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战争前夕

换源:

  (求推荐,求收藏,求月票,求鲜花,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清晨一早,江岳便赶到了黑风寨基地。

他五年中并没来这里几次,但每次来,他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点滴之间的变化。

黑风寨,现在作为江岳势力的中心,一切主要的行政和军事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牢牢控制着其它四座城市的发展。

其实,将黑风寨作为行政中心,只是目前的权宜之计,因为现在江岳的地盘太小,黑风寨是最适合作为管理中心的存在。一旦未来地盘扩大,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到来,黑风寨将不再适合作为行政中心。

晨起的阳光照耀城池,整座城宁静而美好,生活一切如正轨,似乎不见风雨来临前夕的模样。但在黑风寨城新建的指挥部里,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在这里,不断有命令发出,也不停有情报从远方而来。

江岳正看着地图思索,从远方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盘古集结二万大军,号称五十万,整军备马,磨刀霍霍,一路朝集结过来。

盘古大军这次集结一路,兵锋所至之处,第一站便是广袤的西伯利亚,他们要将广袤的西伯利亚城一举占领,既扩张了势力,又达到磨炼军队士气的目的。

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江岳思索的不是怎么打赢这场战争,而是打赢之后,扩张的方向。

这个扩张的方向很有讲究,不能觉得会胜利,就可以随意选择。这个时代,不会再有人比江岳对选择怎样发展更有权威,他们往往只考虑着将地盘打下,然后经营,却不懂哪一块地盘是接下来必需的,最重要的。

扩张的地方不是越富越好,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合,能弥补接下来整个势力的不足才是关键。

拿江岳现在来说,这一战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得打,必须得赢。可是要打这一仗,就得消耗各种物资,从粮食药品到钢铁炮弹,每一样都是逐渐积累的物资。

尤其是江岳势力的铁和硝石十分紧缺,这一战可能要将所有的储备全部打空。

尽管铁和硝石一直都在自行冶炼,但大多是进购,这种感觉就好比把命根子握在别人手中,睡觉都很不踏实。

思考了很久,江岳决定先将整个河南拿到手中,再向山西和陕西黑风寨发展。

这么想着,江岳在地图上圈画了几条线,这代表整个势力将要进军占领的区域。

“我们在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必须有两点要做。”

江岳才一说,在周围一直等着江岳发话的军官们精神一振,拿过纸笔在手,目光兴奋地盯着江岳。

“其一,我们要把梁赞全部拿下来。”

盘古手中基地自制的铅笔一画,众人伸过头一看,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府城而已,值得这么特意点出来吗?

有人挑眉,脸露疑问,在他们看来,胜利后应该向东边扩张,那里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适合种植,能产更多的粮,能养更多的人,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兵源。

一人张口,准备询问时,江岳已经开口解释道:“这里有很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我们急需的铁矿。大家也不想一直从外边进购吧?”

江岳最后一问,军事主官们身体俱是一震,他们也想到了这层意义,要想发展,就必须不能让人掐着你的命脉,受制于别人。

“其二,我们挨着的边境,朝南进军,一直打到高加索山为界。”

江岳用手指指着他刚才画过的一条线,地图上三个点构成了一条弯弯的曲线。众人都懂,这是江岳划定的占领黑风寨界线,不得进军超过这里。

一些人心里有些失望,他们觉得地盘还能扩大的更多,但在江岳做出决定之后,他们也知无法更改,而且这画下了地盘已经是现在的四五倍有余。

“接下来就靠你们的了,这一次我不会指挥。我只是负责划定战后的进攻路线,确定怎么样,对我们发展有利。现在交给你们了!”

