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游船

换源:

  郑冉冉待在书房里,除了在书上写字,她还是看了、找人问了点东西的。

比如上次吴茜在聊天时提起的《孟子》,她发现只有原文却没有注释文,看得半知半解。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不懂的就往簿子上写,然后看看下次问问吴茜。

这算是她在寒山寺外第二次这么悠闲地渡过独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候她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

这两天里,郑冉冉又收到两人的信,主要内容还是对囤药的事情表示充分的肯定,以及秋日游湖就定在她说的时间。

那郑冉冉回的信,就只有具体时间地点,在碧波湖的上午9点左右。

那两个庄子也让红玉去看了,都不怎么样,但怎么说呢,想着可能还有块地,于是还留了一个。

郑冉冉数了数,自己手上不能动的就是杨易给的银票,其他的陪嫁的首饰和大件不能动,变卖一下到手四千八百六十九两三钱。

还能在府上领月钱,要是日常开销不大基本上就够。

而且还有一件好事,就是府上终于有教骑马的燕师傅傅了。

郑冉冉喊上红玉,“走吧,去学骑马!”

“好啊冉冉。”

窗外,湛蓝天空好似一块澄澈的蓝宝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照在庭院中的石板路上,折射出暖烘烘的光晕。

马场里,那匹枣红色骏马正欢快奔腾,矫健的身姿在日光下泛着迷人的光泽,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金色光线中肆意飞舞。

郑冉冉看着马上的骑装女子,身姿飒爽,动作有种特别的美感,立刻海豹鼓掌,“好!太厉害了!”

红玉也是同款海豹鼓掌,“这燕师傅傅看着年级不大,也太厉害了!”

这燕师傅傅看到了在围栏外的两人,立刻从马上下来,她身着一袭黑色骑装,剪裁合身,勾勒出她挺拔的身姿,腰间系着一条深棕色牛皮腰带,上面挂着一柄马鞭。眼神如鹰隼般锐利,透着专业与严厉。

她把马拴好,然后快步走到人面前行礼,“牧马女燕娘拜见三少夫人。”

郑冉冉看她行的不是女子礼,只觉得这人可真是选得特别好,“快起快起,燕师傅不必多礼。”

“谢三少夫人。”

燕娘起身后目光在两人身上上下打量,却发现郑冉冉并未身着骑装,反倒是身边的人衣着规范,她不解地问:“三少夫人,这位小姐是?”

红玉立刻摆手,“燕师傅你误会了,我不是什么小姐,我是三少夫人的婢女,名唤红玉。”

燕娘只觉得面前这个婢女神情自若,颇有几分官家小姐里的落落大方,和这府上的其他女侍很不一样,心想这小女子即使是个婢女怕也是很得脸的那个了。

“三少夫人恕罪,是燕娘眼拙了。”

“无事。”郑冉冉拍拍身边的人,笑眯眯地说,“这几日我身体抱恙,燕师傅就先教教红玉。”

“愿听三少夫人吩咐。”

燕娘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她走到那匹高大的骏马旁,抬手轻轻抚摸着马鬃,动作轻柔,宛如在安抚一个亲密的伙伴,然后指着马的各个部位,耐心地向红玉介绍:“这是马鬃,顺滑柔软,可别小瞧它,能帮马儿散热;这是马鞍,制作讲究,关乎你骑行时的舒适与安全;这是缰绳,是你与马沟通的关键。你要记住,与马相处,首先要取得它的信任,马通人性,你真心待它,它也会回报你忠诚。”

红玉认真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马,像是要把马的每一处细节都刻在脑海里,时不时点头应和,嘴里还重复着燕娘的话:“马鬃、马鞍、缰绳……要取得信任。”

郑冉冉在旁边也听的仔细,心想这专业就是不一样,比杨易那个总是夹带私货的可强太多了。

接着燕娘开始教红玉如何上马,她走到马身一侧,动作轻盈流畅,先是伸手轻轻拍了拍马的脖颈,似乎在跟马打招呼。

然后一只脚稳稳地踩住马镫,身体微微前倾,另一只手抓住马鞍,用力一蹬,便稳稳地跨坐在马背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

郑冉冉眼睛一亮,怕惊到马小声地夸:“燕师傅的动作也太漂亮了。”

红玉看着就更欢喜了,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靠近马,可刚一抬手,马便不安地甩了甩头,鼻孔里喷出粗气,吓得红玉连忙后退。

“别怕,慢慢来。”燕娘在马背上鼓励道,声音温和了许多,“你先轻轻抚摸它,跟它说说话,让它熟悉你的气息。马能感知你的情绪,你放松些,它也会放松。”

红玉深吸一口气,胸脯剧烈起伏,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郑冉冉看到了也是举起手小声鼓励,“红玉加油,红玉最棒!”

