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专题会议室,空气凝滞,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一场针对京州大风厂事件的讨论,正压抑地进行。
会议桌前,每一张面孔都显得格外严肃。
核心议题直指一人——陈岩石同志。
要对他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一次彻底的、不留情面的审视与评估。
这无疑是一场秋后算账。
更是对整个京州官场的一次无声却有力的警示。
刚离开医院病床的陈岩石,脸无人色,带着浓重的病容与倦怠。
他坐在那里,像一尊失去灵魂的雕像。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近乎审判的方式,参与这样一场会议。
面对省委书记钟正国不带温度,却字字如刀的提问,陈岩石本能地想搬出他那套说了半辈子的理论。
他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为工人利益奔走的悲情英雄。
他甚至想再次指责赵立春,那个在他眼中“趋炎附势的小人”。
暗示赵立春接手大风厂,绝非真心为工人谋福利,而是别有所图。
然而,这一次,他的声音显得那么空洞,那么无力。
王山,京州市委书记,率先打破了陈岩石试图营造的悲情氛围。
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陈岩石同志,你的错误决策,险些给大风厂带来一千两百万的直接经济损失!”
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打在会议室每个人的心头。
王山顿了顿,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过脸色愈发灰败的陈岩石。
“更严重的是,你的行为,直接导致我们与俄国方面的合作濒临破裂!”
“一旦毁约,需要支付的违约金,高达十个亿!”
十个亿!
这个数字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沉寂的会议室里轰然炸开。
瞬间,整个空间被无法言喻的震惊所充斥。
倒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座的都是省里的高级干部,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可这个数字,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极限。
他们之前或许听到过一些风声,但从王山口中得到确认,其冲击力依然无与伦比。
震惊,不仅仅是因为这笔可能损失的巨款。
更震惊于两个层面。
其一,赵立春,那个年轻的市委书记,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与俄国方面敲定了如此庞大体量的贸易合作。这手腕,这魄力,令人侧目。
其二,陈岩石,这位曾经的老革命,老干部,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仅凭一己之念,就敢拿这样重要的合作,拿大风厂的生死存亡,甚至可能影响到汉东省外贸声誉的大事,来肆意妄为。
这哪里还是一句轻飘飘的“好心办坏事”能够解释的?
这是渎职!是巨大的错误!
陈岩石,必须为他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一点,在听到十亿违约金的瞬间,成为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共识。
梁群峰,省委副书记,目光不易察觉地瞥向主位上的钟正国。
他内心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博弈。
保陈岩石?这位昔日有些交情的老同志?
还是弃车保帅?与这个麻烦彻底切割?
他清楚得很,大风厂的事情,早已不单单是京州的事。
省委高层极为关注,处理不好,他自己的政治前途都可能受到波及。
陈岩石嘴唇蠕动,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
但在王山摆出的冰冷数字,在众人震惊又带着审视的目光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沉默。
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可笑。
他明白了,大势已去,任何挣扎都是徒劳。
钟正国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听不出太多情绪波动。
他首先强调了要秉承中泱的指导精神。
接着,他巧妙地结合了先前龙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扩大会议的结论。
然后,他话锋一转,落到了具体的处理方案上。
“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钟正国缓缓说道,“我认为,将此事后续的处理,交由赵立春同志负责,是比较合适的。”
“你们觉得呢?”
钟正国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环视四周,掠过每一位与会领导的面孔。
他的眼神似乎在征询意见,但语气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这个提议,堪称高明。
既保全了省委的面子,避免了事态因为内部争执而进一步扩大失控。
又能顺水推舟,卖给正在势头上的赵立春一个大大的人情。
同时,也让赵立春顺理成章地接手陈岩石留下的权力真空与影响力,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一石三鸟,一举多得。
这,就是钟正国在复杂如棋局的汉东官场中,独有的制衡之道。
是他多年来稳坐省委书记宝座的政治策略与智慧的体现。
会议室里,短暂的沉默后,开始有人点头表示赞同。
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