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手套

换源:

  没等李巍找到米尔希,胖汉斯拉拉李巍的飞行服,定睛一看,不远处一个地中海发型的家伙正在招手。

直觉!这个地中海就是个白手套!股市里有个词,叫做上市公司。其实这个词在西方叫做公众公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要,甚至是就必须接受公众的投资。威廉飞机厂虽然小,但是,拿到了军方订单之后,已经不能再以小作坊看待了!尤其是航空企业,接受公众投资几乎是必然,也是原始的老板求之不得的事情。

“胖汉斯,你去谈,先试探一下口风。”

有财团合作,李巍其实是非常欢迎的,只凭自己的资金,是不可能做大航空企业的!只不过,财团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

这时候,外面雪停风停,空军司令格林来了!

不仅是格林来了,梅塞施密特博士也来了!

很快,一架Me109也降落了!

这才是今天勃兰登堡森林机场的重头戏!

自从去年梅塞施密特博士的ME108原型机击败了He111拿到了军方的投标。梅塞施密特博士就得到了巨量资金的投入,几乎是在一个月一架甚至两架的速度在修改完善这款战机!到了三六年二月已经造了足足八架样机,仍然没有达到空军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航空部副部长米尔希的要求!

话说,梅塞施密特能够竞标胜出,乃是飞机太优秀!这架飞机虽然在二战后期已经落后,但在这个航空工业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够担当德国空军主力近十年,打遍二战全场,优秀是毋庸置疑的。

Me109要想过关定型,没那么容易!历史上Me109在定型阶段,连续制造了足足十三架样机!

Me109战斗机,整个A型系列,全都是实验性的样机。真正列装的第一架就是B型!真正成熟的飞机机型已经到了BF109E!而且还是BF109E-3,也就是E型号的第三架飞机才真正的获得了量产许可。这中间生产的飞机都几十上百架了!一架战机的成熟,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为什么从ME109变成了BF109,这个要问米尔希。ME是梅塞施密特博士的飞机公司简称,BF乃是巴伐利亚飞机厂的简称。虽然把这款主力战机放到巴伐利亚飞机厂生产有规模产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巴伐利亚飞机厂有米尔希的股份!

今天米尔希在勃兰登堡森林,说白了就是专门来找茬的!继续阻击梅塞施密特博士!

梅塞施密特博士也是担心被找茬,故此哪怕下着雪,仍然坚持按时试飞。

好戏即将开演。李巍拭目以待!

刚刚,岩鸽机试飞,米尔希连出大楼都没有。现在ME109试飞,米尔希也不怕冷了,裹了一身皮大衣就出了大楼。身为技术把门人,乌德特还没动作,米尔希就开始爬上爬下“检查”飞机。

足足一个小时,米尔希和他的手下小本本上就记录了上百条整改意见。

李巍听到了争执:“这一条,是航空部上次提出修改的,难道再改回去?!”

米尔希为了给梅塞施密特找茬,已经有点不那么要脸了。

德国空军的午餐还是不错的,但对李巍来说消息不大好。

汉斯瓦格纳经理已经和白手套进行了接触:“老板,他们的条件主要有两条:其一要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出钱。第二:他们可以帮我们拿到更多的军方订单,只要是军方项目,武器和发动机他们可以保证划拨,我们无须占用资金。”

手眼通天啊。

“还有吗?”

“他们也提出来了授权生产,不过,条件很苛刻,我没有继续谈下去。”

“呃,什么条件?”

“一架只给一百马克的授权费。”

如果是以一千架,就是十万马克,才能收回研发费用。很黑啊。不过。

“他们的后台是?”

“肯定有米尔希,其他人就不知道了。”

此前米尔希对李巍和汉斯.瓦格纳的冷淡,分明是避嫌啊。

“其他资金的筹措呢?他们有什么建议或者保证?”

“贷款他们有保证,五十万马克以内的资金,只要签了合同,很快就会到账。但是,拉投资,还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他们倒是可以介绍投资人。”

“你可以加入授权方案,综合地谈。”李巍道:“不过,无论怎么个合作方式,我们必须先拿到至少五万马克,这是先决条件。至于授权费,贷款投资等,你尽量往高里谈。”

“那样的话,这架飞机的命名权就有可能不归我们了。会影响到您在航空界的荣誉声望。”

要个屁的声望啊,这声望在战后纯粹的是负值!不过在这个时代在德国航空界是非常重视的一项,比如眼前的ME109,就因为被米尔希一顿操作,放在了巴伐利亚飞机厂制造,就改了名,以至于后世只知道BF109!

“不要紧,我的要求不高,我本人可以只拿百分之十的股份,其他股份我都可以让出去,甚至厂名都可以任由他们。另外我们的目标是搞到总计四十万马克的投资和五十万马克的贷款,如果你能谈成,我准备给你百分之三的股份!”

汉斯瓦格纳双眼放光,熊一般的身躯都激动都发抖了。他竟然有经理人变老板的机会!

“对了,工厂我打算设在吕贝克,这一点你可以和投资商说明。”

“为什么不是汉堡?”

李巍总不能解释,靠着大西洋容易挨炸,靠着波罗的海安全。于是随便找个理由“从苏俄买木材方便”糊弄了过去。其实吧,对于他未来的计划,等于海运要绕过丹麦,增加了海运距离。

为了当老板,拼了!汉斯瓦格纳握紧拳头,斗志昂扬,继续谈判去了!

其实吧,李巍对岩鸽机的盈利模式已经有了想法!

德国空军招标的价格也相当的低:一架飞机全价才两万马克,除了发动机和武器系统军用通讯设备,总计才留了八千马克。仪表加上机械要占一千多马克的成本。其他两千马克是材料和人工以及利润。

除去财务成本,如果在德国生产,单机的纯利润最多能达到三千马克。随着工人技术熟练成本会降低,利润会超过三千五百马克,但不太可能再高了。当然,武器和发动机的价格都有可取巧之处,但总利润最大的期望也不过四千马克。

这架飞机,成本最高的部分,其实是木皮!在德国生产木皮人工成本太高了!如果把木皮生产放到国内,比如四川,造价肯定不到在德国生产的十分之一!哪怕加上运费关税,价格也仅仅五分之一。

五倍的利润!一架飞机需要消耗近两吨木皮(由于加工切削,实际机身木质的重量只有七百公斤上下),仅此一项,李巍就能在一架飞机上再赚至少一千马克!

简单的来说,哪怕是李巍放弃了大股东的地位,只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也能赚(股份部分)的四百马克加上木皮的一千马克,一架飞机,李巍就能净赚一千四百马克,甚至有可能达到一千五百马克!

别人,哪怕是副部长米尔希现在都不可能想到,德国会疯狂到何种程度,但李巍敢肯定,只要中标,随随便便就是上千架的量!甚至几千架!就这么个木质飞机,赚个几百万马克!甚至上千万都不是不可能!跨时空汇率折合到二十一世纪的美元,足足几个亿美元!

而且,李巍想的更长远,更黑。他把工厂设在吕贝克(避免挨炸),未来战争结束,别人都是战犯,他可以轻轻松松的重新拿回工厂!想到这里,李巍嘎嘎地笑了两声,吓得旁边一名德军一个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