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获得更强的力量

换源:

  “嘿嘿,运气好罢了。”刘天谦虚地说道。

“哎,世事弄人,当年刘兄你也是这么说的。”王老爷唏嘘道。

“王兄,这是怎么回事啊?”刘天好奇问道。

王老爷苦笑道:“当年我们两个一同考取了童生,结果,我考中了秀才。刘兄你则只能考上举人,而且还是第三名。后来我参加了武试,侥幸通过了,这才继续读书。可惜啊……刘兄你天赋平庸,考科举的希望渺茫啊。”

“王兄,你别忘了我还有一个妹妹,我相信我妹妹一定能够帮助我。”刘天笑道。

“是啊,我差点忘了这茬。”王老爷恍悟道。

刘天又问道:“王兄,我听我师傅说您已经突破到先天境界了?”

王老爷抚须颔首道:“嗯,我现在已经是一品巅峰武者了,随时可能突破到二品。”

“哇!王兄你好棒!”刘天竖起拇指夸奖道。

王老爷摆摆手,说道:“刘天贤侄,这没什么好炫耀的。”

刘天讪讪地摸了摸鼻尖,嘿嘿笑道:“大哥,我们进屋聊聊吧。”

“嗯。”

刘天与大伯进入书房,坐下。

刘天斟酌了许久,终于开口问道:“对了大哥,你知道附近哪里有青楼吗?”

刘天的语出惊人,大伯吓了一跳:“你去青楼干嘛?”

“我准备追求碧桃姑娘啊。”刘天理直气壮道。

大伯摇了摇头:“你小子整日花天酒地,还去青楼寻欢作乐?你知不知羞耻?”

“嘿嘿……”刘天笑道,“我也是为了提升修为,这种事不用太较真啦。”

刘天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惭愧。

毕竟刘天是男儿之身,去青楼找小姐,确实不像话。但为了能尽快达到先天境界,刘天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大伯沉默了一会,叹道:“唉,天儿,大伯知道你想变得更厉害。只是……唉……”

大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刘天心思敏捷,察言观色道:“大哥,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你是我的亲大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这样吧,等明日你陪大哥去趟京城。京城里面有座云香楼,据说那里的花魁琴艺非凡,每次只弹奏一曲《蝶恋花》就足以吸引全场宾客。”大伯迟疑片刻,缓缓道。

“去京城云香楼?”刘天诧异道,“那里的消费挺贵的吧。”

刘天记忆犹新,上辈子他曾听说过京城云香楼的事迹,一曲《蝶恋花》卖出了一百五十两银子,简直是天价。这个世界,花钱应该不至于那么离谱吧?

刘天不禁有些疑惑,难道现在的物价比上辈子高很多?

“那倒也不必,一般一晚上就几十两银子吧。”大伯随意道。

“噗——”刘天被呛到了。

这尼玛太扯淡了吧!

一晚上几十两银子?

这简直不是抢劫啊。

就算是抢劫犯,也抢不了那么多啊。

刘天咽了咽喉咙道:“大哥,这云香楼是干什么营生的啊?”

大伯解释道:“云香楼乃是大周朝皇宫里面的产业。里面的妓女都是皇室供奉。”

刘天惊愕道:“啊?这……这么高级?”

大伯笑道:“当然。这云香楼的老板是大楚皇帝的妹妹,你说高不高级?”

“嘶……”刘天深吸一口凉气。

怪不得这么值钱。

刘天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大楚国的国君可是个富的流油的主!

这时候,门吱呀一声开了,刘碧桃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她将茶放在桌案上,对刘天和大伯行礼道:“大哥,大哥夫,你们好。”

大伯看到自己这个乖巧漂亮的妹妹,眼睛一眯,笑道:“原来你就是碧桃啊。今年芳龄几何了?”

刘碧桃俏脸微红,娇嗔道:“大伯,你瞎打探我的私隐做什么?”

