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五年计划

换源:

  (求推荐,求收藏,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说长,是因为又经过了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两万一千多个时辰;说短,是由于它在人的一生中都算不上太长,对于漫长的岁月长河,百年尚不过沧海一粟,何况是短短的五年。

五年,其实也没到五年,从江岳回来,只是过了四年多一些。

今年九月份,季节又来到了秋天,阳光依旧温暖,青翠茂盛的树木草叶似乎很难让人在这个季节想象万物萧瑟、一片衰败的景象。

也许,人们还没发现,有一日清晨推开窗户,便会看到地上结满秋霜,院中的树叶已经枯黄。

原野里,一些放学回家的孩童在追逐嬉戏,在收割过麦子的田地间飞奔,稚嫩的脸上充满笑颜,嘻嘻哈哈着,这就是他们的童年。

城池中,一家家大商铺准备点亮灯火,一些小摊小贩也推着小车,在指定的地点开始营业。

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会在店铺里望望看看,遇到了有什么物美价廉,心仪的东西,便会购买一二。这些城市都是没有宵禁的,商铺和店家可以彻夜经营,百姓们也可以纵夜狂欢。

街道上,一只到野外拉练的队伍归来,那些行人纷纷避开,在道路两旁怀着崇敬的目光。有女孩在人群里,笑指着队伍中一个年轻的士兵,还冲那士兵挥手叫喊,似乎是认识一般。

那士兵回头一看,行进的队伍随之停了一下,身后骑着马的军官便会立即前来,对这新兵一番责骂,这责骂声中,两旁的百姓们又都不禁一笑,那刚喊出士兵名字的女孩脸色一红,害羞得低下头去。

如果说那大半年只是小变化,那么五年过去,整个种花国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在江岳势力的组织下,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所有力量都被用到了要点,住在这里的普通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一种希望,从心底升起一抹认同归属感。

一年年发展,日复日变化,人们将点滴都看在心里,当初或许对某些政策并不理解,现在回过头想想,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计划策略,才让他们生活达到了如今。

这些变化集中在三个方面,民生、军政、以及科研。

民生方面的改变首先在教育,由于江岳弄了一套非常严酷的命令,搞得那些不愿意孩子读书,或者不想让孩子读江岳学校里书的那些人,一个个不是被逼得离开了这片地区,就是老老实实送孩子进了学堂。

最后,他们发现孩子在学校里过得不错,每一天不但为家里节约了粮食,甚至一些孝顺的孩子,还给父母带回了中午没吃的鸡蛋和鸡腿,让这些农民又感动,又惭愧。

这些学生在今年已经完成了小学教育,一些成绩优宜,脑子灵活的孩童被特意组织起来,构成了另一所更高级的学校——中学。由于教师的缺乏,江岳偶尔会过来上课,只是这些孩童更多的是对这只大老虎的崇拜和好奇。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一看读书人在这个年月的地位多高,便能明白。这种观念从上辈传递到了孩子身上,这远远不是过去,认为知识廉价,不如趁早养家赚钱的思想可比。

孩子们很刻苦,每天都是排的满满的课程,什么语文数学,什么物理化学,什么哲学生物,什么实践,凡此种种,他们不觉得劳累,反而一天过得特别踏实。而且,一天课程虽多,但都是些小孩子,这些课并不多深奥,多复杂,更多的是让他们识字,打下一个基础。

因为是第一届,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初招收学生时,只要十六岁之下,七岁之上的孩童必须入学,这就造成了毕业的学生最大的年纪到了二十多岁,最小的才十来岁。

这批人何去何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大龄毕业的青年,显然不适合再跟一群小孩混在一起。

问题一出,让管理教育部分的几个行政主官伤透了脑筋,要直接放出去任用吧,这些人尽管识字,但学习时间有限,知识不多,不能做多少工作。

想当年,江岳教他们,可是花了整整十年,一直走完了整个高中教育。

想来想去,这帮人中有一个家伙倒是聪明,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那些超过十八岁的大龄毕业学生单独提出来,任用他们作为小学教师,这样不但解决了这些人去留问题,也解决了师源。然后再将那些十八岁之下的毕业学生聚在一起,建立更高一级的初中。

这个办法被反馈到江岳那里,江岳一瞧,这方法的确可行,按照这个模式,以后将不会缺乏老师。只是最早的几批学生,算是被牺牲的一代。

提出这个方法也是无奈,这其实并非是件喜悦的事情,从深层来讲,是这个时代的落后,是这个时代的悲哀,那些大龄毕业生为什么会大龄入学?为什么会大龄毕业?他们甚至将成为整个教育的最初基石。

民生第二个大的改变是卫生,这卫生不只是环境大卫生,也有个人小卫生。一些穿越小说,老是什么主角一穿越,就看到一个漂亮白净的丫鬟侍立床前,等待主角醒来。

这种桥段其实很扯淡,因为除了现代文明的普通人,一般不太注重个人卫生,不说刷牙洗澡,就是擦屁股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试想一下,一群人用木棍、石头、草叶等擦屁股,能擦得多干净?普通百姓又不是大富大贵之家,消耗不起绸缎纸张。所以,一般普通人身上都会带着些粪便味。

说到洗澡,像这种刚刚从原始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年代,生死温饱还成问题,谁还会在乎蓬头垢面,几十天不洗澡?即使是在和平时期,普通人不经常洗澡一样常见,又算得了什么特别?只是大家都气味浓烈,遮盖了彼此而已。

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其他的一切在存活面前,并无多大的意义!