听到这些话,红玉再次走近马,伸出手,手还有些微微颤抖,轻轻抚摸着马的脖子,轻声说道:“我叫红玉,你别怕。”

马似乎感受到了红玉的温柔,原本不安的耳朵渐渐放松下来,身体也不再乱动。

红玉抓住机会,按照燕娘教的方法,一只脚踩住马镫,用力一蹬,成功上了马。可还没等她坐稳,马突然小步跑了起来,红玉顿时慌了神,双手紧紧抓住缰绳,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身体左右摇晃,像是狂风中的一片落叶,随时可能被吹落。

“别慌,稳住身体,用缰绳控制马的方向!”燕娘在一旁大声喊道,一边策马靠近红玉,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状况。

红玉努力镇定下来,脑海里回忆着燕娘的教导,按照指示,轻轻拉了拉缰绳,嘴里还吆喝着:“吁,慢点儿。”

马果然慢慢停下来,红玉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我做到了,少夫人!”

郑冉冉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我就知道红玉是最棒的,多练几次,你会更熟练。”

红玉点点头,她骑着马一个激灵,红玉整个人从上面溜下去,摔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

郑冉冉急切地说:“燕师傅,你快去看看!”

燕娘从马上下来小跑过去,将红玉扶起,“怎么样,受伤了吗?”

红玉摸了摸屁股,脸上还带着笑,“燕师傅,我没事,还能继续练。”

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就是磕碰,燕娘看着红玉坚定的眼神,眼中满是赞赏,“好,有这股子劲头,不愁学不会。”

郑冉冉站在马场外面看着人学习,自己心里也痒痒的,不过也就想想。

时间一下子就到了约定游湖的时间,依旧是先去请安,吃完饭就和婆婆打了声招呼出门。

“那你记得多穿衣,秋日湖边寒凉。”

“知道了娘,儿媳这就走了。”

“润喉糖带了吗?”

“带了,娘你放心吧。”

看着往外走的人,崔柳新摇摇头,“到底还是小孩子心性,贪玩。”

花嬷嬷在旁边笑,“那还不是夫人你喜欢。”

看见马车上朝着自己挥手的郑冉冉,崔柳新也伸出手挥了挥,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后又赶紧缩回。

她看了看空荡荡的府邸,又叹道:“算了,三儿怕是也待不长久,她能活泼些也好。”

秋日好晴朗,正是好风光,马车一路稳稳到达碧波湖。

郑冉冉一下车就看见了这湖上美景,原谅她没读多少诗词歌赋,面对着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以及上面各有特色的画舫,真的是好!美!

红玉也是没见过这么宽阔的湖,只感叹了一句:“好大!”

“好漂亮!”

“好好看!”

“好多船!”

春和、夏雨、秋露同样也没见过,这碧波湖里杨府太远,要是雇一辆牛车的话至少要花个三钱银子,她们每月才八钱十吊铜钱,而且一来一回也费时间。

郑冉冉听到这话心里摇摇头,都是她这个榜样没做好,天天不好好学习,看来小院的扫盲班结束以后还得再添点别的了。

郑冉冉看了一眼周围,发现居然只有自己一辆马车,估计是大家都不太想早上起来游湖。

郑冉冉想了想这么多人,加上韩七七和吴茜身边的人,也得十个左右,“走走走,咱们去挑大点的画舫。”

红玉去找了岸上的好几个船家,一问:“这画舫有十人左右的吗?”

船家:“小女子,我们有八、十二人的,再大的也有,你想要那种?”

“十二人的,怎么收费?”

“我们按时辰收费的,十二人画舫半个时辰一两银子两钱,满一刻钟不满半个时辰按半个时辰收费,也可以包天的,半天5两,一天9两。”

“若是中午不归家,船上可有吃食?”

“有的有的,这上面吃食自然是有的,十二人的画舫一餐只需7钱。”

“都有些什么?”

