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李自成要招降吴三桂!

换源:

  李年连忙岔开话题:“兄长,这与崇祯老儿何干?”

“如何无关?”李岩反问道,“你们难道未察觉,崇祯眼下的处境,与当年主上遁入商洛山时,何其相似!”

“唔……我明白了!”李年恍然大悟,“兄长是说,崇祯这几百骑兵,只要往燕山那无边无际的沟沟壑壑里一钻,任我大顺军有千军万马,也如同拳头打跳蚤,无处着力!”

“正是此理!”李岩颔首,“一旦进入燕山腹地,兵少,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优势!便于隐匿,机动灵活。”

“可是兄长,即便如此,还是不对啊。”李年仍有疑虑,“当年主上遁入商洛山,是为韬光养晦,静待时局变化。崇祯老儿躲进燕山又能如何?我大顺朝根基已立,非摇摇欲坠的伪明可比,岂会再给他翻盘之机?”

李牟也道:“没错,他还能在深山老林里躲一辈子不成?”

“你们……太过乐观了。”李岩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眼下局势,远未尘埃落定!最大的变数,首推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及其关宁军!关外,更有如狼似虎的建奴虎视眈眈!天下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这倒也是……”李年不得不承认。

“所以,我才要星夜兼程,赶往古北口!”李岩目光投向北方起伏的山峦,“古北口乃进入燕山腹地的咽喉要道之一。若天佑我大顺,或许能在此地将崇祯残部截个正着!即便未能截住,以崇祯目前处境,其最终目标,极可能是出古北口与关宁军会合!我们只需扼守此咽喉要道,以逸待劳,定能将其擒获!”

“明白了!”李牟精神一振,大笑道,“任他崇祯老儿奸猾似鬼,此番也休想逃出兄长您的掌心!”

……

紫禁城,乾清宫。

殿内气氛凝重。

“哼!”李自成一掌拍在御案上,震得笔砚乱跳,“管他崇祯是真傻还是假痴,既然他自投死路,朕便成全他!”

他眼中厉色一闪,决然下令:“即刻派出六百里加急飞骑!诏令李友、李岩二部,火速北上,合围昌平两翼!再命谷英率两千轻骑,即刻出发,会同李友、李岩,务必给朕生擒崇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臣遵旨!”新任兵政府左侍郎左懋泰不敢怠慢,躬身领命,匆匆退出大殿草拟诏书。

处理完追剿崇祯之事,李自成转向更棘手的难题,问计于牛金星与宋献策:“丞相、左军师,吴三桂那数万关宁军,是战,是和?当如何定夺?”

宋献策捋须道:“属下以为,若能招抚,利大于弊。”

牛金星则持审慎态度:“然则吴三桂非唐通、白广恩、张天琳等辈可比。关宁军乃百战精锐,实力远在宣府、大同诸镇之上,桀骜难驯。”

宋献策坚持己见:“正因其兵强马壮,更应力求招抚。一旦成功,不仅可得一支抵御建奴的生力军,更能给江南观望的左良玉、刘泽清等明军巨镇吃下一颗定心丸!将来我大顺平定江南,必能事半功倍,阻力大减!”

“左军师所言,甚合朕意!”李自成权衡利弊,最终拍板,“那就全力招抚!”

牛金星见主上意决,补充道:“既行招抚,当派遣数员降将为使,以示诚意。吴三桂见主上厚待前明降将,委以重任,必能消其疑虑,安心归顺。”

“善!”李自成点头,“就命白广恩、唐通持朕诏书,速往永平府招抚吴三桂。另……拨付库银四万两,以为犒军之资。”说出“四万两”时,李自成自己也觉得有些寒酸,但大顺国库空虚,实难拿出更多。

宋献策眼中精光一闪,献策道:“主上,吴三桂之父吴襄,现正羁押于京师。不如令其亲笔修书一封,晓谕其子归顺新朝。此家书之效,或可抵十万白银!”

李自成闻言大喜:“妙计!就依左军师之言!速速办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