这样的生活方式,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而且喝水等等方面,都不规范,往往一有瘟疫爆发,那便是席卷数百万人的灾难。

可观现在,各城被重新规划,老旧的建筑推倒重建,放置垃圾箱,设立公共浴池、厕所和医院。最让江岳满意的是,一群家伙把抽水马桶给弄了出来,虽然推广不多,但无愧于前世号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而且,江岳的基地改进了一种造纸术,使其变得更简单,更快捷,只是生产的纸质量不好。于是,他便将这种粗糙造纸术专门用来生产便宜的草纸,只要一个烧饼钱,就能拎回家一大捆。

现在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地面整洁宽大,道旁栽满常青绿树,似乎空气都变得更加清新。每一天,还有专门工人负责城内卫生,让那些喜欢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的人最害怕的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城管。

这帮子人,在江岳制定的条理下,管理着整座城的卫生,一有触犯者,直接罚款。这罚款很有意思,第一次罚款的钱很少,第二次加倍,第三次再加倍,以二的次方增长,让一些开始不以为意的家伙,最后哭的稀里哗啦,后悔不已。

这无良的主意,自然是江岳想出来的,他打定的意愿是要更改这些人的行为习惯,不过他也设定了加倍极限,不可能真让人因为随地吐痰而导致倾家荡产。

在这样那样的约束下,人们开始很不适应,现在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当一些新加入过来的人进城,有带着那些熟悉的味道,这些人往往会露出鄙夷的神色,搞得刚来的人莫名其妙而不自知,实际这些人不过是他们当年的翻版。

在农业和工坊等方面,江岳主张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愿意种田的人们提供方便,五年收获的粮食特别充足,足够支撑对外战争一年。工坊则主要是江岳势力所倡导,分为军用工坊和民用工坊。

军用工坊自不必多说,民用工坊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民用产品,比如肥皂和香皂,比如火柴和玻璃等等,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工艺,制作不难,但为江岳整个势力运行提供了大量资金。尤其是镜子、火柴,肥皂和香皂等日用品,大肆销售,甚至被商人们带到了更远的西方。

商业方面,江岳成立了银行,可他的银行不同于现代银行,还有着工商和税务的职责,而且他的命令中银行只能公有,不能私有,任何地下钱庄全部一律取消。

对于那些质库当铺,由银行一律彻查,凡有故意坑人的店铺,统一处置。银行也具有了为一些应急者典当东西的用途,只不过这价格很公道,比那无良的质库当铺要好。

为了防止一些商家肆意用人,压低报酬等,江岳成立了工会,以明文的形式通知全区,制定了最低用人工钱,以及一系列劳动保障。

并且,江岳为了防止资本吃人的事件发生,在一开始便以强权强势手段压制,敢有触底线者,死!

做这些,并不是他要发展一个完美完好的国家社会,而是他要保证尽量能把人们的智慧利用起来,而不是像后世一般,笑贫不笑娼,整个人都钻钱眼里去了。

江岳采用的手段让很多商人赚不了富可敌国的钱,因为你赚的钱越来越多,那缴的税越多,给工人的工资越高,不然,你会很惨。除非你将所有人都带成了富人!

这样的办法固然让商人们失去了大的进取心,却在另一方面,保证了整个势力蓬勃的发展。

现在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受江岳势力管辖的人们都安安稳稳过着,十分欣喜这种生活。他们大多人不需要多么富贵,多么激烈,只需要一辈子安安生生活着,建设出属于自己的一处家园。

有人说华人如蚁,害怕这种性格,其实他们一直很温顺,只想勤勤恳恳地活着,如果不逼迫太甚,他们甚至不会反抗,静静承受着残酷的剥削。他们本是世界勤劳而优秀的民族,哪一次朝代更替,不是政治**、天灾地荒,那些统治者逼得他们彻底走投无路,他们不堪忍受,才会起义。

可惜,由于见识和时代,他们的起义常而被人利用,成了另外些人实现野心抱负的工具。江岳和那些人不同之处在于,他需要人们尽可能活着,尽可能好好的活着,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发明就行。

差不多谈完民生,现来说说军政方面的变化。

政务方面,主要是人员增多,管理的部门变得庞大,为了杜绝古时那种皇权不下乡的情况,江岳在每个村落都设立了村长等职位,而且为了保证这些底层行政人员的约束能力,江岳还部署了守备部队。

