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今日儿子有事求见。”
“娘,儿媳也有事要求见。”
坐在暖房里的崔柳新正喝着热茶,听到外面的声音也只是沉默着,直到杯中一盏茶喝尽也不为所动。
花嬷嬷站在一旁有些心疼外面站着的两人,开口劝到:“夫人,这外面天寒地冻的,不如先让三少爷、三少夫人回去吧。”
“回去?”崔柳新重重地把茶盏放在桌上,“他们若是能轻易回去,就不会日日过来有事求见了。”
花嬷嬷:“那夫人,老奴去给他们去几个火盆手炉来?”
“行了,就你心疼这两个混不吝的。”
“夫人可折煞老奴了,这不是日夜看着夫人心疼三少爷、三少夫人嘛。”
“就你会说。”崔柳新看着房外两个还杵着的身影,“承忆和顺兴去了边关,我是日日忧心,你说说这一家人怎么就非得七零八落的。”
“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是好儿郎,大少夫人和二少夫人也是好的,三少爷和三少夫人自是不差。”
“都说京城里的杨家儿郎好,但那些个夫人全都避之如蛇蝎。”崔柳新想起那些话心就痛,“哪个好人家愿意把自家如珠如宝的女儿嫁过来,说不定哪一天就守活寡了。”
“夫人,大夫可说了,让夫人你切勿忧心伤神。”
崔柳新不语,其实不说自己三个儿子,就是自家夫君也是如此,不然她自己一个不受宠的旁支庶女怎么能相看。
屋内没什么动静,屋外站着的两个人站着站着就忍不住聊天。
郑冉冉:“娘这是又累了?”
杨易捂着面前人的两只手,“娘就是不想见我们。”
“哪可能,说不定是不想见你,把我连累了。”
“我错了。”
“额,我开玩笑的。”
“我知道,不过娘不见我们肯定也是因为我。”
两人在外面小声聊得火热,屋内终于打开门。
花嬷嬷看着互相捂着手的两个,笑笑说:“三少爷三少夫人,夫人吩咐老奴请二位进去呢。”
两人相互看看,然后一起进了暖房里,郑冉冉在旁边说着,“待会我和娘说话你就别管了。”
杨易同意地点头,他一到里面立刻就开门见山,跪在地上,“娘,儿子不孝,这些日子未能在娘身边侍奉。”
郑冉冉一看到这样也立马跪了,“娘,相公有错你可得重重罚他,罚完就别生气了,气大伤身。”
“话都让你们说尽了,”崔柳新摆摆手,“起来吧。”
郑冉冉斜瞟一眼杨易,发现人没起来自己也就没起,还是跪在地上,顺便拍开牵自己的手。
“怎么,这么喜欢跪着,是我叫不动你们了?”
杨易率先磕一个头,“娘,不孝儿子该跪,只因今后有一段时间不能待在娘身边尽孝了。”
郑冉冉也连忙磕一个,“娘,儿媳不孝,今后这段时间就只能让大嫂二嫂侍奉娘了。”
崔柳新看着面前一个接一个磕头,说不出的惆怅,“别磕了,再磕就回自己院子里。”
两人听到了都纷纷应答,麻溜站起身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还笑着说:“谢谢娘,就知道娘最疼我们了。”
崔柳新摇摇头,看着面前两个不省心的,“都决定了要走,我还能把你们的腿打断不成。”
郑冉冉一听就连忙笑,“娘,大嫂二嫂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我作为杨家的儿媳,自然是不能落下的。”
冬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地斑驳光影。郑冉冉身着一袭淡蓝色的家常锦袍,发丝随意地挽起,几缕碎发俏皮地垂落在脸颊旁,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而又灵动的光芒。
崔柳新坐在上方,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茶香袅袅升腾,“边关可不是什么好去处,那地方苦寒不说,战事还频繁,危险重重,你身子本就不像前头两个,如何能去得?”
郑冉冉向前迈了一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声音清脆,“娘,您可别小瞧了我。我虽出身娇贵,但这几个月在府里,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哪样没学着做?我已经不是刚嫁进来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啦。
我知道边关苦,可正因为如此,儿媳才更要去。相公在边关保家卫国,每日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我怎能安心待在这后方,让他独自承受一切?我想去他身边,在生活上照顾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才能无后顾之忧。”
崔柳新微微摇头,“你这孩子,想法是好的,可边关的日子,远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旦去了,可就回不了头。”
郑冉冉连忙走到婆婆身边,蹲下身子,拉住婆婆的手,撒娇道:“娘,我知道你是担心儿媳,您就放心吧。我保证会照顾好自己,绝不让自己出任何事。而且,我又不用出生入死,再说了两位嫂嫂们能做得,没道理儿媳做不了。”
崔柳新看着郑冉冉这样,心中微微动容,但仍有些犹豫。
这时,郑冉冉继续说道:“娘,您想想,我和相公夫妻情深,若他在边关,我却在这京城,我们彼此牵挂,他又怎能安心?可要是我在他身边,我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他定能心无旁骛。而且,我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易坐在一边听得动容,刚开口,“娘……”
“你闭嘴!”