“香茶,果子,还有十二人份的饭菜,主食是米饭,三荤有鱼有鸡,三素看时节,都是些家常的青菜。”

红玉转了转脑袋,想着今天中午是不回府的,玩三个时辰加上一餐饭便是7两9钱银子,想来还是包一天最划算。

其他三人听懂了,才发现原来算术居然这么有用。不过这画舫真是贵,一餐饭就得7钱。

郑冉冉停了这些解释,点点头,“那就包一天。”

付钱的时候特别肉疼,毕竟府上给她的月钱也才4两3钱。郑冉冉想着难怪婆婆得置办那好些产业,真是处处都要花钱啊!

那船家也在旁边听了红玉的算术,只觉得头昏脑涨。想来果然是大户人家里的女侍,连这算术都这么精通,当个账房女使也是可以的。

就在她们几个说话时,韩七七和吴茜都已经到了,从马车上的布帘处望过去。

“没想到啊没想到,”韩七七一脸惊讶,“就连身边的小丫头也这么精通算术。”

“是厉害。”吴茜也是觉得算术居然这么有用,她平时就不爱这些,难怪母亲总是要她学着管理铺子这些。

郑冉冉看到了马车上的两人,立刻喊道:“七七、茜茜,你们快来。”

一行十一人,上了画舫还留有空间,正好各自挑个喜欢的位置观看风景。

船家看见人都上了,于是喊着:“游船喽——”

一艘描红摹金的画舫从岸边驶离,如同这碧波上的一朵花,随着湖水荡漾开。

郑冉冉还是第一次坐船,她看着越来越远的岸边,发现这湖上风光真是不错,“美啊!”

韩七七噗呲一声笑出来,“我还以为你这是能说出什么好词呢。”

“这叫直抒胸臆,难道不美吗?”

吴茜看着身边这两人,也笑,“大俗即大雅,美!”

三人各自看看,全都哈哈笑起来。

而其他人也都不拘着,想看什么看什么,还能搬个躺椅在外面晒晒日光。只有一点,不许靠近三人。

这画舫是有包厢的,房间里面摆两个大小圆桌。

郑冉冉开口直入主题,“上次的事,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还能怎么想?”韩七七眼中冒出亮光,“不是都说了,拼一把,我的商队都准备好了。”

吴茜抿了一口茶,“我已经把地契转给七七了。”

“这么快?”郑冉冉没想到两人这么果断,同样也说,“银子我都准备好了,四千八百两。”

“我先说好,生意是生意,交情是交情。”韩七七直接拿出四份文书,“这份文书你们先看看,我们每人一份,剩下的我们三一起去官府留底。”

看到人拿出文书的时候,郑冉冉就又被韩七七这手给惊讶到了,等到仔细看文书上的内容,那真是佩服得不行。

这不是什么合同,而是借条,内容大概就是韩七七欠两个人五万两银子。

“我当然是很相信咱们之间的关系,”韩七七很是老道地说,“我们三情况特殊,你们都不方便出面,而我虽然可以,但是你们也知道我家那一帮子人。”

“其他事没什么,就是对钱特别灵,万一被被盯上,你们也不至于亏本。”

郑冉冉怎么会听不出这事主要是为她考虑,吴茜不管是从身份还是两人的亲戚关系上来说,怎么也不会吃亏。

吴茜也点点头,“先小人后君子。”

“我说,你们也太谨慎了。”

“这算什么,我韩七七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不仅是生意,还有朋友。”

韩七七把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分下去,商队成员名单、采购药材种类清单、以及钱款去向的梳理。

虽然没创过业,但郑冉冉好歹看过不少职场类电视剧,觉得这份资料也太像是投资计划书了。

“我自己能能支用的还有五千两,这支商队的卖身契都在我手上。我对药材不是很懂,所以只列了有价值的药材种类,这部分我们可以说说。”

“钱款的去向都在上面,具体多少每个月我都会给你们看账本,还有每人持有股金多少,这个也得说说。”

这话说完后,吴茜和郑冉冉都在仔细看这几分手写的资料,等到快半个时辰才算是了解完。

韩七七放下手里果子,“所以,我们可以开始讨论了吗?”

“可以!”

“嗯,好。”

郑冉冉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资料,一本特别厚的药材书加上她自己做的笔记,“商队我没什么,就是这个购买药材的种类,我们可以先聊聊。”

吴茜:“商队我也没问题。”

“可以,那我们讨论购买药材的种类。”

三人会议第一场,论购买药材的种类,现在开始讨论。

郑冉冉说:“我觉得你写的清单上太多太杂,而且为什么要加上人参?”

“人参不是吊命的吗?”韩七七一推手,“而且人参价值很高,好的人参一两能抵10金。”

“那我问你,你觉得会买人参的是谁啊?”

