉得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百万册?!
她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这个数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瞬间在她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百万册……
在日本出版史上,能够达到这个销量级别的纯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每一部都是里程碑式的存在,都足以载入史册。
而伏见清辉,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一部尚未正式发售、连发行渠道都还没完全打通的自费出版物,竟然将目标定在了百万册?
这已经不是乐观了,这简直是……
狂妄!
是彻头彻尾的痴人说梦!
安井真绪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深吸一口气,又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混乱的思绪平复下来。
她看着伏见清辉,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一丝玩笑话的痕迹。
但没有。
他脸上的神情依旧平静,眼神深邃而笃定。
仿佛那百万册的销量,已是囊中之物。
过了好一会儿,安井真绪舔了舔干涩的红唇,嗓音沙哑地勉强开口:“伏见君……”
“我知道你对《挪威的森林》非常有信心,我也一样,我坚信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但是,这个目标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她不想打击伏见清辉的积极性,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编辑,理智告诉她,这完全超出了现实的范畴。
“这意味着我们的书要卖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意味着要引起社会性的广泛讨论,意味着它会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伏见清辉接过了她的话,语气依旧平静。
“可是……”
安井真绪还想争辩,她想列举出无数个现实的困难。
但被伏见清辉打断了:“不切实际吗?
他淡淡一笑:“或许吧,但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它就永远只能是空想。”
他顿了顿,神情变得认真起来:“我也知道,仅仅依靠传统的发行方式和口碑发酵,想达到百万册的销量,确实不太现实。”
“所以,我打算用一个更冒险,也更直接的办法。”
“什么办法?”安井真绪追问道,“我们现在连如何将这五千册书顺利卖出去都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还记得为什么讲谈社最终会拒绝《挪威的森林》吗?”
伏见清辉转而问道。
安井真绪当然记得,小岛副主编当时提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作品风格消沉,某些情节描写过于直白露骨,不符合国民教师的文学定位。
但这和他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没错。”伏见清辉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我们就把这些所谓的问题,变成我们最大的卖点。”
“你的意思是……”
安井真绪隐约猜到了他的想法,但又觉得真的太冒险了。
“我们要主动制造争议。”
“我们要让《挪威的森林》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冲击当下沉闷保守的文学市场。”
“我们要让那些露骨描写、消沉情绪成为话题,引发讨论,甚至是批评。”
伏见清辉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煽动性。
“伏见君,不行!”安井真绪立刻摇头,“主动制造负面话题,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
要是让作品彻底被打上低俗、不健康的标签,到时候别说百万销量,恐怕连正常的销售都会受到影响,想要翻身难如登天。
“我知道风险很大。”伏见清辉看着她,“但安井编辑,我们现在的情况,按部就班地去推广,结果会是怎样?”
安井真绪沉默了。
她很清楚,以她们目前的资源和渠道,即便《挪威的森林》质量再好,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可,想要真正打开市场,难上加难。
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将首印的五千册卖完,然后小规模加印几次,最终在市场上悄无声息地消失。
稳妥……
这两个字再次在她的心头浮现。
她之所以选择和伏见清辉站在一起,不就是因为她相信这部作品的力量,相信它能够创造不同凡响的价值吗?
“我明白了。”
安井真绪内心深处那股不甘平庸、渴望挑战的火焰,彻底被点燃了。
“伏见君,你说得对,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索性把赌注下得更大一些。”
“风险越大,回报才有可能越大。”
“我们不是要小打小闹,我们是要创造历史。”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伏见清辉露出了笑容:“那么,具体的方案是……”
接着,他便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计划。
首先,他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引爆点。
不能直接去碰瓷那些主流媒体,那等于是自寻死路。
他们的目标,应该是一些在年轻人中有影响力,但又相对边缘,渴望博出位的周刊杂志或者小型报纸。
可以向这些媒体提供一些关于《挪威的森林》的争议点。
比如作品中对性和死亡的直白描写,以及那种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消沉颓废的氛围。
同时,要在稿件中暗示,这是一部被主流出版社因尺度过大而拒稿的书,但其文学价值又极高,在小圈子内已经引起轰动。
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越是禁止,越是神秘,就越能勾起大众的好奇心。
再由文学评论人或者大学生读者,发表一些看似客观,实则带有引导性的评论。
一部分人可以批评作品离经叛道。
另一部分人则要赞扬其真实深刻,敢于触碰禁忌。
人为制造观点的对立和争论,让话题持续发酵。
通过造势,让读者对认可其文学价值,让市场意识到其中的商业潜力。
安井真绪越听越心惊,但也越听越兴奋。
这完全是在刀尖上跳舞,但如果操作得当,确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挪威的森林》推到风口浪尖。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确保第一批拿到书的读者,能够真正被作品的质量所打动。”
“只有作品本身过硬,这种争议性的营销才能最终转化为正面的口碑和销量,否则,就真的会万劫不复。”
最后,伏见清辉强调道。
最初愿意进货的独立书店,将是他们最初的阵地,这些书店的读者,是第一批感受到作品魅力的人。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迅速将整个营销方案的框架搭建了起来。
安井真绪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之后。
伏见清辉将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唇,接着开口道:“关于图书批发商的渠道,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我打算和他们做一个对赌协议”
“如果《挪威的森林》在一个月内销量达不到1万本,则无论售出多少本,都不需要回款。”
“以此来换取进入东贩、日贩的销售网络。”
安井真绪刚刚稍微有些平复的心情,因为伏见清辉这石破天惊的提议,再次剧烈地翻涌起来。
“伏见君,这,这不可能。”
安井真绪艰难地开口。
她忽然觉得伏见清辉有点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