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军武制(上)

换源:

  陆长生拿出了修修改改数年,最终成形的军武改革方案。

方案里首先描述了现有军制的弊端,

《军卒屯田制》,朱元璋引以为傲的国策之一,主打一个养百万军不花钱,将他们分散在各地卫所,划拨大批土地,平日就靠耕地养活驻守当地的军队,需要调动出征时,才会拨发额外的粮饷,也就是‘行粮’。

在大明洪武乃至永乐一朝还算过得去,毕竟两人都是雄主,底下人不敢太造次。

可越往后越惨不忍睹。

卫所兵成了指挥将领的佃农,帮着耕地,最无耻是这军籍乃是世袭,换言之,这些人祖祖辈辈都得给将领当佃农,想跳出坑除了在打仗中晋升这一渺茫的机会,剩下只有变成流民,逃犯这一条路,所以这群人也成了明末起义军的主力。

《新军武制》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其他人坐享其成,我却要冒死杀敌来守护他们?每一户都要有服兵役的责任,不管是位高权重还是富可敌国,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

考虑到成婚,有男丁的每户至少有一个满20岁的男子去兵营报道,最低服役3年,若国家需要,最高可留役到35岁,将官则可延长退役年龄至50岁。

军功取消数人头的制度,以防杀良冒功,防在战争中相互为了人头而不顾大局,改以群体战功做奖励,惩罚之考核。所谓保家卫国,并非只有作战,洪涝,干旱,地震,火灾等的救援抢险,都属于保家,照样计算军功。

开通底层士卒投诉通道,杜绝将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成立军中文教,教授士卒文化知识,教授忠君爱国理念,组织士卒操练外的娱乐,竞赛活动。

每个士卒在皇家银行开通账户,饷银由皇帝内库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每个士卒。

如此一来,士卒学文化懂道理,军饷又是皇帝直发到个人,将官也就没了造反可能,皇帝不必再担心大将功高震主,出现诸如兵仙韩信之类的惨剧。

皇帝内库自发饷银,也是断绝了文官从中作梗的可能,纯粹是将军队调离朝堂。

退役者回归家乡,优先担任里长,差役,小吏,治安巡查,驿卒等职位,这些职位国库派饷,优秀者同样可以考核升迁,此举大概率做到吏治清明,皇权直达村头,避免乡里被地主豪绅把持。

退役者亦可自行选择前程,士农工商皆不作限制;退役优秀将官,优先高薪酬入军士学院,担任教习。

《新军武制》中还描述了军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军魂。

有军魂的队伍,哪怕深夜被袭营都不会轻易炸营;大敌当前,哪怕拼死到最后一人也会坚持到底。

要让天下人明白,能安稳读书,能嬉笑挣钱,能一门心思搞匠造,能踏踏实实种地,都是军人将脑袋别在裤腰带换来的。

他们不是在拼命,就是在准备着拼命。

军人的地位必须高于士农工商,哪怕是退役的伤残老卒出门办事,世人都该让他优先。

民间任何侮辱士卒的行为,就是在侮辱这个国家,就是在侮辱华夏民族。

与段洪逐字逐句,总算将几千字的简体白话文捋了一遍。

段洪心潮澎湃,真要照这般条例实施,武人的好日子可就要来咯,不过仍有一丝不解,

“少爷,为何还要教他们识字啊?”

陆长生愕然,你特么到底懂没懂啊?

“老段啊,不识文断字,他怎么懂得做人的道理?”

“募兵制实行后,士卒不用种地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操练,人怎么可能一直操练下去?大把空闲的时间,不学点东西,他们退役了怎么管理乡间,怎么自谋生路?”

段洪挠挠头,一脸讪笑,

“我刚才听你读的时候是懂这个道理的,只是刚才又懵了,下意识就问了出来。”

“读书好,太好了!”

陆长生丢去一个白眼,揶揄道,

“这豪宅可不是白住的,再不拿点东西出来,老朱该急眼咯!”

想到什么,脸上露出一抹诡笑,

“不过等他拿到了之后,估计更急眼,哈哈哈哈~”

段洪心里突突,难道还有大坑不成,这要是弄不清楚,他去汇报不但没功劳,说不得要被痛骂一顿,赶紧发问,

“还请少爷解惑,这么好的制度,陛下怎会着急呢?”

陆长生竖起一根手指,

“一个字,钱!”

段洪恍然,

这还了得,百万大军不种地,人吃马嚼不说,还要请先生教书,退役了还得国库养着……想到这已是脊背发凉,难怪说陛下急眼,这得是有多大的金山银山才能顶得住?

莫说这份制度规定了发饷不通过户部,即便是要户部承担,他也承担不起啊!

段洪满脸苦涩,

“少爷,您行行好,教我一个法门应对,否则陛下问起,卑下可就惨咯!”

陆长生没好气道,

“没钱也是老朱他活该!”

段洪想捂耳朵,要不要这样啊大哥,尊重一下我的职业好嘛,我这是奉旨监视你呢,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我特娘的到底报还是不报?

“呵,流入大明的白银,一年万万两只多不少!”

“他倒好,空手印宝钞从白皙身上割肉不说,从耕地老农头上派下一年2950万石税收,也不想想,这一层一级下去,百姓真正要缴纳的赋税到底是6000万,还是9000万?!”

“唉,老段呐,数学是个好东西,得学啊!”

“老朱登基以来,普查人口,清丈土地,可真正见到确凿数字了?”

“怕不是叫下面士绅老爷们糊弄的七荤八素,那些个士大夫们首先就要从中作梗,谁乐意将自己家族的底细现出来?”

段洪急的抓耳挠腮。

“没关系,我告诉你,你去转告老朱好了!”

“大明现有耕地8.5亿亩,也就是8万万5千万亩,南方一年两熟,亩产500-600斤,咱们抄底算它合计3石,北方一年一熟,亩产200-300斤,也抄底算它一石好了。”

“说这些数字估计你头皮发麻,没事,我告诉你总数~”

“大明朝如今一年最低产粮17亿石,也就是17万万。”

“可大明现在只有不到6000万人啊,呵,又不会算了?没事,我继续告诉你!”

“即便扣除天灾人祸,大明人均每年可分25石粮!”

“这还只是平均,正常哪一户没有4口以上的人,那就是一户100石以上啊~”

段洪麻了,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可他娘的粮呢?

“这么多粮,国库跑耗子,百姓还是大批大批吃不饱,段洪,你能告诉我,这世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段洪抱头蹲地,再冷酷的暗卫,他也是爹生娘养的,糙汉子内心受到的打击太大!

书房静默了好一会。

陆长生拍了拍段洪的肩膀宽慰,

“莫愁,我不是来了嘛,会好起来的。”

“若非你问,本不打算这么快告诉老朱的,以他那个脾气,知道了这些,怕是整个大明要震动四方,可光杀人有什么用?”

“去吧,告诉老朱,无需土地改革,毕竟只要土改,必然血流成河,江山不稳。”

“从其他方面入手,一样可以改变现状。”

段洪突然明悟,

难怪陛下要派他们一个编队的暗卫来保护眼前之人,短短接触,实在这人对大明太重要!

想明白后,如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亢奋道,

“少爷,这次我不问了,您说的其他方面入手,必然也不适合现在说出来!”

陆长生满意点头,又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

“去吧!”

“哎,少爷,段洪告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