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文坛入场券

换源:

  虽然安井真绪没有明说,但伏见清辉也能大致猜到了所谓的“片面信息”是什么。

估摸着是那位《群像》的高桥编辑在与同行交流时,评价过原主的投稿水平,毕竟这种事情在圈子里很正常。

只是他没想到,这位编辑竟然会如此坦诚,将她个人失误说出来,并且为此道歉。

他赶紧伸出手去,想要把她扶起来:“安井小姐,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然而,安井真绪不为所动。

“这对于一个自诩专业的编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失职,所以,请接受我的歉意。”

她抵抗着伏见清辉的手劲,一副伏见清辉不原谅就不起身的样子。

顿时,屋内一时间只有细微的呼吸声。

二阶堂结衣也听说过大杂志社的编辑对新人作者,不轻视就不错了,甚至还有一些凶恶的编辑会口出恶言。

哪里见过这种架势的……

她又看了看伏见君,前辈他,他写出了让讲谈社编辑如此盛赞的作品?

那她刚才那番脱口而出的维护,此刻在安静的空气里显得格外尴尬了。

一阵热意爬上她的面颊,连带着耳廓也染上颜色。

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啊。

伏见清辉沉默了几秒:“安井编辑,你都这么有诚意了,而且也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就不必太过介怀了。”

不原谅还给你怎么的,他总不能强行给安井掰直了吧。

再说了,她也并非是因为犯了什么实质错误而道歉,而是为了差一点“错过”而道歉。

这就谈不上什么不可原谅了。

“非常感谢伏见君的谅解。”

听到伏见清辉不仅没有责怪她的唐突,而且还认可了她的诚意,安井真绪明显松了一大口气。

通常来说,编辑面对新人作者时会带有某种天然的强势。

但此刻面对伏见清辉的平静,以及那部作品带来的冲击力,她反而显得有些拘谨。

“伏见君,您的这部《挪威的森林》,它不仅仅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安井真绪重新坐正身体,调整呼吸。

“那种难以言喻的孤独、迷茫和对逝去之物的哀悼,精准地切入当下许多人内心深处。”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入行至今,读到的最具冲击力、也最让我动容的新人作品,没有之一!”

她的这番评价,已经远远超出了“不错”的范畴,简直是推崇备至。

“在我个人看来,《挪威的森林》完全具备在《群像》上连载的资格,甚至能去角逐明年的群像新人赏!”

说着,安井真绪都变得有些激动了起来。

入职快五年了。

自从那一次部门在居酒屋里面聚餐后,也已经过去四年了。

群像编辑部里的小岛健二副主编,平时总说着“会多关照你”、“给你介绍几个好作者”这些意有所指的话。

她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当然知道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好。

要拿什么作为交换,她清楚得很,也觉得恶心。

但也只能躲着点儿,避免把关系弄僵了。

但即便这样,她报上去的选题,时不时会被压下,推荐的新人,也总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过不了终审。

手上没拿出过什么像样的业绩,这让她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她当然知道这和小岛健二有关,但又没有证据。

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一部真正够分量的稿子,好到谁都没法否认。

就像《挪威的森林》这篇。

“能得到《群像》编辑的认可,我很高兴,我只是尽力将脑中的故事写了出来。”

伏见清辉听完,露出一丝微笑,从字面意义上来说,确实也是这样。

既然安井真绪能意识到《挪威的森林》的价值,还给出群像新人赏的评价,也就说明这个世界的文娱只是单纯地拐进了条岔路而已。

他也就不用找别的退路了。

群像新人赏是日本最重要的几个纯文学新人奖之一。

在前世里,许多名家都是先在《群像》发表作品,然后拿下了当年的“群像新人文学赏”,这才一举踏入文坛的。

比如那位写出了《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的村上龙,还有凭借《日蚀》拿到芥川赏的平野启一郎。

可以说,群像新人赏就是文坛入场券。

安井真绪很想追问下去,关于创作契机或者理念之类的。

但理智告诉她,现在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伏见君,不过你的稿件目前只有我读过,最终能否在《群像》发表,还要看编辑部内部审稿会议的结果。”

她将注意力放回正事上。

审稿会议一般是在周五举行,而编辑会在周三把看好的稿子交上去,然后办公室会把这些稿件统一复印,分给每个要开会的人。

这样一来,大家就有差不多两天的时间先读一遍。

否则等到周五真正开会时才开始阅读,就算稿件不多,那也很耽误时间了。

最重要的是,没法认真细看。

毕竟,《群像》是顶尖的纯文学杂志,对稿件质量要求非常高,不是扫几眼就能定下来的,提前仔细读过是必需的环节。

至于最后是否过稿,则是由几位资深编辑和两位主编共同审阅讨论。

不过一般以一正一副两位主编的意见为主就是。

“但我个人对这部作品非常有信心,也会在会议上全力推荐。”

末了,安井真绪又补充了一句。

“没有问题。”

伏见清辉当然没有异议,也知道这是流程。

“伏见君,我直接将这份稿件提交审稿会,可以吗?或者您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安井真绪扬了扬手中牛皮信封。

确认用于内部评审的最终稿件,也是过稿前的必要流程了。

“就用这份吧,已经是定稿了。”

伏见清辉点头应道。

“好的,那最快周五晚上,最迟下周一,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您。”安井真绪站起身,“请问,您有传呼机吗?”

在1993年,个人移动电话,也就是俗称的大哥大尚未完全普及,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

也就企业高管、政治家、或者需要随时保持联系的特定职业人群会用。

现在的主流通信设备还是传呼机,正是其黄金时代,极为流行。

不仅商务人士广泛使用,更在年轻人,特别是高中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传呼机一般来说,都是使用数字来传递简单消息,需要对方回复电话的。

也因此,有一些数字谐音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例如0840代表日语中的早上好,0833代表晚安,3341代表寂寞。

“你到时候打我公寓管理处的电话吧。”

说完,伏见清辉从书桌上拿来一页稿纸,写下了一串数字。

传呼机他原本也是有的,但经济压力实在是有点大,就给他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