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离开了大风厂。
工人们的热情像潮水般涌来,簇拥着他,将他送出了几百米远。
他们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真挚得不掺一丝杂质。
那样子,不像是在送别一位市长。
更像是在送别一位带领他们走向新生活的亲人,一位带来希望的长辈。
人群自发地行动起来。
先前那些挂在厂区墙壁上,写满敌意,措辞激烈的抵制标语,被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扯了下来。
纸张撕裂的声音,伴随着一些如释重负的叹息。
很快,崭新的横幅被挂了上去。
红底白字,格外醒目。
“坚决拥护赵市长!”
“感谢赵市长为我们指明方向!”
“跟着赵市长,共创大风厂新辉煌!”
标语上的字句,充满了感激,更充满了对未来的殷切期待。
这一幕幕,清晰地落入了躲在暗处角落里的陈岩石眼中。
他彻底傻眼了。
身体控制不住地开始发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
他无法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些朴实、固执的工友吗?
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饱经风霜的老脸,此刻涨得通红,青筋在额角突突直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裂开来。
怎么会这样?
这一定是赵立春搞的鬼!
他肯定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卑劣手段,欺骗了这些头脑简单的工人!
陈岩石死死盯着远处赵立春身边那个年轻沉稳的身影——高育良。
说不定就是这个姓高的,给赵立春出的馊主意!
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官官相护,一丘之貉!
陈岩石心中愤愤地想着,每一个念头都像淬了毒的针,扎得他心口生疼。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席卷了他。
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之前所有的坚持,所有的奔走呼号,都在赵立春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几个动作面前,彻底化为了泡影。
太可笑了。
他猛地一转身,背对着那片“欢送”的场面,气冲冲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脚步又沉又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却又带着千斤的愤怒。
心中翻腾着不甘,燃烧着怒火。
他很清楚,单凭自己一个退休老头子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撼动赵立春这样手握重权的市长。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但他不信邪!
他就不信这朗朗乾坤,这汉东省,难道真的是赵立春一个人说了算?
赵立春今天在大风厂的所作所为,看似光明正大,赢得了人心。
但在陈岩石看来,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要揭露赵立春的真面目!
他要保护工人们的利益,不能让他们被眼前的“小恩小惠”蒙蔽了双眼!
一个名字,猛地跳进了他的脑海——梁群峰。
汉东省政法委书记。
对,找梁书记!
陈岩石下定了决心。
他要立刻给梁群峰写信。
必须主动出击!
他要把京州市最近发生的事情,特别是赵立春在大风厂的一系列举动,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告诉梁群峰。
他要让省里的领导知道,京州市的官场,已经变天了!
赵立春,这个年轻人,手段太厉害了,也太危险了!
……
与此同时,消息如同长了翅膀,早已飞遍了京州官场。
甚至,连远在省城的汉东官场,也开始流传起京州大风厂的事情。
最初传来的,是坏消息。
工人群情激愤,围堵工厂,对抗改革,矛头直指市政府。
许多人都在暗中观望,甚至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好奇这位年轻的京州市市长赵立春,要如何应对这棘手的突发情况。
毕竟,国企改革是硬骨头,涉及到成百上千工人的切身利益。
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的是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他们眼前的饭碗,他们当下的生活。
改革,很多时候就是要动老百姓的“奶酪”。
处理不好,就是**。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大风厂的“坏事”,几乎瞬间就成了许多人议论的焦点。
然而,就在众人等着看赵立春笑话,或者等着看他焦头烂额的时候。
反转,猝不及防地来了。
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最新的消息是:赵立春亲自出马,抵达大风厂不到一个小时。
局面就迅速得到了控制。
危机不仅被化解,赵立春反而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据说,他走的时候,工人们自发地、笑着将他送出了几百米远?
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闻所未闻!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震惊了整个京州官场!
所有听到消息的人,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那些可都是即将失去铁饭碗的工人啊!
赵立春到底用了什么魔法?
短暂的震惊之后,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审视。
汉东省的高层,也迅速注意到了这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赵立春这个年轻人。
他不仅能够直达天听,直接与国家领导对话。
还能在基层一线,迅速搞定棘手的群众突发事件。
这种能力,上下通达,刚柔并济。
怎么看,赵立春也不是池中之物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