“大伯是关心你啊。”大伯笑呵呵道。

“哦。”刘碧桃低垂臻首,轻咬樱唇,欲语还羞道,“我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刘天瞪了大伯一眼,说道:“大伯,你问人家私隐做什么?人家可是黄花闺女,哪有你想象中那样随便啊。”

刘天一副护犊子的模样,让大伯哭笑不得。

刘碧桃掩嘴偷笑,白了一眼刘天,道:“哥,你胡说什么呐,讨厌死了。”

刘天尴尬地抓了抓脑袋,不再调戏自己的妹妹。

“咳咳……我们来谈正事吧。”

大伯收敛了笑容,神情严肃道:“天儿,这段时间我总觉得不太安稳,恐怕会发生不详的事。我决定了,过两天带你去京城,拜访林府。”

“拜访林府?”刘天愣住了。

“嗯。”大伯肯定地点点头,“前不久你救了王员外和他的公子,并治好了王员外的病。如此大恩大德,王员外一定会感激涕零。所以,我准备把你介绍给林府,请求王员外照拂咱们刘氏一族。”

“这样会不妥?王员外会答应吗?”刘天担忧道,“毕竟咱们刘家只是农户。”

“王员外虽然不是什么顶尖豪门,但也不差了。”大伯沉吟道,“我跟王员外是至交,我相信王员外一定会愿意帮咱们的。况且,我们现在也只能选择抱紧这棵大树了。”

刘天沉默了。

刘天从小在村子长大,虽然见识过了太多的冷漠和无情,但是他依旧怀念乡村朴素的美好生活。

刘天不想抛弃现在的家庭,离开这块土地。

但是,如果不去拜访林府的话,根本无法获得更强的力量。

大伯拍了拍刘天肩膀,鼓励道:“天儿,你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猎手!只要你努力修炼武学,早晚能够超越王志,甚至超越林府的那位少爷!”

大伯眼中闪烁着光芒:“我相信凭借天儿你的聪慧,你一定能够办到的。”

刘天沉声道:“我会的,大哥。”

“嗯。”大伯满意地点了点头,忽然皱眉问道,“咦,小莲呢?怎么不见她?”

刘天闻言,心里一阵失落。

“呃……”刘天支吾道,“小莲昨夜睡觉踢翻了凳子,摔伤了腰部,所以今天没能来上课。”

“摔伤了腰部?”大伯露出怜惜之色,“哎,孩子大娘,你待会儿叫郎中去看看吧。”

刘天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是啊,大嫂!我这就派人去找个郎中来!”

大伯却是摇头拒绝了,说道:“不用了,我刚才已经叫了大夫。”

刘天顿时一怔,随即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先告辞了。”

大伯也站起身来送刘天,嘱咐道:“明天我会跟王员外商议,争取早点把你的婚期定下来。”

刘天苦涩地摇头道:“我不急。”

“不急怎么行?你都快继冠了,再拖几年就成老古董了!赶紧把婚事定下来,我也安心。”大伯催促道。

刘天心想:你们这是巴不得我马上结婚呢。

他笑道:“好的,大伯。明天我就找媒婆上王家提亲!”

“那我先谢谢你了。”大伯哈哈笑道。

……

刘天回到家后,心里一直琢磨着大伯的提议,最终还是决定答应了。

毕竟,刘天真的迫切需要一种力量。

而且,大伯的计划似乎很不错。如果刘天能够拜入林府,成为林府的一名武师,那么一旦遇到危险或者麻烦,就不用害怕了。

而且,大伯还许诺,如果刘天成功拜师,将会替他向官家捐款,改善家境。

这让刘天怦然心动!

这是他唯一可以摆脱贫困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刘天攥着拳头暗自发誓,“我绝对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天儿,吃饭了。”

这时,大堂嫂刘翠娥从厨房里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出来。

刘翠娥今年二十四岁,是个清瘦、文静、贤惠的姑娘。

刘天对大堂嫂刘翠娥很尊敬。因为,这个女人不仅温柔体贴,而且懂得分寸,不像其他大伯母和大伯的妻妾一样整天作威作福。

刘翠娥把饭菜搁置在桌上,招呼刘天坐下。刘天洗手坐到桌旁。

刘天望着碗筷发呆。

刘翠娥拿着毛巾擦拭着刘天的双手,轻笑道:“怎么了?又在发呆了?”

“大嫂,我在想事情。”刘天说道。

刘翠娥疑惑道:“在想啥事?”

刘天叹息道:“在想大伯。大伯那么疼爱我,希望他能健康长寿。”

“你大伯他身体好着呢!”刘翠娥轻笑道,“每隔三五天,大夫都会来诊脉的。听说大夫医术非常厉害,一定能够把你大伯的腿脚养好的!”