这些村长并不需有多能干,只要能将政令和百姓讲通,并先于执行就可以。

每年,都会有行政人员考核,一批人升职,一批人却降了下来。

县城和乡村不同,不再有县令,而是采用现代,设置了法院和警察,以及督察,有案情可以到警察局举报,由警察侦破,然后提交给法院处理,最后由督察院检查。

任何新鲜事物刚一出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被人接受。对于这三个机构的设立,人们同样持着观望态度,直到有人真的去报案,由几个机构完成处理,才慢慢在人们心中建立了公信力。

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法律,江岳的行政机构同样如此,五年来,法律一点点在完善,一点点在强化人们对这些法律的认识。

整个地区的法律脱胎于这个时代几个国家的律法,进行了重新架构,主要执法的机构便是上述三个。

对于法律的执行,江岳很强硬,有人以道德和宗法害人,只要发觉,严惩不贷,且通报全区,让这些人名誉声望扫地。

关于法律的教育宣传,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定期组织人们参加,学生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这些都带着强制性。好在这个时代既坏也好,人们太容易满足,很轻易就接受这些本就不难的法律宣传。

说完政务的主要变化,再来谈谈军队。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江岳当初制定军队军衔时,按照的是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九级军官;士官分了六级,初级士官:一级士官和二级士官,中级士官:三级士官和四级士官,高级士官:五级士官和六级士官;兵根据在部队的时间分成了两种,列兵和上等兵。

由于那时候军队人不多,只有盘古自己弄了个少将,所以一直被其他人称为将军,搞得他很不好意思,有些郁闷,听着很别扭,老是想到自己是古代那冲锋陷阵的大将。

所以在军队扩张后,他就立马给一帮人升了级,换了新装备。

现在江岳势力一共掌管五座大城,五座城池驻扎有四万多正规部队。这些是真正的战争军队,不是什么伙食班和工程兵等。如若外加这些,军队将近六万人。

但是,这五年扩军和训练,以及武器装备的改变,这只军队足够让一群人大跌眼镜,让他们见识属于热兵器时代军队的厉害。

这些部队,才是江岳能完成心中所想,最有力而重要的保证。

这里,江岳的军队施行三三制,只不过由师直接统帅到了团,而没有旅。因为构建军队不能只是步兵,还有炮兵、骑兵,还有特战小队,只是这些兵很少,分散在各地加起来也才几千人。

骑兵是弄了建制,马还是太少了,不能扩大,所以这帮打着骑兵外皮的家伙,实际成了一个新开垦出来的牧场里的马夫。

磨刀亮剑,即将是锋芒毕露之刻,这只江岳花了十五年建立起来的军队,必然引动这个时代。

八月末的风已经起了,这股风暴即将席卷天下而至!

聊完军事,谈谈最后的科研进步。

科研被江岳分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哲学,一个是自然科学。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各有交接,尤其是自然科学促进着哲学发展。

为了让这群身体健壮,精力无处宣泄的家伙们发泄,江岳搞出了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让这帮家伙尽情玩去吧。

这也是他完成了让全民思辨,都研究哲学的第一步。

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一辈未必出不了英豪,后人应当比前人更强,而不是天天说着以前多么多么厉害,现在又如何如何世风日下。

《理想国》,《对话录》,《道德经》,《理性批判》江岳他们改良了《资本论》,完善了《管理学》《易经》等等,

哲学进展不仅是在继承前人哲学之上,更在于自主创新。

以科研促进哲学发展,以众人智慧推进,在现在看来,果然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哲学进展达到如此,没能让江岳完全满意,仅是这些人就能创造如此的辉煌,那要是他的愿望达成呢?集合数百、数千万人智慧呢?

江岳不敢想象,那会如何璀璨,如何超越一切前辈先贤。

单纯哲学研究不错,自然科学研究亦是有重大进步。

医学研究人员完善中医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效果良好。

其它方面,亦是有很大的进步。像对枪炮的发展,有人根据江岳曾经说过的信息,研究出了炸药,那晚上,江岳还特意庆祝了一番,为那个炸伤了胳臂的家伙发了一大笔钱。

从此,江岳的武器慢慢要开始进入炸药时代,只是这发展仍旧需要过程。

一年前,一些在二号基地的工匠和科研者,造出了一台蒸汽机,尽管这台蒸汽机还不能制成车辆船舶,但也是动力的一个飞跃。

当晚,江岳赶到了二号基地,狠狠夸奖这十几人一番,一样发了一大笔钱。

电磁也有人按照江岳传授的知识做了实验,只是作为一只没有真正玩过发电机的工科狗,还真特么只知道原理,不知道怎么做。这只能交给一群人自主去实验,或许等到那帮初中生和高中生出来,将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五年的发展变化,让江岳很欣慰,就在上个月,江岳得到了一个关于西方的情报,默默在准备战争,整个地盘如一台机器运转,各方布置在继续,各种计划命令从参谋部发出,各处情报人员在努力收集情报,一切都在等待这五年第一次远征。

只是这远征的敌人不再是曾经的同类,而是横行无阻的野兽军团,人类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