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中标

换源:

  更疯狂的还在后面,最多十分钟之后,乌德特突然就拉起了机头!

突然拉升机头,这是要测试飞机的失速性能啊!

这是要吓死老子啊。

要知道,李巍的试飞仅仅是试飞了最基础的项目,失速项目他根本就没有测试,主要的技术差,不敢!

乌德特大幅度抬起机头,几乎是神奇的改平飞机,如是连作三次!

人比人,气死人啊。李巍飞了小百十个小时,都不敢这么玩。而乌德特仅仅飞了十几分钟,就玩这种要命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

随即乌德特又连续飞了三个桶滚。李巍没话说,他自己只能飞一个桶滚,乌德特的水平是他的三倍。

紧接着,让李巍更担心的动作来了!

话说,这架飞机,虽然是教练机,但作为战斗机教练机,李巍知道二战中的BZ战术,因此非常重视俯冲性能,在有倾向性的设计过程中这架飞机的俯冲性能很不错。就是李巍这种二把刀水准,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试飞,也能做到三十度大角度俯冲!

李巍重视俯冲性能,乌德特同样的重视!

乌德特第一次俯冲,就不小于三十度!而且,至少是从两千米高度一直俯冲到五百米!

李巍吓得小心脏都快停跳了!

要知道,他的大角度俯冲,高度差别说一千五百米了,连五百米都没有!高度差,意味着能量,意味着速度!

乌德特的俯冲速度超过了四百公里!

吓得李巍连眼睛都想闭上!

要知道这架飞机设计的最大过载就是3G,四百公里速度改平飞机,正好是3G!

这特么是飞行手册中的极限!李巍编写飞行手册,也不是完全胡编的,有些性能他是夸大,但俯冲速度他是缩水,反正德国空军对这一项的投标要求也仅仅是四百公里。如果按照设计和风洞实验,俯冲速度其实可以达到四百五十公里的!

谢天谢地,乌德特改平了!安全!

但是,没等李巍平复心情。乌德特就再一次拉升飞机了,乌德特的第二次俯冲,四十五度!

更特么吓人了!

草啊,超出设计了!老子这是教练机,不是ME109战斗机,更不是JU87俯冲轰炸机!

李巍都想蹦起来大骂了!

据说空军飞行员操作粗暴,李巍总算见识了!

但乌德特并非不要命,四十五度俯冲,他其实一直控制着速度,最高速度并没有超过四百公里!但是,即便是高手,乌德特也不能全程控制速度,在绝对的超过四百公里速度时,乌德特终于拉平了飞机。

距离地面,一百多米!

李巍:“巨草你喵喵!”

幸好,乌德特没有继续玩下去,俯冲了几次之后,乌德特开火了!

机枪对着森林就是一通扫射,几次扫射,五百发子弹打光!

尼玛逼。李巍再骂!

虽然子弹是德国空军出钱,但枪管可是李巍出钱,如此高频率的射击,这根枪管可以宣告报废了!一根航空机枪枪管就是一百多近两百马克!比他和汉斯瓦格纳从哥廷根飞到勃兰登堡森林机场的燃油费用都高!

李巍哪里知道,虽然德国早早的就搞出来了弹链机枪MG17。可是其他战机不是没改装就是还不到试飞阶段。这款机枪今天是第一次,空中开火!乌德特其实是有意的测试机枪!

飞到了最后,乌德特投放了一枚炸弹“模型”,这才飘然降落!

飘你麻痹!

李巍又在心中大骂了!

这家伙的降落的过程确看起来是飘,看起来赏心悦目。但起落架落地的一刹那,非常粗暴,几乎是让岩鸽机“礅”在跑道上!当年李巍学习飞行,降落稍微猛烈,就会被教官骂得狗血喷头!

汉斯瓦格纳熊一般的身躯都颤抖了!这架飞机汉斯瓦格纳也是贡献了精力和智慧以及汗水的,成败关系到他的饭碗。看到乌德特如此粗野的操作,他甚至比李巍还担心。

旁边有德国空军飞行员道:“今天你们已经交好运了!上校没有玩死亡螺旋。”

合着如此测试,岩鸽机还是幸运的?

