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家生活都难

换源:

  邻里乡亲们对这位退伍归来的小伙子印象都不错。

当年那个阳光灿烂的大男孩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成熟且面容英俊的帅气青年了。

每当听到别人称赞他。

李晨也会大大方方地接受。

并且碰到熟识的叔伯婶姨。

他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

洗漱完毕后,他把衣物用肥皂仔细搓洗一番,洗净后晾了起来。

走进正屋,发现刘晓早已起床生了火,早餐也已经做好了。

那是一碗棒子面糊糊加上鸡蛋和咸萝卜条。

那时候的棒子面不像后来那样磨得很细腻,依旧保持着较为粗糙的状态。

喝进嘴里第一口就能感受到玉米自带的自然香气。

虽然比较稀薄,但下咽时还是会有些许刮嗓子的感觉。

吃上一颗鸡蛋就算是挺奢侈的事儿了。

原本刘晓想着给儿子补身子,特意煮了一个鸡蛋。

结果李晨剥完壳后硬是要塞给刘晓吃。

在这个计划经济的时代。

城市户口的家庭粮食供应都有定量。

每户城市居民家里都会有一本粮食证。

每月由街道办事处统一发放一次粮票、肉票等各种票券。

粮票会根据家庭人口数和每个人应分得的斤两。

按规定的数量分配到每家每户。

成年和未成年的粮食数量还会有所区别。

居民需凭借粮食证和粮票前往所在区域指定的粮店购买粮食。

粮食定量并不仅仅局限于购买白面和大米。

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比例是棒子面、地瓜干这类粗粮。

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定量才能用来购买大米和白面这样的细粮。

如果持有粮票。

粗粮大约一斤一块钱左右,细粮则需要两块钱上下。

而在黑市交易中。

如果没有票券,那么价格就要翻倍了。

按照当时的月薪标准三十元计算。

大致就可以估算出一个月下来需要花费多少口粮钱。

每天早上一顿稀粥,中午一顿稠粥,晚上再吃一顿稠食。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安排饮食。

稍微条件好一点的人家。

可能会搭配些腌萝卜、炒白菜或者拌胡萝卜之类的菜品。

要想吃顿猪肉解解馋。

那一个月顶多两张肉票。

加在一起也就一斤肉而已。

就算有票的情况下一斤猪肉也要七毛多。

无票的话价格就得翻倍。

而且还限制购买的数量。

因此,一方面是因为囊中羞涩。

另一方面则是缺少票券。

人们很难吃到肉。

这就导致体内缺少油脂,使得饭量相应增加。

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至少得准备一百来斤粮食才能够吃得饱。

刚刚吃完早饭,就瞧见一大爷——易中海提着饭盒朝着李晨家走过来。

“李晨啊,今天不是要去街道办事处报到了吗?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吗?”

“哎呀,一大爷您早啊,我跟我妈聊过了,没问题的。”

“几年前当兵的时候,我就从咱街道办事处过去的。”

“这次我自己去就行了,哪还需要麻烦您特意请假带我去呢。”

李晨也不打算给易中海留下任何讲人情的机会。

但他明白不能对笑脸人发脾气。

所以他面带笑容地拒绝了易中海。

易中海估计是因为昨晚的事。

想着要低调行事,暂时不引起附近邻居的注意。

所以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不再坚持陪同。

“行吧,你这小子,长大了,也更懂事儿了。”

“做人确实不能太自私,得多替他人想想。”

易中海微笑着走出前院,然后去上班了。

李晨心里暗骂:

“我刚刚回来,你就开始给我整这套。”

“我才不吃你这一套呢。”

“我自己知道孝顺老妈,可我不想平白多个‘爹’来管我。”

他琢磨着,昨晚对他的警告显然还没让易中海彻底清醒。

这老头竟然还妄想自己能继续领导四合院。

此刻,三大爷也探出身子。

看到易中海离去。

李晨与三大爷又互相对视了一眼,会心一笑。

各自继续忙碌自己的事去了。

“瞧瞧咱们李家大少爷,真是越来越滑头了,跟以前可大不一样啦。”

三大爷回到屋里,跟三大妈闲聊时这样说。

李晨回到屋里整理好要带的东西。

其实并不多。

一份介绍信相当于地方接收证明。

另一份是退伍证书,这是最重要的文件。

那时候身份证还没普及,出门远行就得靠这份介绍信。

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他也一股脑儿塞进了挎包。

还在口袋里备了一些零花钱。

在那个时候,没有介绍信连出远门都不行。

旅馆都不会让你入住。

直到后来开放了。

有了身份证,人们出行才变得更加便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