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采也是一愣,显然没料到皇帝竟知晓自己这个区区千户的名字:“圣上……知道卑职?”
朱由检重重点头,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当然!你的名字,朕会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这一刻,朱由检心中稍慰:锦衣卫,终究还是有血性忠勇之士!非尽是酒囊饭袋!
高文采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看重弄得有些局促,持弓作揖道:“卑职微末之功,实不敢当圣上如此挂怀,让圣上见笑了。”
“朕心中唯有感激,何来见笑之说!”朱由检翻身下马,亲自上前,用力拍了拍高文采的肩膀,目光深邃,“爱卿方才那一箭,迅若惊雷,稳如磐石。论骑射武艺,纵是昔日的卢太师(卢象升),恐亦不过如此!”
提及卢象升,朱由检脸上浮现深深的痛悔与自责:“朕当年……唉,误信谗言,致使卢太师孤立无援,战死巨鹿!大明痛失擎天之柱!每每思及此事,朕常痛彻心扉,夜不能寐……”
他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落在高文采刚毅的脸上,充满了期许,“然今日,目睹爱卿神技,朕心甚慰!大明虽失一柱石,但后继有人!朕今夜,或可稍得安枕矣!”
高文采闻言,遽然色变,慌忙滚鞍下马,伏地长揖,声音带着惶恐与激动:“陛下!臣惶恐!臣不过一介从五品锦衣卫千户,于国未有尺寸之功,安敢当陛下如此厚誉?更万万不敢与先太师卢公相提并论!陛下折煞微臣了!”
皇帝竟将他比作卢象升,这简直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评价。
“爱卿请起!”朱由检俯身,亲手将高文采扶起,凝视着他的眼睛,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任,“卿今日虽官职不高,然朕观卿胆识、武艺、忠义,皆乃栋梁之器!他日成就,必不在卢公之下!对此,朕深信不疑!”
值此生死存亡、人心浮动之际,朱由检深知必须牢牢抓住一切机会,给这些愿意追随他的忠勇之士灌注信念。
无论这“心灵鸡汤”最终效果如何,灌下去总比不灌强!
万一……眼前这位高文采,真能成长为下一个卢象升呢?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高文采已是激动得浑身微颤,虎目含光,抱拳的手都有些发抖。
一旁目睹此景的吴麟征、孟兆祥等文臣,心中亦不免掀起波澜。
自京师陷落、流贼入城以来,他们眼中的圣上,仿佛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不仅突然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洞察力和决断力(知兵),性情也似乎不再如往日那般刻薄猜忌,遇事更是沉稳如山,临阵指挥若定,甚至敢于亲冒矢石!
种种迹象,竟隐隐透出一种太祖、成祖再临人世的雄主气象!
州衙内的零星抵抗很快被肃清。
重伤垂危的锦衣卫都指挥同知王国兴,被家丁抬到了朱由检面前。
“圣……圣上……”王国兴气息奄奄,挣扎着想坐起身,“老臣……老臣怕是不中用了……不能再……侍奉君前……”
“爱卿莫动!”朱由检俯身按住他,温言宽慰,“卿乃国之干城,定能挺过此关!此去关中,千里迢迢,朕还需仰仗爱卿护持周全!”
王国兴艰难地摇了摇头,脸上突然泛起一阵异样的潮红(回光返照),眼中却爆发出明亮的光彩,他望着朱由检,竟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老臣……是不成了。然……然能在临死之前,得见圣上……龙章凤姿,英武果决,重现太祖、成祖之气象……老臣……死而无憾!纵是到了九泉之下,见了神宗、光宗、熹宗几位先帝……老臣也能挺直腰杆,告诉他们……我大明……中兴有望!社稷……后继有人!”
原来,这位王国兴竟是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老臣,早在万历年间便已是锦衣卫指挥同知!
言毕,王国兴头一歪,撒手而去。
朱由检望着这位老臣的遗容,沉默片刻,轻叹一声,转头对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肃然道:“忠臣已逝,忠魂长存!王大伴,替朕记下:追赠王国兴为昌平伯,世袭罔替!荫其一子为锦衣卫千户,世职!”
一个勋爵头衔,一份世袭官职,于朝廷而言不过是一纸诏书,却足以在此时此刻,收买无数人心。
朱由检目光扫过在场的高文采、李若琏以及其他锦衣卫将士,果然看到他们脸上神情震动,眼中流露出感激、振奋与愈发坚定的忠诚。
朱由检心中了然。
这个时代,或许有少数胸怀天下的士人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境界。
但对于绝大多数武人以及相当一部分文人而言,他们最朴素、最现实的理想,便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朝廷若能满足他们这份最根本的诉求,他们便甘愿将这一腔热血、一条性命,卖给朝廷!
此刻,除了虚无缥缈的忠君爱国,这碗“鸡汤”和这份实实在在的恩荫,便是维系这支逃亡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绳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