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军武制(下)

换源:

  御书房。

朱元璋与朱标下早朝不久,正在处理奏章。

小太监入内小声禀报,

“皇爷,段统领求见。”

朱元璋抬头,

“哦?快宣!”

段洪入内,朝某处阴暗瞄了一眼,算是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打招呼了,随即大礼跪拜,

“卑职段洪,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可是陆小子那边的消息?”

朱元璋一脸期待。

“回陛下,确实如此。”

段洪起身,掏出三份叠放在一起的文书双手捧起,高举过头。

其中两份不必说,另一份则是独属于暗卫的速记册子,记载了府上大小诸事。

朱元璋不等太监来传递,绕过书案,一把夺过。

看着陆长生写的东西,踱步,驻足,再独步,表情变幻不定,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朱标的好奇目光。

“混账,真是混账,咱辛苦制定的卫所屯田,居然……唉,却不曾想咱这制度到了子孙那竟是如此不堪……难怪小贼说要烧咱的皇明祖训……”

朱标愈发好奇,嘴唇嗫嚅,事态不明,见父皇如此悲愤,也不知从何劝起啊。

“老兵不可辱,好,好啊,不患寡而患不均……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

“小贼这字不但丑,还特娘的…这好些个字…看起来真累啊~”

老朱差点瓢了嘴,说自己不认识,开玩笑,皇帝怎会不认识字?

段洪嘴角抽搐,他明白陛下的难,得顺着句子读,单看某个字要疯。

“退役之法,当真妙不可言呐,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政令通达,吏治清明大有可为!”

“来,标儿,你也看看!”

朱标早已心痒难耐,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接过第一份内容观看。

阅读第二份内容的朱元璋喃喃自语,

“这狼筅不就是带枝丫的竹竿么?”

段洪小声提醒,

“陛下可不要轻视了这竹竿,敌人若持刀剑,一时半会砍不烂,更近不得身。”

朱元璋翻到后一张简陋的阵图,这才恍然大悟,

“好家伙,这戚继光果真大才,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大将!”

“此法小兵团步战实乃无往不利,非火炮,骑兵不可破!”

段洪有意难平,当即将陆长生那听来的,关于其遭文官羞辱的事说了出来。

朱元璋勃然大怒,

“文官,又是文官!秦桧之流还敢出现在我大明不成?!”

朱元璋看完第二份,并不着急看段洪上报的密奏,来回踱步,待朱标看完,当即发问,

“标儿,你说说这份军制的弊端。”

朱标一脸便秘,

“父皇,请恕孩儿愚钝,孩儿看到的尽是优势,不曾察觉有弊端存在,只是……”

“扭扭捏捏作甚,尽管说。”

朱标满脸苦涩道,

“若不屯田,这百万大军,每月至少200万银钱消耗,若在计较书本,教化之靡费,这钱粮该从何来?”

朱元璋苦笑点头,但不得不承认这份新军制的好,

“唉,咱读完这份军制才觉得,什么旷古烁今所谓的大才,在这制度下都要黯淡下去!”

“仅一个服役三年,背后隐藏的却是军武底层不断换新鲜血,持续保证军中的朝气勃发,保持大明军队的年轻气盛。”

“同时不断为朝廷地方输送小吏,优而上,劣而汰。”

“这般既有军武磨砺,又有文化、忠君爱国思想傍身之人,怎能当不好一个吏员?!”

“底层吏治清明,那才是万民之福。”

朱标弱弱问道,

“若是那些富贵人家不肯送子从军,又该如何?”

朱元璋霸气侧漏,

“他们敢?!咱正愁没银子呢!”

随即笑道,

“标儿你是顾虑的多了,那些世家大族在子嗣身上大把花钱,只盼着能考取功名,百万人读书,中榜者几何?饶是如此,他们一个个依旧乐此不疲。”

“如今在军中服役数年,便有了当小吏的机会,而此小吏非彼小吏,不但享受国库发饷,还能考核升迁,这就是官呐!”

