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只羊里领头的只一只,
万人里带头的只一个。
——土族谚语
巩氏家族在金陵的竹子巷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像他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即便如此,生活依然过得很不顺利。
巩家有一个子弟名叫巩秉良。他喜欢标新立异,跳出家族的传统生活圈,在巷口开了一家日杂商铺,以做小生意为生,马马虎虎地过着日子。
巩秉良在进货出手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其中包括在民间秘密传播教义的白莲教骨干。他认为白莲教倡导公平,是一个为老百姓说话的组织,便接受了白莲教的教义,有时候还偷偷地参加他们的活动。
月圆之日赏月,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在夏末秋初的晚上,人们在清凉的夜晚仰望皓月,享受喧嚣闷热之后的宁静。
1356年农历八月十四日,金陵的很多店铺里突然摆出一种小小的圆饼出售。这种小圆饼制作起来有一套程序:先用面粉和面,像做包子那样把豆沙、花生、红枣、蛋黄等馅料包进一个个面团里,再把面团放入雕刻花纹的模子里,压实以后倒出来可以得到一个掌心大小的圆饼,然后把圆饼放到锅里烤熟就可以食用。小圆饼既不像东方人的烧饼,也不像西域胡人的馕饼。
人们第一次看到造型精巧的小圆饼,感到十分有趣。
巩秉良的店铺也在出售小圆饼。他主动向顾客打招呼兜售小圆饼。如果看见到只是观看而买不起的穷人,他一改往日的吝啬小器,用一张油纸包上几个小圆饼,大大方方地送给他们。
下午,一队官府的巡逻兵向竹子巷走来。
巡逻队长看到巩秉良出售的小圆饼觉得非常好奇,不禁走上前询问道:“这是什么好东西?”
巩秉良回答道:“报告长官,这是月饼。八月十五中秋日,月亮又圆又亮,我们用月饼敬拜月亮,祈求家人团圆、万事顺利。你也尝一尝?”
巡逻队长嘲笑道:“你们的规矩真是太多了。吃饭有吃饭的规矩,说话有说话的礼仪,如今又整出敬拜月亮的月饼。真是闲得没事干了!”
巡逻队长数落完也打消了戒备心理,继续带着士兵巡逻去了。
到晚上掌灯的时候,天空中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
金陵的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摆上八仙桌,端出茶水、米酒、月饼和瓜果。一家人对着月亮毕恭毕敬地礼拜。然后,大家围坐在八仙桌前,一边喝茶饮酒,一边听长辈讲嫦娥奔月等民间传说。
在各家蹲点戒备的士兵觉得市民的做法十分好玩,闻到清香沁人的酒味,忍不住凑过来喝上一杯酒。在街上巡逻的士兵也来到市民家看热闹。他们对月饼并不感兴趣,只想喝上一杯美酒。士兵们喝了一杯觉得不过瘾,在市民的热情劝说下又喝了第二杯。就这样,士兵们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渐渐地刹不住车了,把巡逻警戒的任务丢到了脑后。
巩秉良拿起一块月饼,轻轻地从中间掰开,准备分给大家品尝。不料,一张绵纸条从馅料里掉出来。他手疾眼快,迅速瞟见上面写着:“请于今夜子时杀死住在你家的‘耗子’。”
士兵们喝得醉眼朦胧,看到月饼里的绵纸条感到十分奇怪,但又不认识上面的字,狐疑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巩秉良极力掩饰内心的惊慌。肌肉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他回答道:“这是月饼馅子。据说,吃到它的人……来年身体健康、生意兴隆,月亮娘娘保佑他无病无灾。”
士兵们信以为真,咧着大嘴讥讽道:“你们这些人一天到晚就会装神弄鬼,真是太滑稽了!”
临到子时,士兵们人困马乏。有的已经醉得不省人事,有的扯起呼噜睡大觉,还有几个酒量大的仍然在喝酒嬉闹。
全城的老百姓都发现月饼中的绵纸条。他们看到子时已到,互相使个眼色,碰一碰对方的手肘,立刻都心领神会。他们趁着朦胧的夜色拿出藏在被子里的木棍,照着昏睡士兵一阵猛揍乱打,将他们送进阎王殿。
市民处理完家里的士兵,兴奋地走出院门互相打探道:“你家的‘耗子’杀死吗?”
“杀死了!你家的‘耗子’呢?”
“也杀死了!”
此时,城里响起锣鼓声,还有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藏在金陵城外的起义领袖听见城里的锣鼓声和鞭炮声,知道可以采取行动了,立刻带领大队人马大喊大叫地杀进城门,与市民里应外合,不到一个时辰便把官府士兵一网打尽。
巩秉良从前受够了官府士兵的欺压,现在看到起义队伍不仅赶跑了官府军队,还要北伐中原、光复故土,一时间激动不已,以白莲教信徒的身份参军入伍。他跟随25万北伐主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北方。
北伐军每到一处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无论贫富贵贱,也无论男女老幼,眼里含热泪,箪食壶浆,热情地迎接自己的军队。
巩秉良和战友用4个多月的时间击退官府军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起义领袖在金陵宣布建立南方国,自任国王。
北伐军队行进在北方大地上,听到建立南方国的消息欢欣鼓舞,齐声欢呼。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是北方国眼里的叛臣逆贼,而是南方国名正言顺的军队了。
以前,巩秉良作为东方人在官府长官面前只能做一个低眉顺眼的下等人。今天,他因为自己是东方人感到万分骄傲和自豪。他通读过大量的史书经典,也数次倾听长辈的讲述,知道自己的根在被方大地,祖先来自东方国的旧都东京。
“我终于回到故土了!”
巩秉良望着前方隐隐约约的北方城镇,心脏不禁突突地狂跳起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