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徐州之围 (五)

换源:

  莫非是昔日破黄巾军,虎牢关前战吕布的刘玄德?”

“大人,正是刘使君。”

“如此,徐州有救了!”

陶谦急令手下军士开门并亲自迎接玄德入城。徐州府衙内,陶谦设宴相待。

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乃是人中龙凤。心中想到

“我今年已经62岁了,已过花甲之年,膝下几子虽然品行端正却无大才。如此徐州必失,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更是汉室宗亲,又救徐州城于危难之际,不如将徐州相送。况且他手下关,张二将都是世之虎将,定可保徐州无忧。”

于是。陶谦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愕然:

“公何意也?”

“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玄德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望公且勿推辞。谦当上奏朝廷,荐玄德为徐州牧。”

刘备连忙起身向陶谦施礼道

“备虽为汉朝苗裔,但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曹贼残暴,我为大义来相助徐州之难。公出此言,莫非疑备有吞并之心?我刘备若有此念,皇天不佑!”

“此老夫之实情也。”

陶谦见刘备不肯接受便再三相让,刘备那里肯受。

刘备身旁的张飞却是个急性子,见刘备不肯接受徐州官印,劝道

“哥哥,陶大人好心相送徐州,又不是咱强抢过去的,为何不取啊!”

却见刘备面色一冷,说到

“尔等要陷我于不义吗?”

听闻此言,张飞也知道大哥这是生气了,没敢再多言什么。眼见宴会气氛有些冷场,糜竺进言

“主公,今曹操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日,再当相让可也。”

杨枫坐在末席,心想

“这是让我第一人称看三国演义吗?要想在这乱世里面作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些名声才行。不如主动请命去劝曹操退兵。”

想到这杨枫起身向陶谦与刘备拱手道

“陶大人,刘使君。现救兵已进与城内,而城外还有孔融太守的援军为应,兵力虽够,但难免一场厮杀。

何不令使君修书一封劝和,先礼后兵。我愿为使臣,前往曹营,必定让曹军退去。”

刘备见进言者,不过16岁的年纪,仪表堂堂,从容不迫,心生喜爱。便询问陶谦此为何人。陶谦将杨枫介绍给刘备,并讲述其孤身入贼穴救母事迹一并道出。刘备也感震叹,对杨枫喜爱更甚。

“好,如此备便修书于曹操,劝令解和。操若不从,厮杀未迟。只是烦劳杨公子一趟了。”

次日,曹操正在军帐中与诸将商议军情,手下有人报徐州有使者来到。

“将来使斩了!狗贼陶谦,杀害我父亲,还有什么脸面派遣来使。”

郭嘉谏曰

“主公,昨日刘备远来救援,今日徐州来使必定是为了求和。可以用好言答应,以慢徐州军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奉孝所言深得我心,宣来使进帐。”

杨枫进入了曹军大帐,看见曹军众将皆怒目而视。曹操坐于帐中,看见来人不过16岁,心中不免有些轻视。

“陶谦手底下是不是都是一群不懂礼数的匹夫,见了我为何不跪!”

“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为何要跪。况且我此次前来并非为求和,实是为了救尔性命而来!”

“大胆匹夫,何至如此猖狂!来人将此子拉出去斩首。”

被甲士押住,杨枫面无惧色,反而朗声道

“我命不足惜,先去黄泉之畔备酒以待明公。”

曹操本想唬住杨枫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可是见杨枫面无惧色,所言煞有介事。这让本就多疑的曹操一时间有些恍惚。

“你所言何意。”

“明公不要我这颗人头了?”

“哈哈,给来使松绑,备酒宴。”

“tm的,这翻脸比翻书还快。吓死我了”

杨枫简单的平复一下心情,坐在客席。

“明公,此次来攻徐州不知兖州情况如何?”

“兖州?我自有人把守。”

“只怕未必。吕布自遭李、郭之乱逃出长安,先后投奔袁术,袁绍,张扬等人。众诸侯皆不能相容。现在张邈帐下。吕布手下兵精将广,而且吕布此人向来不甘于人下。明公此次前来攻打徐州,兖州在吕布眼中可谓是天赐也。何况,现在徐州救兵已致,两家交兵不可骤解。吕布取了徐州,为除后患与徐州之兵夹击明公。公,当如何应对?”

曹操沉吟半晌

“吕布一介武夫,怎会有如此胆识,兖州断无安危。好言把这使者送回去,等陶谦,刘备等人松懈了。到时候攻城,斩尽这些小辈。”

于是曹操说到

“所言极是啊!若非公言,我险些万劫不复也。我愿退兵”

宴毕,曹操写发回书。过了几个时辰,忽然探马来报:吕布攻破兖州,进据濮阳。曹操闻言大惊,回想起杨枫的话,曹操浑身冷汗直流,拔寨退兵。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