江岳前爪摸头敬礼,众人神色一肃,身体站得笔直,同样给江岳行了一个军礼。江岳点了点头,没再命令什么,而是直接转身,走出了军营指挥部。

出了军营,来到黑风寨城里,江岳还是几个月以前来过一次,看到最近又新发生的变化,总是觉得一种欣喜跃然于心头。

城里不见战火来临时的焦躁不安,民众们依然如昨日一般生活,该开店的开店,该去清扫卫生的清扫卫生。工人在工坊里劳作,学生们朗朗的书声回荡在校园,一些年迈的老人坐在自家屋口,用竹条编织着箩筐,也在为自己的家里补贴一点家用。

他们的脸上很从容,似乎看不到对战争将至的恐惧。要知道,在几天前,行政人员们就将盘古出动大军前来的消息通报给了全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啊!

这些人在有时,还一脸正经地告诉周边的人,铁骑是如何如何强大,盘古大军是多么多么不可抗衡。

如果是那些来自黑风寨的人这样说,还有理可循,可那些来自的商人,几乎就没几人见过真正的军队,但也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自己亲眼目睹一般。

在他们描述里,铁骑个个如天神下凡,不但身高体壮,还力大如牛,箭法神准,能射落天上飞过的穹鹰,并且刀枪不入,纵横天下,莫有敌手。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宣扬中,盘古大军十分的残暴血腥,稍有差池,便将整座城池屠得血流成河。

事实,他们说的有些没有错,铁骑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骑兵,生来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骑射怎能不强?军队也是当今世界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强横,他们凶残,他们进攻的土地,将都变成他们的牧场。

曾有军屠城的故事,在这个世界,那便是真实的历史。军队喜欢屠城,他们高兴也屠,不高兴也屠,全凭主将的喜好心情,这只军队实则是一群野兽,一群草原上的狼。

他们很强大,不然打不下那么辽阔的土地,灭了这么多国,屠了这么多城,抢掠了那么多宝贝。可惜的是,在这个本应是他们纵横驰骋的世纪。

论单兵战斗能力,江岳的军队依靠现代的训练方式,近现代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情报获取和军事指挥系统,江岳的军队足以击败一切这个时代的敌人。

江岳军队在这个时代近乎就是无敌的存在,一共十五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部队,终于要让世人真正地震惊。

看着盘古紧张有序的指挥调度大军,一条条命令飞速传递出去,参谋们忙忙碌碌,江岳的思绪又回到了过去,回忆着上一次文明的得与失……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以正统自居,是强大的象征。而中原王朝一般都盘踞在北方,北方人口多,经济发达,所以北方向南打叫南征,征讨弱小的一方,称之为征。

南方政权难道就甘愿束手待毙吗?当然也不甘愿,他们有时候也会选择向北进攻,讨伐中原王朝,所以南方向北打叫做北伐。一般来说,强大便是有罪,讨伐比自己强悍的对手,称之为伐,所以就有了北伐。

历史上的南征屡屡得逞,而北伐却少有成功。

南征在历史上,是最常见的。一般政权在征服了北方以后,也就占据了天下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地盘。这个时候他们想要一统天下,就显得容易得多。

为什么?因为他们手里的资源比较多,在相同发展的情况下,中原王朝的发展速度也比南方快得多。所以中原王朝占据了夺取天下的天然优势。

南方政权也不是一无是处,否则也建立不起来一个政权。他们最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天堑。比如说东南地区的长江天堑,西南地区的山地天堑,这都是比较难征服的。

不过综合实力来看,北方政权,征服南方政权,要相对容易一些。毕竟资源这一块儿,南方是存在硬伤的。南征胜利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我们最熟悉的南征,当然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了。魏蜀吴三国本来是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这种状态长达50年左右的时间。

东吴凭借长江天堑,蜀汉凭借山沟沟,长期和中原王朝曹魏抗争。可是时间长了以后,曹魏的发展,那是蜀汉和东吴比不上的。

所以曹魏在司马昭的带领下,向西南地区进军,灭了蜀汉帝国。十多年后,又在司马炎的领导下,南征灭了东吴帝国,实现了大一统状态。

隋文帝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以后,建立了大隋王朝。在稳定北方中原王朝后,他们也打算着手解决南方的问题。

