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真相渐明

换源:

  雪未化,风却已歇。

萧玉昭策马疾驰在归京的官道上,身后是被新雪掩埋的血痕与脚印。她手指紧攥缰绳,掌心已被冷汗浸得发滑,但身体依旧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

灰衣人那句“你知道的父亲,并不是全部”,像一根刺,扎进了她心底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地方。

父亲早已战死边关,尸骨无存,这是她自幼便铭记于心的事实。

可如今,有人告诉她——那不过是她知道的部分。

她不敢深想,也不能深想。眼下最重要的是将地图交给文若卿与公输衍,查明玄影堂真正的布局。否则,下一波风暴袭来时,她连应对之力都将失去。

天色渐暗,京城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

城门处盘查森严,兵士们目光如鹰隼般扫视每一个进城之人。她低垂帽檐,从侧门绕入,避开了正门的人流与注视。

一路穿街走巷,直至回到府邸后院,她才翻身下马,将缰绳随手一抛。

夜色沉沉,屋内灯火微明。

密室中,文若卿与公输衍早已等候多时。见她推门而入,两人皆站起身。

“你回来了。”文若卿语气平静,却掩不住眉间的凝重。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糟。”她将地图铺开在案几之上,指尖轻点,“这上面标注的七处据点,通往北戎、西岭、南疆,甚至……前朝旧地。”

公输衍上前一步,仔细端详地图上的路径标记,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路线,有些像是墨家机关术中的‘星轨’结构,用于隐秘通行与物资输送。”

“也就是说,玄影堂不仅精通机关之术,还掌握着前朝遗民的某些机密?”文若卿低声喃喃。

“不止。”萧玉昭缓缓开口,“他们不是单独运作的组织,而是多方势力交织而成的一张网。北戎、西岭、南疆都在其中扮演角色,而大周内部,恐怕也不干净。”

话音落下,屋内一片沉默。

良久,文若卿忽然翻动手边的卷轴,似是在寻找什么。片刻后,他停下手,抬头看向她:“我刚刚在整理旧档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什么事?”

“你父亲早年曾秘密出使西岭,那次任务从未记录在正史之中,甚至连兵部都没有备案。”

萧玉昭心头猛然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你父亲,当年并未直接奔赴北疆战场,而是先去了西岭。”

“为什么?”

“没人知道。”文若卿轻轻合上卷轴,“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一次,他带回了某些东西。”

“什么东西?”她的声音微微发颤。

“没有记载。”

空气仿佛一瞬间凝固。

萧玉昭怔在原地,脑海中闪过无数片段:父亲临行前的神情、母亲深夜独坐窗前的身影、族谱上模糊不清的记事……

原来,她以为已经了解的父亲,竟藏着如此多的秘密。

她缓缓坐下,指尖摩挲着地图边缘,思绪却早已飘远。

如果父亲当年真的去过西岭,又带回来什么?

而那些东西,是否正是玄影堂如今所追寻的目标?

“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她抬起头,眼神坚定,“玄影堂不会停下脚步,他们的真正目的,恐怕不只是颠覆大周那么简单。”

公输衍点头:“我已经开始研究这些路线的机关布置,一旦他们发动,我们可以提前设防。”

文若卿则翻开另一本泛黄古籍:“我也会继续查证关于你父亲的线索,或许能解开更多谜团。”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亲信匆匆推门而入:“大人,边关急报!”

三人同时转头。

“说。”

“北戎大军调动频繁,已集结于雁门关外,似有南侵之势!”

萧玉昭猛地起身,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玄影堂的动作,比她预想的更快。

“他们要动手了。”她低声说道。

文若卿沉声道:“而且,很可能不止是边关。”

公输衍盯着地图,忽然伸手一指:“这条线,直通皇陵方向。”

三人心中皆是一凛。

“宫中……已经被渗透。”

话音刚落,屋外忽然传来一阵异样的响动。

像是铁器擦过石板的声音。

紧接着,一道黑影一闪而过,窗外的灯笼晃了一下,熄灭了。

屋内顿时陷入黑暗。

“小心!”公输衍低声提醒,迅速抽出腰间短刃。

萧玉昭已然站起,手按剑柄,目光警觉地扫向门口。

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忽然,门缝下渗进一股淡淡的香气,带着一丝甜腻,却令人作呕。

“毒烟!”文若卿立刻捂住口鼻,迅速退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

萧玉昭动作极快,抽出袖中匕首,猛地割断灯绳,让屋内的最后一丝光线彻底消失。

门外传来一声冷笑。

“萧大人,别来无恙?”

声音熟悉而阴柔,带着几分戏谑。

陆雪衣。

她果然来了。

“你们慢慢享受吧。”门外那人轻笑,“我就不打扰了。”

话音未落,屋外骤然响起一阵破空之声。

箭矢破窗而入!

萧玉昭闪身躲避,同时抬手掷出匕首,只听“砰”的一声闷响,门外传来一声闷哼。

“走!”她低喝一声,冲向门口。

文若卿与公输衍紧随其后。

然而刚踏出门槛,数名黑衣人已然等候多时,刀光闪烁,杀意逼人。

“看来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她咬牙,拔出长刀,迎面而上。

第一刀劈下,鲜血飞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