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未到,天色尚暗。
苏晚晚披着薄衫坐在灯下,指尖轻抚三份密旨的边缘,目光沉静如水。她昨夜自御书房悄然回返后便未曾合眼,此刻窗外雪意更浓,檐角垂冰,冷气透窗而入,将烛火吹得微微晃动。
她已不再是那个被命运推着走的宫女。
她是皇嗣,是被掩埋在尘埃中的金枝玉叶,是这场宫廷权谋里最不该被忽视的存在。
但她不会声张。
至少现在还不能。
她必须掌控节奏,掌握主动。
而眼下,皇帝突然命她整理御书房密室的差事,来得恰逢其会。
这并非寻常差遣——密室中藏有先帝手书、朝政机要、旧年密档,甚至包括一些从未示人的秘密奏折。若能从中寻得蛛丝马迹,或许能进一步厘清端妃与墨修宸之间的真正关系,以及那封“月下重逢,共图大业”的纸条背后真正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她隐隐觉得,端妃对她的态度从始至终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仿佛不是单纯的利用,而是……某种隐秘的情感投射。
她需要真相。
但密室守卫森严,非奉诏不得擅入,且机关重重,稍有不慎便会触发警报。她必须谨慎行事。
她将密旨小心收起,换上深青色宫装,将发髻束紧,又在袖中藏了一瓶特制药水与一支细笔,才轻轻推开房门,步入晨雾之中。
尚宫局外,小禄子早已候着,见她出来,低声问道:“娘娘今日真要去密室?”
“圣命难违。”她语气平静,“你去查一查密室守卫的轮值时辰,还有,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机关图。”
小禄子点头,低声道:“奴才已托人打探,半个时辰一轮换,密室门口设有铜铃机关,触碰不当便会惊动内侍省。”
“我知道。”苏晚晚眸光微敛,“你只需确保我在密室内的时间不超过一刻钟。”
她说罢,转身而去。
御书房位于乾清宫东侧,常年戒备森严。而密室更是在书房深处,仅由两名老宦官看守,钥匙更是只有一把,由皇帝亲自保管。
然而今晨,皇帝却破例命她代为整理,并赐予临时通行令牌,显然是对她已有试探之意。
她心知肚明。
踏入御书房那一刻,她便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郁的檀香,那是多年陈木与龙涎混合的气息,厚重而不刺鼻。书房正堂依旧整洁,案几上的奏折尚未翻阅,茶盏余温尚存,显是皇帝刚离去不久。
她不动声色地穿过正堂,来到西侧密室门前。
门上果然设有一道铜铃机关,细看之下,是一枚嵌于门框之内的银针,稍有偏移便会震动铃铛。她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枚细银针,轻轻插入机关缝隙,缓缓调整角度,直至银针完全归位,才轻轻推开门扉。
门无声开启。
她屏息迈步而入。
密室不大,四壁皆为书架,层层叠叠堆满卷宗与奏折。中央一张乌木长桌,桌上放着一盏铜灯,尚未点燃。她取出火折子,点亮灯火,光线映照出墙上一幅幅封存严密的档案盒。
她先快速扫视一圈,确认无他人存在,才缓步走向书架最深处。
据她所知,先帝晚年常在此处批阅密函,许多不欲示人的文件都会存放于此。她此行的目标,正是那些可能涉及端妃与皇子之间过往的记录。
她开始逐层翻找,动作极轻,连呼吸都尽量压低。
忽然,她的手指停在一册略微倾斜的古籍上。
她记得昨日潜入御书房时,这册书是端正放置的。
她轻轻抽出那本书,果然,在书下压着一封泛黄的信笺,封口处盖着一枚朱砂印,正是先帝亲笔所书。
她心跳微微加快。
拆开信封,展开信纸,字迹苍劲有力:
“朕观三皇子聪慧过人,然性情阴鸷,恐将来生变。端妃虽为庶妃,然忠心耿耿,曾于危难之际毒杀二皇子,护三皇子周全。此事不可宣之于众,故以红绳为证,令其永守此秘。”
她瞳孔骤缩。
原来如此……
端妃并非只是墨修宸的生母,更是当年毒杀二皇子、助墨修宸登上储君之位的关键人物!
而那根红绳,便是她执行任务的信物。
难怪她前世会被周嬷嬷利用,顶罪致死——因为红绳本就不属于她,而是端妃为了掩盖真相,故意让她佩戴,以此混淆视听。
她缓缓闭上眼,心中思绪翻涌。
那么,墨修宸是否知晓这段往事?
他若知道,为何还要一次次试探她?
还是说,他也只是个被蒙在鼓里的棋子?
她不能再耽搁。
她必须留下证据,让这份密函成为她日后与墨修宸谈判的筹码。
她迅速从袖中取出药水,滴在密函关键段落之上,原本的“毒杀二皇子”字样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则是她用细笔重新誊写的“护三皇子”。
改动完毕,她将密函原样封好,再将那本略斜的书轻轻摆正,而后熄灭灯火,悄然退出密室。
门关上的一瞬,她回头望了一眼,眼中寒意更深。
她已经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但她也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已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求生的棋子。
她将成为执棋之人。
走出御书房,风雪扑面而来,她裹紧斗篷,步伐稳健地向尚宫局方向走去。
途中,她忽觉衣袖微动,低头一看,竟是那封写着“慎行”的信纸不知何时滑落半截,露出了些许边角。
她心头一震,连忙将其塞回怀中,四下张望,确认无人注意,才继续前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