刘天苦恼道:“可是大哥说,大伯是被人推倒的……”

刘翠娥脸上浮现一抹怒气:“你大伯的脾性你还不知道吗?他最喜欢和邻居们聊聊诗词歌赋,偶尔吹嘘几句。估计这件事也和他的那些朋友脱不开关系。”

“这……”刘天迟疑道,“可万一真的冤枉了邻居,那可咋办?”

刘翠娥哼道:“这种人不教训一下的话,岂不是助纣为虐?你大伯的性格我比你清楚,我敢保证,你大伯不会责骂你邻居半句。等你大伯的伤势恢复了,他就带你去京城林府,到时候你就是林府的记名弟子了。”

刘天恍然大悟。

难怪大伯这次这么爽快地同意了。

看来大伯是想通了!

“天儿,趁现在大伯还有闲暇时间,你多读些诗词歌赋,免得将来考不上举人,丢尽我们老刘家的颜面!”

大伯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

刘天心底涌现出一股愧疚,低声道:“我知道了……”

“好啦,吃饭吧。”刘翠娥微微一笑,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刘天碗里。

……

第二天一大早,刘天便起床穿戴衣服。

“这么早,你这是去哪呀?”

大伯娘打着呵欠走出来,看到刘天正在叠衣服,于是惊讶道,“天儿,不是说今天去找大伯吗?”

“大伯让我去他店铺帮忙,所以今天不去县衙了。”刘天解释道。

大伯娘哦了一声,然后又钻回屋内,嘟囔道:“天天干活,累坏了可咋办?”

刘天忍俊不禁,转移话题问道:“婶子,小叔呢?”

大伯娘叹了一口气,无奈道:“小虎被狗咬断了左脚筋,现在躺在炕上,动弹不得了。”

刘天吓了一跳,焦急地问道:“怎么会这样?小虎怎么会被狗咬伤了?他平日里不是挺胆小的吗?谁欺负他了?”

大伯娘叹道:“你大伯去镇上买药材了,估计下午回来就该知道这事了。唉,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啊……”

……

刘天一路上心思重重,很担心小叔的安全。

虽然他对小叔印象并不好,但两世为人的刘天,还是很容易分辨敌友的。

如果是别人伤害小叔,刘天肯定会义愤填膺地报仇;可是小叔……刘天实在生不出太多感觉。

刘天想到前段时间父亲跟他提过,小叔家的情况很差劲,经常挨打受辱。

刘天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我不管那些,小叔一定要痊愈。”

来到大伯家门口,刘天敲响了院门。

很快,院子里传来了大伯娘的声音:“谁啊!”

“大伯娘,是我,刘天。”

吱呀——

院子门开了,刘天立刻迈步进去。

刘天一眼就看见了躺在床榻上、神情萎靡的小叔刘虎,心中猛地揪住了。

“小叔!”刘天疾跑过去,扑到床边。

“天儿……呜呜……”刘虎哭泣道。

刘天看得鼻子发酸,眼眶泛红:“小叔你别怕,我一定救治你,一定不会让你留下病根!”

“天儿,别说傻话了……”刘虎苦笑道,“大哥和大嫂都说,你的腿废掉了。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将来考取秀才……”

刘天连忙说道:“大夫说我的腿能治,只不过需要费些工夫!”

“真的?”刘虎愣了愣,旋即露出狂喜之色。

刘天认真地点点头。

刘虎欣慰地笑了。

片刻后,刘天扶着刘虎,两人来到厅堂,准备吃完早饭,就起程去县城找林府。

“咦?”刘天看见墙角堆积的柴火,不由得诧异道:“这些柴火哪来的?”

大伯很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刘天:“这些柴火是你大伯昨晚去村东头砍的,花了大价钱,足足花了六贯钱呐。他本来想让你帮忙扛进来,可是你不愿意,他才自己去的。”

刘天心中惭愧。

“大哥也真是的,干嘛花这么多钱买柴草?家里还有那么多存粮。”刘天埋怨道,“等会儿咱俩去集市买点猪油和盐,就当做是给爹妈祭祀了。”

刘大海和李氏已经死了三天。

刘天想起来仍旧悲痛不已。

“嗯。”刘翠娥点了点头。

刘天忽然注意到,刘大海的右臂包扎得严严实实,不由得皱眉道:“大伯,您的胳膊受伤了?”

刘天的大伯叹息了一声:“昨夜不慎跌倒磕破了胳膊,幸亏遇见了林员外的管家,否则我就危险了。林管家答应我,明年春天就请人给我拆掉绷带,重新长出来!”