飞机停稳,李巍跑过去就要抗议!老子的飞机是教练机,不是战斗机!

乌德特下了飞机,对李巍道:“座椅太舒服了!”

不要以为是好话!

这家伙是在说不像战机的座椅!因为太舒服了!

座椅这些涉及人机工程的部分,那可是李巍亲自操刀,改了又改才搞定的得意之作!座舱设计得非常科学,连汉斯.瓦格纳这种两百磅的大胖子都能塞下!

坐着舒服,竟然是缺点!李巍是真想指着鼻子问一句:“你特么懂不懂?”

乌德特紧接着道:“武器系统设计不错!”

草啊,常磐璞搞的这玩意,竟然得到了赞许。

“这个机头不够威武。”

“什么?飞机的机头不够威武?”

李巍都懵了,有这么要求整改的吗?流线型,你懂不懂啊?这个真不能整改。

而且,发动机散热翅片的进气口,设计非常的有技术含量,使用了“翼型进气道”,这玩意可是李巍绝对的得意之作!虽然低速的飞机,进气道的技术含量没有喷气式飞机进气道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这个时代,气冷发动机飞机的翅片散热问题,一直都是飞机设计的一个大问题!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发动机外面需要整流,以减少阻力,于是出现了发动机整流罩。理论虽然已经完善,但实践中,飞机气冷发动机的整流罩,可谓千奇百怪。有把缸头露出整流罩的设计,还有搞个怪模怪样的整流环的设计,比如中国抗战前期的主力战斗机霍克III。更有只管外部气流整流,并不考虑进气量的整流罩设计,比如苏俄的伊16战斗机。而,李巍搞的这个“翼型进气道”,看似只一个罩子,实际上如果把罩子展开,就是一个机翼的翼型,不仅减少了外部的空气阻力,而且加大了空气的流量,保证了发动机缸筒散热的要求。

好在李巍和汉斯瓦格纳据理力争之下,乌德特收回了这个整改项目。

“你怎么搞了三个进气孔?为什么不合成一个?”

“因为齿轮油,滑油(润滑油)和气缸的散热翅片的温度要求不同,散热要求也不同。”汉斯瓦格纳解释道。

“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的。”乌德特道。这个吧,李巍也知道。但这架飞机由于发动机比原型机的发动机重了太多,必须把齿轮油和滑油冷却系统放到后面。而且,目前机身后部还有配重物呢!不过,配重物乃是为了安装双向的军用无线电!(目前只有单向的无线电)

在争议中,李巍发现乌德特是懂行的,但他的空气动力学水准也就一般般。军人的军事思维,与李巍有代沟,乌德特竟然是个多铆蒸缸的审美爱好者!随后一个小时,一番争议之后,乌德特写下了大小十个整改项目。

虽然苛刻,但,有些还是很有道理的,李巍接受。

乌德特:“先定六架样机!”

果然,只六架!

汉斯瓦格纳忙问:“只六架吗?”

虽然李巍的投资总额他并不很清楚,但六架飞机的订单是怎么也不可能赚回来研发费用的!未来岩鸽机的项目经营他是经理,他希望能够先赚一笔,否则投资压力很大。

“我只有六架的权限,而且包括这一架,现在,这架飞机已经算是空军的了!”

李巍着急地问道:“具体条款呢?能出口吗?”

德国空军的招标价格比起民用还是要高的,按照德国空军的常规,价格高出民用百分之二十一,但有限制性的条款。

“能出口,但需要审批。这个问题你去找米尔希副部长。”

“资金呢?军方难道不垫资吗?”

“你找米尔希!”

乌德特是飞行狂人,只管技术指标和下单,其他全得找米尔希!

能直接下六架飞机的订单,李巍你就知足吧。

乌德特是个复杂的人,一方面这家伙生活很腐败,是个花花公子。但另一方面,这位在公事上是个非常严格的人,哪怕是成熟的双翼教练机投标,也没有哪一家能够第一次就获得订单的!

乌德特在德国空军中是公认的很公正,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测试,就能下单,李巍和瓦格纳经理的确是该知足了!

同时,也足以说明,岩鸽机的设计是如何的优秀了。废话啊,这可是李巍站在“后人”的肩膀上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