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赵立春:目标,100亿GDP!

换源:

  大风厂的会议室内,灯光昏暗。

烟蒂在烟灰缸里堆成了小山。

空气凝滞,带着一股绝望的味道。

工人们挤在一起,脸上的沟壑刻满了疲惫,眼神空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他们像一群迷途的羔羊,不知前路在何方。

赵立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没有迟疑,在得知消息的第一刻便赶了过来。

甚至,他还亲自驱车,将同样焦急的杜门从办公室接到了这里。

他站在工人们中间,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只有并肩作战的决心。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憔悴的脸庞,沉稳而有力。

仿佛一根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众人摇摇欲坠的心。

与躲在家中装病的陈岩石相比,赵立春此刻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

这份担当,这份情义,重重地撞击着工人们的心房。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工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悄悄别过头去擦拭。

他们想起了当初是如何被陈岩石的花言巧语蒙蔽。

想起了赵立春曾提出的优厚条件。

悔恨,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们的心。

患难见真情。

此刻,他们才真正看清,谁才是值得信赖的人。

谁才是真正为大风厂着想的人。

“赵书记,我们对不住你啊!”

一个声音沙哑地响起,带着哭腔。

“是我们瞎了眼,信错了人!”

“现在厂子成了这样……”

哽咽声此起彼伏。

赵立春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的脸上没有责备,只有凝重。

“现在说这些都晚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追究谁对谁错,解决不了眼前的麻烦。”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大风厂活下去。”

“保住大家的饭碗。”

他看向杜门,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经过短暂却深入的讨论,唯一的生路依然清晰。

那就是之前被陈岩石搅黄的外贸合作。

只有这条路,才能消化掉积压的库存,才能让机器重新转动起来。

“可是……陈岩石那边……”

有人提出了关键问题。

工厂的股权,名义上的领导权,还在陈岩石手里。

他不同意,合作就无法进行。

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英雄的人,如今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王山带着秘书,风尘仆仆地赶到。

他听到了工人们的议论,脸色铁青。

“我看他敢不签!”

王山的声音如同炸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件事,我亲自去办!”

“他陈岩石自己捅出的篓子,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他必须为他愚蠢的决定付出代价!”

王山的怒火,让在场的工人们感受到了一丝快意。

……

后续的事情,由赵立春全面接手。

他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行动果决。

安抚工人情绪。

清点工厂资产。

评估生产能力。

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迅速稳定了混乱的局面。

工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信任,在无声中重新建立,甚至比以往更加牢固。

医院的病房里,陈岩石还在试图扮演一个垂危的病人。

他想用装死来逃避责任,蒙混过关。

然而,王山带着市委的文件,直接闯了进来。

没有丝毫的客套,只有严厉的质问。

“陈岩石,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大风厂几百号工人等着吃饭,你倒好,躲在这里装病?”

“签了它!”

王山将一份文件摔在病床前的桌板上。

那是放弃大风厂所有股份,辞去一切职务的协议书。

陈岩石看着那份协议,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灰。

他想争辩,想反抗。

但在王山冰冷的目光注视下,他所有的勇气都烟消云散。

他知道,大势已去。

自己的政治生命,连同所谓的名声,都彻底完蛋了。

他颤抖着手,拿起笔。

每一个字,都像是刻在他的心上,留下屈辱的烙印。

签完字,他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瘫软在病床上。

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老干部,此刻只剩下一具空洞的躯壳,写满了不甘与绝望。

解决了陈岩石这个最大的障碍,赵立春立刻行动起来。

他亲自拨通了横杰列夫的越洋电话。

用诚恳的态度,详细解释了大风厂之前发生的变故。

他没有推卸责任,坦诚地承认了管理上的失误。

同时,他郑重承诺,大风厂将严格按照之前的约定,保质保量完成所有服装订单。

他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够继续。

电话那头,横杰列夫沉默了片刻。

他对中国的这位合作伙伴印象深刻。

赵立春的果断,诚信,还有那份商业嗅觉,都让他欣赏。

“赵,我相信你。”

横杰列夫最终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合作继续。”

“我期待看到大风厂的产品。”

这个消息,给困境中的大风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初步稳住了外贸这条生命线,赵立春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联系了远在国外的女儿,赵小惠。

“小惠,惠龙集团的事情,要加快进度了。”

“总部选址,我已经看好了。”

“就在大风厂隔壁。”

“我要把这里,打造成京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农副产品贸易集团的总部,设在一个服装厂旁边?

这个决定听起来有些不寻常。

但赵立春有自己的考量。

他要亲自坐镇,方便统一协调管理。

大风厂的服装出口,惠龙集团的农产品贸易,两条腿走路。

他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一切准备就绪。

机器的轰鸣声,重新在大风厂的车间响起。

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

工人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充满了干劲。

赵立春站在工厂的高处,俯瞰着忙碌的景象。

杜门站在他的身旁。

“老杜,我们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救活大风厂。”

赵立春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远方。

那里,是京州未来的蓝图。

“我们要在这里,创造历史!”

“全力生产!”

“目标:100亿GDP!”

100亿!

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杜门,在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人心中炸响。

震撼!

难以置信!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