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起,龙门村的田地里,村民收割粮食进行的是如火如荼。
张云德白天没事,就带着来寿、来喜在田野间四处晃悠,两个孩子不被拘在家里,日日出来都是玩的不亦乐乎。
早两日,自家的稻谷已经收割完了,大哥张长福算了下收成,果然如一开始料想的差不多,损失了一大半。
这一天吃完了晚饭,一家子聚在一起合计了下明年的家计。
大哥张长福作为一家之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和吴老太商量好了,她家出八两银子,想我们家让一个免徭役的名额出来,给她儿子,我想了一下这事也成。”
张云德中了秀才后,除了他自身有功名不用徭役之外,县里还另给了他家两个免徭役的名额。
除了来寿长到十四岁,那么之前整个家里的成年男丁,都不用去做徭役。
“开春一拨种,家里的农活就没那么忙了,地里的事就交给老二你来打理。”
“这事交给我,老大你放心,我保准不出错。”张永财认真的点了点头。
“可是大哥,我听村里人说,明年一开春,不是要开新的官道,就是要从江上挖水渠引到隔壁镇上,这些可都是苦差事呢!”张秀英皱着眉头,一脸的担忧。
“要不让老二去吧,他头脑精着呢,总有办法偷懒。”王春娘推了推身边丈夫的胳膊说道。
张长福一听,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容易,都有监工看着呢,干不好得是挨鞭子的。”
一说挨鞭子,王春娘也吓的不敢说话了,心里又把那罪魁祸首野猪,骂了个祖宗十八代。
张云德双手抱于胸前,心里有些疑惑,前几日他从卖书的钱里拿了整十两银子给大哥,算是补贴到公中的家用,不至于马上就捉襟见肘了吧?
“大哥,一家人省着一些,也不差这八两银子。”
当然他是绝对不相信大哥会中饱私囊,哪怕家里只剩一块饼子了,大哥都是毫不犹豫的留给他们吃。
“这是未雨绸缪,我听一些在外跑生意回来的人说,西北那边都快乱套了,朝廷到现在都找不出个能打的人来。”
“也就我们靠着南边,现在还算太平。”
西北边疆一带的动乱,一直是朝廷的一块心病。
以往也就是一些边城小国,在两地互通的集市上抢劫些财物,或是到边界的村庄,掳走些牛羊而已,就算偶有死伤,在朝廷看来,也不过是视如草芥。
“这几十年不都是这样的吗?怎么风向一转,连我们这也要防范起来了?”张永财感到一阵烦躁,想拿出旱烟袋抽两口,一想到在屋里,就又揣回了兜里。
大哥表情严肃,身上透着股未曾有过的威严,这下让一屋子的人都不敢贸然出声。
“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开春我去干徭役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好了,都各自回房歇息去吧。”
散了会,张云德看大哥脸上总有些闷闷不乐的神色,可又不像是为了钱犯愁的样子,倒像是有别的心事。
准备打水洗脸洗脚,小妹张秀英看到四下无人凑了过来。
“四哥,我估计大哥是没打听到嫂子的消息!”
听到小妹说嫂子,张云德下意识的看向二哥夫妇俩住的东屋。
“哎呀,我说的不是二嫂子,是大、嫂、子!”
张秀英一拉他的袖子,压低声音,最后像是强调一般,一字一顿的声音说道。
“大哥不是不准提这个事吗?”张云德嘟哝道。
对于家中没有大嫂,来寿、来喜是谁生的,一直是张家的一个谜,更是整个龙门村几年里,茶余饭后的经典话题之一。
唯一明面上知道的,就是当年张长福在西北兵营里当了两年的兵,回村的时候背篓里背着这么一对满月的龙凤胎,除此之外的事,任何人都是一无所知了。
“我估计大哥有在找人打听大嫂的事,但是没得消息,而且找的人是从西北那边回来的,所以知道那边现在打战乱了套。”
张云德恍然大悟的看向张秀英:“了不得,这下都能上堂断案了!”
“那可不,我可是秀才妹子,这点事一猜就透!”张秀英说完就得意的回了屋。
进屋前,张云德顺口问道:“这阵子别总是一个劲的干绣活,仔细累着眼睛!”
看到四哥关心自己,张秀英高兴的回头,一脸笑容。
“放心吧,四哥,年底了,镇上有不少富户要做新衣裳,绣坊送来了不少的活,我哪能看着钱不赚呢!”
“还有住在村东那头的洪家嫂子,多出了一倍的工钱,让我去她家,帮她去赶一床百寿被,我现在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出几只手来。”
张云德不记得村东哪个洪家,但是也明白无论哪个年代,女孩子外出或去别人家都要注意安全。
“你平时不都在胖嫂家的小院里做绣活嘛?怎么又去别人家?”张云德忍不住又问了句。
胖嫂家里单独是有间小院让妇人聚在一起做针线,所以张家人也放心张秀英在那干活。
“洪家嫂子的男人在隔壁镇子的酒楼干活,家里就她一人,没事的!”
既然妹子这样说了,张云德也就不再瞎担心,回屋洗洗也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吃早饭时,大哥张长福顶着个黑眼圈,看来昨晚真是满怀心事,没有睡好。
“我昨天想了想,这地里冬天也不能就这么空着,棚屋里还有些草籽,干脆今天就都种了,这牧草耐干耐旱,开春播种前就能收了,也算是一笔收成!”
张云德端着粥碗,悄咪咪的和张秀英对视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的偷笑了一下。
他想起穿越前,总有那些失恋的人,借着工作和学习来麻痹自己,这样一看,大哥埋头种地可能也是这样的心理。
两个孩子,来寿听到地里要撒草籽,兴奋的嚷着也要去地里。
“行,你也是大孩子了,是该去地里看看!”
来喜却是没什么精神,靠在张云德身边,愣愣的不说话。
张云德摸了摸她的额头,确认没什么热度就放下了手。
“待会儿到村口,四叔给你买个风车。”
村口经常有挑着货物的卖货郎,他哄着小侄女,想让她开心些。
早饭过后,家里人各忙各的去,张云德帮着二嫂剥了点豆子,听她说些村里的新鲜事。
这时,一个圆脸打扮淳朴的年轻姑娘,站在大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来。
对方看到张云德,显得更加害羞。
张云德看她应该是村里的人,年龄也和秀英差不多,于是对着厨房里的王春娘喊道:“嫂子,有人找!”
“哦,谁啊?”
“是二丫呀?来找秀英?她去胖嫂家了!”
张云德听大嫂喊这姑娘二丫,明白她是王五大叔的闺女,经常和秀英在一起做绣活。
“我去那没找到秀英姐……”
张云德想起昨晚秀英说的什么洪家嫂子,心想估计是去那儿了吧,但这事王二丫好像不知道。
“那是咋了?”王春娘看她面有难色,于是关切的上前问道。
结果这话一问出口,王二丫却突然哭了起来。
“二婶子,你帮我想想办法吧,我阿爹阿娘要卖了三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