“如此,何愁他们不会抢破脑袋把嫡子娣孙送进军营?”

朱标眨眨眼,福至心灵,喜色狂涌,

“父皇,若如此,咱们也不必急着与江南士绅之家妥协,他们抵制科举,咱们如了他们心意就是!”

“只要从军中入手,何愁没有源源不断的文武全才。”

朱元璋笑的合不拢嘴,自家好大儿之前一直帮衬江南文人,与自己唱反调,如今却是一改态度,怎能让他不开怀,

“哈哈哈哈,标儿,你终于通透了!那些个文人自视甚高,实则屁都不是。”

朱标羞腩,

“父皇,并非孩儿不明事理。”

“之前没有其他选仕途径,朝堂,地方空缺甚多,孩儿无奈,只能从中调和。”

朱元璋老怀甚慰,

“哈哈哈哈,我儿大善!”

父子之间些许隔阂一扫而空,又得如此国策,但只片刻功夫,面对现实的二人,皆愁眉不展。

钱呐~

段洪干咳一声,朱元璋父子纷纷侧目,朱元璋一个激灵,朝段洪发问,

“那小子不会无的放矢,既提出了如此良策,定是有办法解决钱粮问题,可对?”

段洪点头,随即又摇头,只把朱元璋父子看的一愣一愣的,见朱元璋脸色板起,不敢耽搁,当即背书似的说道,

“回陛下,太子爷,陆长生说咱大明现有8万万5千万亩耕地,总人口不足6000万,合该人均最低年有25石粮,一户四口之家也就是一百石……”

“什么~”

“嘶~”

父子俩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朱元璋更是失声惊呼。

他俩可不是段洪,对大明的耕地与人口关注程度那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这两个数字与他们掌握的严重不符啊!

段洪缩了缩脖子,含含糊糊道,

“他还反问卑下,如此多的粮食,为何国库跑耗子,为何大多百姓依旧吃不饱饭……卑下愚昧,也无法作答。”

父子俩震惊后,相互交换眼色,陆长生有特殊本事,他口中说出来的数字必定才是真正的数字。

朱元璋怒色上涌,双眼通红,双手死死握紧,

“好,好啊~”

“原来咱才是那个一直被诓骗之人!”

朱标觉得事情大条了,这要是查根究底,那得死多少人?

赶紧出声劝慰,

“父皇,稍安勿躁……”

回身朝段洪呵斥,

“陆贤弟还说什么了,快快道来!”

贤弟?

段洪满脸诧异,可此刻不是细究称谓的时候,皇帝一怒伏尸百万,可不是说说的,赶紧说道,

“回陛下,回太子爷,他还说,此事本不该这么早透露,就是怕陛下震怒,牵连……江山不稳。”

说着噗通跪地,

“是卑下担心养军花费颇高,才主动求教。”

“陛下您千万别动怒,陆长生说杀人解决不了问题,他另外有办法,不需要土改,也能解决……”

至于解决什么,御书房几人再清楚不过,无非是隐田,隐户的问题。

朱标追问,

“什么办法?”

段洪摇头,满脸苦涩,

“太子殿下,耕地与人口之事,本就是卑下多嘴,陆长生才说了出来,大抵是他认为没到说出来的时机,至于其他办法,卑下再不敢追问。”

朱标偷瞄了自家老爹一眼,恍然大悟,只是透露田亩,人口的问题,已是让父皇震怒,搞不好就要朝野震动。

“爹~”

他在御书房这样的地方改了称谓,实在是想提醒自家老爹切莫意气用事。

朱元璋揉搓胸口,深呼吸一口气,

“无妨,那便再等等吧!”

环顾御书房几人,冷声道,

“这些数字暂不得对外泄露!”

朱标附和,

“新军制暂时也不宜对外公布,否则难免人心不稳。”

太监,护卫齐齐应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