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试飞2飞起来了!

换源:

  抵达滑翔机场之后,李巍没有急于试飞。这个滑翔机场,哥廷根大学经常在此做实验,几乎算是哥廷根大学的专属试飞场地,只需很少的费用。

十点,李巍已经在跑道上来回折腾十多趟,看得大伙都心急了。但是,李巍就这么来回折腾,玩得倒是开心,就是不上天。

虽然,李巍非常有信心。但,前三点起落架的飞机与后三点起落架的飞机,起飞动作是不一样的!

他对塞斯纳的起飞很熟悉,但对这架后三点起落架飞机就不很熟悉了。不过,也不能说一无所知,毕竟他上个月考初级飞行执照,飞了十二个小时!用的是双翼机,也是后三点起落架。

终于,李巍自我感觉手脚协调了!

李巍十点钟下了飞机,喝口水,休息片刻。完成了他的处女飞行前的心理建设,这才再次上了飞机。

“诸位,咱们的飞机能飞起来吗?”

众人同声:“能”!

李巍此时问这个问题,不是瞎搞。而是,这个时代航空界有句常言:能飞起来,一切都不是事儿!

无论你设计多么的先进,实验多么的完备。在飞机真正的离开地皮之前,哪怕是普朗特教授都不敢肯定这架飞机能不能飞起来!

或许有人会问,这是胡扯吧!

但在三十年代,这是真的,而且是航空设计师的一大问题!

原因,空气动力学大师们模模糊糊地有意识。但没有人真正知道!

猪脚李巍知道!至少知道其中原因之一。话说,螺旋桨会推动气流如同弹簧一般地绕着飞机机身机翼向后走,所谓螺旋桨滑流是也。由于不同的飞机,气动外形不同,速度不同,这些弹簧一般的气流会对机翼机身起到不同的作用。弹簧一般的气流如果打在其他位置还好,但如果在起飞时正巧打到了尾翼,那么后果会很严重!

但这还是容易解决的。

如果这些弹簧般的气流和飞机切开空气形成的气流发生某种不可预料的耦合!

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增加升力。

但有时候会更加危险。

甚至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造成飞机突然失事!

虽然知道,但李巍并没有在岩鸽机的测试中使用这一手段的解决方案。他有塞斯纳172的一系列参数做参考,基本上可以避免螺旋桨滑流的影响。但,并不绝对!

不绝对,就是小命有风险啊!

等李巍再次进入座舱,恐惧心理再次占了上风,只能再次进行心理建设!人毕竟不是鸟啊,长得是两条腿,不是两只翅膀!

这次心理建设时间很短,为自己加油!

李巍再次发动飞机,稳定滑跑。

缓缓加油门(专业名词应当是节流阀),风门,直到加到油门的百分之九十,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平整三合土(是不是啊?)的跑道,毕竟不是现代的飞机场的水泥跑道,随着速度越来越快,飞机的震动越来越厉害。

速度表指针指向八十公里,可以起飞了。能够感觉得到!没错,在没有试飞数据之前,起飞速度的确靠感觉。

李巍求问,直到八十五公里,李巍非常熟练地一推一拉。后三点飞机起飞需要先推杆,使得机尾离地,然后再拉杆,使飞机抬头,其中技巧并不容易掌握!在前些日子,李巍没事儿就练这个动作,现在很熟练!

飞机反应很灵敏,颠了几颠,蹦蹦跳跳,很快颠簸感消失。

李巍知道,飞机已经离地,精神更加紧张。他稳稳地把住操纵杆,看着仪表盘上的上升角度表,一直保持三度角的样子--但是!这年头的上升角度表,根本不准。有些飞机干脆就没有这个仪表!所以,这个时代开飞机,的确非常玩命!试飞,更是玩命!

真的飞起来了!

李巍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等高度显示六十米,这才轻轻地把上升角度改为两度。

李魏很大胆,也很谨慎!