杨易立刻闭上嘴,坐在位置上悻悻喝茶。
崔柳新沉思片刻,看着郑冉冉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这孩子,主意已定,我也拦不住你。只是你一定要记住,万事小心,保护好自己。”
郑冉冉闻言一下子抱住婆婆,“还是娘英明。”
崔柳新看着面前两人,心中复杂得很,长叹一口气,她摸了摸郑冉冉的脑袋,“你可真是个实心眼。”
一下子眼睛就有点红了,郑冉冉感受着那只手的温热,克制住自己澎湃的情绪,抱着人完全不想松开。
最后还是待了好一会,崔柳新赶人后两人才走。
杨易牵住人,“都是我的错,让娘和你这么难受。”
郑冉冉再也绷不住了,她抱住人把脑袋埋进对方怀里,“不是你的错。”
如果人人都贪生怕死,谁又来保护大家呢?
郑冉冉越是知道就越是难过,杨易就是个原著里头提都没提过的十八线路人甲,就算抱上了男女主的大腿,但刀砍过来的时候又不会问你是谁。
杨易安抚着怀里的人,心中也渐渐被惆怅填满。
这事今晚吃完饭之后也都说了,所有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葛琦因为怀孕早早回院子里,正躺在床上想事的时候大嫂就来了,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
“原先在边关的时候,我就经常听相公提起京城里还有个三弟。最是顽皮,因着疼爱颇有些不知世事。”刘晴帮忙揉着葛琦的双腿,“我当时就在想,爹娘也太偏心了。”
葛琦笑了笑,“谁不是呢,我在京城时就听够了三弟那臭名声,顺兴去我家提亲前就说了自己会去边关,就因为家里有三弟侍奉爹娘。”
“到底是小肚鸡肠了,”刘晴想起那两人说着要一起去边关的样子,眼睛就红了,“如今他们也要去,我心里可真是难受。”
“谁让他们都姓杨呢。”
葛琦摸着肚子,想起三弟妹那张总是笑的脸,“不说这个了,晴姐姐,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刘晴点头答应,待一会后让婆子们照顾着就离开了。
不管每个人怎么想,时间总是还在流淌。
杨易归家不过七天就又回军营了,郑冉冉把自己的时间全都安排好了,除了锻炼身体学骑马加上疯狂赚钱之外,还时不时去女主郑瑶瑶那边抱抱大腿,顺便再暗搓搓地让人帮忙调理身体。
吴茜写的信也受到了,说是过得还不错,只是担心郑冉冉之后要去边关各种不适应。她还说夫家在边关也是有人脉,已经开始打点那边了。
韩七七这边在单方面交流后总算是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了,那就是联合大小商户成立的钱庄,不仅能异地取钱,还能付一部分银子送送小物件。
韩家作为最大股金持有者,后面那个算是大部分他们服务的,而韩七七正好借着家里的东风送信了。她还说自己被家里人给约谈,不仅没有被点破阻止而且还得到了钱除外的资助,之后她们在银钱来往上就更通畅了。
郑冉冉每次看完都觉得能有韩七七这么个商业鬼才,韩家的商业大佬也不在少数,不过在得知他们家是皇商后也就不奇怪了。
于是郑冉冉就更加大胆了,在日常为手里铺子想办法增加收益的同时,把自己得到的那部分银钱全都投入韩七七的商队,她自己手上有的还是之前杨易给的钞票。
如果换在以前,婆婆还得带着她去参加什么茶话会,但一知道她要去边关后就不强求了,乐得郑冉冉还有时间在院子里开算术培训班,当然主要还是红玉带着。
因为院子里的春和、夏雨、秋露都能毕业了,于是郑冉冉再把手上经营的铺子让红玉代管后,又去婆婆那要了不少新铺子。
院子里换了一批侍女,但郑冉冉身边多了四个账房女使,一个转正三个实习。
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就到了四月份。
葛琦的产期临近,杨府上下一片忙碌。家里的老少都紧张得很,郑冉冉也是让韩七七帮忙找人参,今天才终于拿到手上了。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葛琦肚子就开始发动了,府上早就请了产婆、女医和大夫在府上,其他人都紧张地等在外面。
“啊!!”
郑冉冉听着房间里面的叫喊声,整个人都头皮发麻,想着没让三个小孩过来等着的决定还是挺好的。
刘晴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老天保佑,一定让琦妹妹安全生产。”
崔柳新也是担忧,问喊着花嬷嬷,“大夫怎么样,他说什么了?”
花嬷嬷:“夫人安心,二少夫人身体康健,这还没要大夫进去的时候呢。”
这场生产一直从早晨到第二天早晨,郑冉冉只能期待自己做好的准备可以。
婴儿响亮的啼哭声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整个杨府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产婆终于出来了,张嘴就是恭喜,“夫人万安,二少夫人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女孩在前男孩在后,这是凑成了个‘好’字啊。”
崔柳新听到这话,立刻舒展了眉头,“我那儿媳怎么样了,身体可还好着?”