刘天暗忖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林管家是林府的管家,专门为林家服务的。

这位管家姓王。

王管家在林府待了近百年,是林老爷身边最信任的老仆。

在江南省,许多权贵官宦人家的下人,皆有一套自己培育的奴仆体系,用以掌控主人。

林府的下人也不例外。

林府的管家是个聪明人,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善于察言观色。

这王管家深谙伺候人的诀窍,在林家服侍了数十年。在林老爷临终前,特赐予王管家一枚玉佩,代表林府高高在上的主人,让他忠心耿耿,效命于林老爷。

王管家在林家待了这么久,早已形成了习惯,凡事总会先替主人考虑好退路。

林老爷曾嘱咐过王管家:若是林府遭遇大难,王管家必须拼尽全力护住少爷的周全,不得有失。

王管家遵循着这条命令行事,不惜耗费巨资,在江州购买了大量珍贵草药。

其中甚至包括灵芝、何首乌等珍稀药材,这一切都花光了林府大部分积蓄。

王管家的确竭力护住了小主子林昊,但他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自己的右手骨折。

林昊醒过来后得知此事,非常自责。

因此,他每隔几天就要派人去镇上采购补品,送去医馆。

“小叔,你好好养伤。等伤好了以后,我再陪你去找林老爷诊治,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刘天安抚道。

刘虎闻言,脸庞浮起坚毅之色。

刘天松了口气。

他相信,凭借小叔的聪慧,假以时日,他定能考上秀才功名,而且一飞冲天!

刘天又叮嘱了一番,离开家门。

刘虎望向窗外,喃喃道:“天儿,谢谢你……”

……

从镇上赶往林府的途中,刘天一直在盘算着去县城的事情。

他决定去找那位林员外,求林员外收他为徒。

虽然刘天也希望靠自己考科举,但他知道,这不现实。

毕竟,他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郎。

除非他有着绝顶天赋。

但刘天显然没这份天赋,他唯一能够依赖的,恐怕就只剩下《大汉医典》了。

……

来到林府,守门小厮看到刘天穿的衣衫单薄,便热情地领刘天进入宅邸。

宅邸里的装饰豪华富丽堂皇,处处透着古香古色。

小厮引着刘天,走向大厅。

大厅中坐着四五位年龄较大的男女,正聊天喝茶。

“刘少爷来啦。”其中一个中年妇女笑吟吟站起来。

刘天拱手道:“孙姨母。”

这妇女是林家的远房亲戚,在林府做厨子。她比刘天大了两轮,所以叫她一句“孙姨母”,刘天并不吃亏。

“今天我听你大伯说,你去找了林老爷,结果没见到林老爷?”孙姨母好奇地询问。

刘天苦涩摇了摇头,道:“林老爷出远门访友了。”

孙姨母惊讶地眨了眨眼睛,道:“我们林府和邻村有姻亲关系,前阵子还听说林老爷去邻村探亲了。”

“林老爷什么时候走的?”刘天随口问道。

“半月前就去了邻村,至今未归。”孙姨母顿了顿,疑惑地看着刘天,道,“你找林老爷,该不会是想拜师学艺吧?”

刘天尴尬一笑:“我哪懂什么医术啊?”

“哎,你爹和你奶奶都死了。”孙姨母轻叹了口气。

刘天抿嘴不语。

父亲死得很突然,谁也料想不到,父亲居然会突然暴毙,这件事对刘天造成极大打击,使得他变得沉默寡言。

“林老爷可是咱们整座江南省数一数二的神医呢。”孙姨母说道,“如果他肯教你一招半式的,你也算有福气了。”

刘天微笑道:“我知道,我这次来,也正是打算拜托姨母帮我引荐一下。”

“你放心吧。林老爷最喜欢助人为乐,既然你是林府的亲戚,他肯定会教你的。”孙姨母拍了拍刘天的肩膀,“你跟我去找林老爷吧。”

“麻烦孙姨母了。”

“不麻烦。”孙姨母笑眯眯地说道。

……

林府占据江南郡西北方圆百里之地,共计九百亩良田。

这些田产,全是林家祖传的。

这九百亩良田,被林老爷划给了刘家。

刘家人世代生活在江南郡,但因为刘天父母早亡,他和弟弟刘大牛从小在乡下长大。刘家祖籍是清风镇的农户,家境颇为殷实,但刘家人都不识字,也无法参加科举。

这样的情况下,刘家人只能靠种地维持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