南方和北方当时已经对峙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个时候隋文帝所面对的,就是南朝陈国。

这是一个由陈霸先建立的王朝,此时陈叔宝当政。这哥们不思进取,从来没想过北伐,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结果问题来了,隋文帝命令儿子杨广挂帅,所有大隋朝的武将各显神通,大军南征一举灭了陈国,隋朝也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重任。

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王朝的将军,后周世宗柴荣去世以后,年幼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索性就篡夺了柴宗训的皇位,建立了宋朝。

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所篡夺的后周政权,本来就是北方中原王朝。宋朝建立以后,更是将北方的对手逐一消灭,此后便考虑到了南征。

赵匡胤所面临的南征对手有点多,因为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到处是政权。赵匡胤便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等政权,又招降了吴越,征服了南唐。

虽说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还没拿回来,但是宋朝在赵匡胤一番南征的操作之下,基本保证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大一统局面。

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能拿得出手的北伐,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由此可见南方政权想要一统江山,到底有多困难。

刘裕北伐。刘裕是南朝宋国的建立者,这哥们号称皇帝收割机,看到皇帝就杀,一辈子解决了6位皇帝的小命,继而才建立了南朝宋。

当时他还是东晋主帅的时候,曾经带领大军北伐,一路上击败后秦、北魏的军队,攻占了洛阳和长安,一度收复中原地区。

可惜这个时候他的核心主政大臣刘穆之去世了,他不得不回来登基称帝,从而失去了北伐的成果。不过当初的北伐是相当成功的,毕竟当时大北方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下。

朱元璋北伐。这个就比较有名气了,朱元璋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一统南方后,便着手开始北伐之路。他派遣徐达作为北伐军主帅。

徐达实在是厉害,一口气打到了大都,攻占了元朝的大部分地盘,成功将蒙古军队赶出了长城,完成了大明王朝大一统的局面。

这次北伐也很成功,徐达征战能力很强是一方面,元朝的内乱是另外一方面原因。当时的元顺帝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朝廷,甚至连太子都跟他对着干了。

两次北伐的胜利,纯属侥幸。

刘裕北伐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北方依旧处于南北朝混乱的局面当中。五胡乱华以后,其实北方存在若干小的诸侯国。这些国家互相争斗,压根就没有同气连枝对付刘裕,所以才让刘裕占了便宜。

至于朱元璋的北伐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元朝内部出现了严重内乱,此起彼伏的叛乱,使得元朝元气大伤,根本就没有跟徐达大战一场的能力。

除了这两次北伐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成功的北伐案例了。近代史咱们不能扯,由此可见北伐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相对来说南征可就幸运多了。

历史证明,只要北方中原王朝处于大一统状态,那么南方的小朝廷就很难北伐推翻中原王朝。

征和伐其实意义是不同的。

征一般是攻打弱小的势力,而伐则是攻打邪恶的势力。自古以来,文人这样的弱势群体会将实力强大的一方,看成邪恶势力,所以对付他们则是用伐。

比如说曹魏本来和蜀汉、东吴一样,没什么好与坏的区别,大家都是军阀集团罢了。可是在文人笔下,强大的曹魏就成了邪恶的一方,你说亏不亏?

至于征,则对付的是弱小的力量。这些力量因为不够强大,无法应付强大王朝的武力攻占,所以成为了文人笔下的弱势群体,惹人心疼,比如说蜀汉就是这么个情况。”

江岳的思绪回到当下,孤独的漫步在黑风寨的街道上,当初这里是多么的荒凉,如今这里是多么的繁华。江岳虎啸一般朗读者前世仓央嘉措的诗: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远处,一个少女亭亭玉立,目视着这孤独的老虎漫步在街头,听到这优美的诗歌,自然是不知道史森明是布达拉宫,也不知道如来玛吉阿米又是什么东东,只是被这忧伤的情绪所感动,这女孩就是这一世的惜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