“就是生产时有些疲惫,多亏了那人参,这才无大碍。”
“那就好,花嬷嬷,带里稳婆和两位大夫去休息,喜钱各备十两。”
那稳婆开心地又说了许多好话,然后跟着人下去休息了。
刘晴和郑冉冉扶着婆婆进去,一眼就看见了躺在床上脸色还有点白的二嫂。
崔柳新看着两个娃娃躺在二儿媳身边,“这下好了,总算是生下来了,你也可以不用烦心了。”
葛琦整个人还算精神,她笑着说:“有娘在,儿媳就不怕。多谢姐姐日日照顾,还有弟妹费心思准备的人参,我才能这么安全度过。”
刘晴抹抹泪,“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琦妹妹你多休息。”
郑冉冉看到两小孩,视线又转到二嫂身上,“大嫂说得对,二嫂你也太客气了。”
“你先休息,奶娘都找好了,女医和大夫也准备着,等你坐好月子把身体给养好来。”崔柳新看了看孩子,摸了摸葛琦的头,“顺兴那边也一早就写了信过去。”
葛琦点头,她到底还是太累了,在身边人的关心中慢慢睡过去。
周围人也就不留了,只是让好几个婆子侍女时刻照顾着。
府上多了两个小生命,郑冉冉没讲过这么小的孩子,没事的时候就去看两眼,发现刚出生的红皱皱的小孩也能变得白白嫩嫩,惊得她还多摸了两下。
三个孩子也凑在旁边看来看去,觉得这弟弟妹妹可真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带着出去玩。
葛琦看见围在身边的一群人,心里也暖暖的,她在女医和大夫的照顾下很快就开始健康恢复,产后上的某些症状也是在慢慢改善。
等到出月子时,整个人和生产前没什么区别。
满月酒的时候,杨易也回来参加,边关那边的信件也在郑冉冉借用钱庄的快捷通道下来了。
郑冉冉看着二嫂喜极而泣的样子,也是心里五味杂陈,然后身边人就说:“小郑你放心,我可不舍得让你难受。”
郑冉冉立刻扫了一眼身边的人,“你想什么呢,我们可是都说好了的。”
杨易点点头,悄摸地牵人手,“我一定做到。”
“还有多久?”
“应该快了。”
郑冉冉点头,继续看着在桌子上爬来爬去的小娃娃,深知自己前往边关的日子日益临近。
于是在之后紧锣密鼓地开启了准备,还专门去女主郑瑶瑶那边帮忙庇护安珍娘。
去边关的准备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得,家里两个嫂子最有发言权。
郑冉冉先是一头扎进自己的闺房,打开那只雕花楠木衣柜。柜门缓缓拉开,一股淡淡的熏香气息扑面而来,柜中挂满了她平日里积攒的精美衣裳。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一件件华服,眼神中满是不舍与纠结。这件月白色绣着梅花的长裙,是她初入杨府时参加家宴所穿,承载着美好的回忆。但思忖再三,她明白边关不比京城,这些华丽的服饰并不实用。最终,她挑选了款式简洁、质地厚实的棉布衣,这些棉衣不仅保暖性强,而且耐穿耐磨,适合长途跋涉。
挑选完衣物,郑冉冉又开始为丈夫准备礼物。她坐在妆台前,打开一个精致的首饰盒,从里面取出一条大金链子,“这个可得带上,万一没钱了还能花花。”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映出她看向手中金链的笑模样。
为了更好地了解边关的情况,郑冉冉特意找到了府中的老管事。老管事年逾花甲,见多识广,曾随将军去过边关。
婆婆崔柳新也在帮忙整理,但有些事郑冉冉还得自己多了解。
她满脸诚恳地向老管事请教,老管事捋着花白的胡须,耐心地说道:“三少夫人,边关那地方,常年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更是滴水成冰。”
郑冉冉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在心中默默记下。听完老管事的建议,郑冉冉也是一日一日地清点好物品。
药材的话,因为之前经营自家药材铺子,郑冉冉同样也买了一批,如治疗风寒的柴胡、止血的三七、消炎的黄连等。
之后郑冉冉将库房的物品一一整理分类。她把衣物、草药、礼物等分别装进几个结实的木箱中,每装一件,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用途。为了防止物品在长途运输中受损,她还在木箱中塞满了稻草和棉花。她拿出纸笔,工工整整地在一张张纸条上写下物品的名称,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木箱上。
在准备行囊的过程中,郑冉冉也没有忘记和家人多亲近亲近。
从四月份走到了九月份,终于,在杨易归家的时候,就带来了奉命前往边关的消息。
因为这次军营都是统一安排,对将士们的家属有专人护送,所以这次路途还算安全。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时间就开始出发。
郑冉冉穿着一身利落的衣裙,站在杨府的门口和府上人告别。
崔柳新拉着郑冉冉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此去一路保重,到了边关,记得给家里写信。”
郑冉冉用力地点点头:“娘您放心,我一定会的。你们也要保重身体。”
刘晴和罗琦各抱一个娃娃,带着三个萝卜头站在旁边,说了不少话。
郑冉冉五个小孩都摸摸,抱了一个还有下一个,但是出发的时辰还是到了。
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映出一个坚定而又充满活力的身影,她带着家人的祝福和期待,向着边关奔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和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