“嗯……”

吴茜举手,“我知道,《潜夫论・思贤篇》中记载‘夫治不得真贤,譬犹病不得良医也,治病当得真人参’,说明人参和人才一样珍贵。”

“说得太对了。”郑冉冉啪啪啪地鼓掌,喝了一口茶润嗓,“买人参的就那些人,他们会出生入死的概率不大。再加上咱们那点钱还不够买十根人参的,所以这个不行。”

“而且我看了药材书,还去了药铺问过,有些药材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炮制,储存条件也有不同。”

韩七七拿起那本药材书看,“所以,我们应该选疗伤效果好、价格相对低、加工相对简单、易储存的药材。”

“我先从书上选了一批有关的药材,”郑冉冉再把自己的笔记亮出来,“这些是我在药铺记下的药材价格,我还问了大夫,他们治疗大伤口、伤寒,并且在恢复身体上用得最多的是哪些。”

“从价格低到高、存储容易到难、效果高到低、药材需要加工的简单到复杂这个方面进行排序。”

“所以我选了这几类,”郑冉冉拿出一张笔记,“艾叶、金银花、黄芪、黄莲、三七。”

两人听完都愣了把这些纸都用东西压住摆在桌面上,两个人全都转着圈地看。

韩七七忽然拍了下桌子,“这些药选得妙啊,不仅是在药方里用得频繁,而且这些单独用就有效果。”

吴茜看了看,忽然说道:“古语有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郑冉冉看了看他们的表情,很是得意地想着自己可是下足了功夫,“所以,你们觉得选这些药材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

“嗯,可以。”

韩七七再补充一点,“除了艾叶和金银花这两样连京城郊外都有,但其他三样却不多见。”

郑冉冉却说:“这不就得靠你的商队了吗。”

吴茜加一句:“边关距离京城约有五千里。”

“路途遥远,我会注意的,”韩七七点着脑袋,“放心,商队不就是走南闯北嘛。”

“所以要开始谈股金吗?”

“同意!”

“好。”

三人会议第二场,关于每人持有股金多少,现在开始讨论。

韩七七首先提:“3人平分。”

郑冉冉:“同意。”

“同意。”吴茜思索了一会,又继续说,“我有一个条件,如果你们答应,我可以把股金分给你们。”

郑冉冉一愣,估计就是上次的那件事,她点头,“你说。”

“商人逐利,天经地义,但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吴茜抿了抿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没有国便不会有我们。”

“情愿一切心思皆为泡影。”韩七七和郑冉冉一致表态,“若是囤货居奇那便是见利忘义,我们定会毁家纾难,绝不做那等见利忘义之辈。”

终于三人会议结束,最后这一点她们写进了股金合约里,也深深写进了自己的心里。

而在画舫外的一群女孩则坐在外面,带着各自的心情。

红玉被韩小姐的侍女金荷、银莲缠着,她笑着说,“除了算术,我家少夫人还教我骑马呢。”

金荷银莲对视一眼,接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羡慕,于是缠着人闹,“红玉妹妹,你讲讲骑马是什么样的感觉吧,是不是要花老些钱呢?”

“哎呀,骑马很好玩,应该是要花不少钱。”

春和、夏雨、秋露正聚在一起看那些连绵不断的岸上铺子,一个个说了些乐得很。她们招呼站在离包厢最远的莺歌和燕语,想让对方跟着一起聊。

莺歌和燕语同时看了一眼包厢,随后也走了过去。

这一说就是半天,中午在船家的呼唤声中到了午饭时间。

三人坐小圆桌,另七人坐大圆桌,正好是个花团锦簇的模样。

宋阿婶一看,直夸:“真是个天女下凡,好不热闹。”

郑冉冉被这句话给逗笑了,一口鲜鱼差点喷出来,“阿婶,你别逗我们了。”

“怎么会是逗呢,多好看啊,简直和唱的一样。”

吴茜眨眨眼睛,“怎么会和唱的一样?”

“就是我们渔歌里的呀。”宋阿婶一喊,“阿依嘞,天仙美哩个美唉——”

这一句真是悠长、甜腻的渔歌,带着特别的淳朴气息。

韩七七停了点点头,“好听,这渔歌也太好听了。”

郑冉冉也开始助兴,“来一个,宋阿婶,来一个!”

渐渐地,另外一桌的女孩们也喊:“宋阿婶,来一个!”