他甚至没有敢盘旋,而是一直直飞爬升,等飞机爬到六百米高空,这才开始下一步动作,轻轻推杆将飞机放平。

不料,已经够谨慎,但飞机竟然低头向下了!

李巍急忙再拉杆。谁料到又拉得有点过头了!于是乎,李巍有点手忙脚乱再次纠正。幸亏飞机速度慢,经过几次晃荡,终于不再摇晃,稳稳当当地开始平飞。

就这么一两分钟,地面上估计看飞机并不危险,但李巍的冷汗都已经浸透了内衣。

其实咱们的猪脚有点不够自信。

话说,他的飞行经验,如果放到这个时代,其实相当的说得过去了!这个时代,哪怕空军的航校,飞行员毕业也只是一百八十小时的飞行时间。他的真正飞行时间虽然只有一百多小时。但模拟飞行的时间,太长了,长得他都不记得到底是多少个小时了!虽然这个时代的飞行员,也有模拟训练,但模拟和模拟不同,现代的电子飞行模拟,与真实飞行的相差无几!

就只是刚刚处理飞机低头的小危机,李巍的水平其实已经超过了很多飞行员。不过,李巍并没有意识到而已。李巍自认是飞行菜鸟,但,真实水平比起一般的空军航校毕业的飞行员要高的多!至于商业航校那种飞十二个小时就毕业的飞行员,李巍能甩他们八条街。

又飞了几分钟,稍稍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精神。飞机的速度逐渐攀升,几分钟后就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公里的时速。这是襟翼放下,设计中的巡航速度。

谨慎地调节了风门和油门,让发动机处于百分之五十五的功率下工作。这是检验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步骤,可以看出来发动机实际出力是不是能达到厂家标称的功率。若是按照这个时代飞机的常规设计,一般的来说百分之四十五到百分之五十五的功率下,就是飞机的巡航速度。

但,现在是试飞,避免任何的风险动作。因此,李巍此时的节流阀位置其实大于巡航,安全第一,避免失速!

只这么直着飞,那是不行的,毕竟飞机总得降落不是?

李巍必须开始飞行动作的下一步:

盘旋。也就是转弯。

尽管李巍原本和现在都知道,飞机转弯盘旋和汽车转弯不同,汽车只需打方向盘就可以,而飞机必须是副翼和方向舵配合,只蹬方向舵,飞机会产生侧滑。

作为一本技术流的书,本作者需要解释一下,这个“侧滑”。骑摩托或者电单车甚至自行车,在转弯的时候,车身会倾斜。乃是以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抵消乘客和车身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飞机盘旋转弯同样也会产生离心力,要想抵消这个侧向的离心力,就需要机翼在这个方向上产生反作用力。机翼产生的升力,相对于机身是垂直向上的,因此只有倾斜机身(也就是倾斜机翼)才能产生一个对抗侧向离心力的分力,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若是没有这个倾斜,那么飞机就会向外(盘旋的轨迹之外)滑动,这就是“侧滑”了,严重的会造成坠机。(注;本书技术流,这类文字会比较多,若有错,请读者君及时指正)

但是理论归理论,知道归知道,实际操作就需要自己“摸索”了。这是一架新飞机,第一次升空!

运气不错,也幸亏飞机很稳,李巍第一次转弯操作非常成功。他双手握紧操纵杆,向左稳稳地推了一点,双脚配合左蹬右收,飞机在空中的反应还算灵敏,机身稍稍倾斜,飞机就如一只大雁稳稳地开始盘旋。

李巍根本没有敢分一点点神,他只是全神贯注地操纵着飞机,飞机之外,甚至除了天空,他什么都没有看,不敢!

飞机在空中盘旋了足足十分钟,李巍绝对的全神贯注,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是在机场的哪个方向。十几分钟时间的飞行虽然不长,李巍适应得还是很不错,尤其是心理上的适应。

他已经不怎么惧怕飞行了!全身肌肉不再紧绷,他有个感觉,只要动作不大,自己的飞机还是很可靠,很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