宋阿婶听得嘴角咧开,她的眼角带着细密的、深刻的纹路,让人不禁去想原来岁月有痕。

“阿依嘞,天仙美哩个美唉——”站在画舫外划船的宋阿叔也听到了,他用有些粗浑的嗓音在唱,“美哩个美唉——”

“美哩个美唉——”宋阿婶也开口,她的声音带着特有女性婉转,“好似月牙倒映水哎——”

“倒映水哎……”

在这碧绿的湖水上,一艘画舫在其上飘荡,传出的歌声悠悠扬扬。

里面的人吃着、笑着、唱着,比起水里的游鱼更多几分快乐。

郑冉冉用心记着这一幕,她知道自己很快活。

中午的时光是短暂的,几个人吃完、闹完总有休憩的时刻。

在包厢内的是有些玩累躺睡的六个丫头,而在画舫外的是三人还有莺歌和燕语。

郑冉冉在躺椅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看着外面画似的,小声地说:“茜茜,你懂得可真多,那些话说得我一愣一愣的。”

“有吗?”吴茜也躺着,“我只是看的书比较多,比较杂。”

“只是?比较?”韩七七撑着脑袋酝酿睡意,一字一顿地说,“姨夫书房里的书你都快翻遍了吧?”

“也没有,只翻了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郑冉冉觉得太厉害了,一个丞相的书房,怎么想都小不到哪去,这阅读量简直太恐怖了。

“你知道我在相府初见你的时候,还以为你是个傻瓜呢,只会盯着那些书猛瞧。”

“我只是觉得,比起出去玩,我还是更喜欢读书。”吴茜记起那些时光,只说,“但我父亲不喜我读书。”

“为什么?”郑冉冉暗搓搓地开口,“难道就因为你是女子?”

“不是。”吴茜闭上眼睛,她的思绪徜徉在那旧日时光,“父亲说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我生来便沉于书中,未经世务者,入谷无返。”

郑冉冉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说让你多出去走动走动?”

韩七七噗呲一声,“哈哈,姨夫是怕她看多了书,直接出家了!”

“啊?”

“我可记得当时姨夫可担心了,让我去哪都带着她。”韩七七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闭着眼睛说,“当时我就在想,这木头可真不好带,都跟不了商队了。”

郑冉冉有点惊讶,“七七,你小时候就跟着商队了吗?”

“是啊,你是不知道,京城以外的风光有多美。”韩七七嘴角弯出一个弧度,“山河湖海之大,人太微小,像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郑冉冉听着听着,看看天,湛蓝的天空上有朵朵白云。她躺在画舫的躺椅上,感受着船身在微微摇摆,她似乎也能察觉到那种自在。

吴茜也闭上眼睛,“冉冉,你呢?”

“我?”郑冉冉缓缓闭上眼睛,这些时光太美好,让她不想忘记,“我觉得很快乐。”

说完后,三人都弯起了嘴角,随后入梦。莺歌和燕语发现了,拿着三件披风过来,盖在她们的身上。

静静的时光流淌在碧波湖之上,如梦似幻。

最先醒过来的是包厢里的六个丫头,她们从里面出来时,就发现外面的五个。

红玉让莺歌和燕语进去休息,她们来接替两人照顾着。

最后在这一轮一换中,三人都渐渐从躺椅上睁开眼。

外面的天空微微被染成了橘黄,而附近的画舫也多了,一艘一艘各有千秋。

郑冉冉不知道自己居然睡了这么久,厚厚的披风下,手脚都是暖的。

宋阿婶送上一户热茶,“秋风一过,嘴里就燥燥的,喝口水哩。”

三人看着对方,脸上都带笑,接过热茶解解渴,随后又进了包厢内讨论。

红玉拿着柑子吃一口,把手上的皮丢进水里,看一条两条的鱼会不会发现。

“你说这鱼会不会睡觉啊?”

“会吧,我看那些猫猫狗狗都要睡觉的。”

“那他们不动,岂不是沉底了?”

“这有什么,不要被人发现就好了,鱼又不会溺水。”

“哎,是哦。”

……

直到天空微微透着沉静的蓝色,莺歌和燕语才去敲门,“小姐,时辰到了。”

两人等了一会,房门就直接被打开了。

红玉看到了人出来,去找船家,“阿叔,我们回岸上吧。”

“好哩,我们回岸上咯——”

画舫像条游鱼般避开接二连三的其他,很轻巧地就到了岸。

郑冉冉和两人告别,坐上马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