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剿灭董卓之乱后,率领着十八路诸侯班师回朝,向着洛阳城进发。
一路上,诸侯们各怀心思。孙坚望着杨宇的背影,心中暗自盘算:“这杨宇如今权势滔天,若能拥立他称帝,我孙家或许能得更多好处。”
袁绍则眉头紧皱,与身旁的谋士低语:“杨宇若称帝,我等地位又当如何?但如今形势,也不得不从长计议。”
曹操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未来的局势。
终于,大军抵达洛阳。洛阳城的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杨宇骑在马上,看着欢呼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诸侯们齐聚一堂,孙坚率先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杨宇将军,您武力盖世,又有治国之才,如今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唯有您称帝,方能拯救万民于水火。”
杨宇微微一怔,连忙摆手道:“孙将军言重了,吾不过是为天下苍生略尽绵薄之力,称帝之事,万万不可。”
袁绍也紧接着说道:“杨将军,您就不要推辞了。如今这局势,非您不能稳定,您称帝乃是顺应天命,众望所归啊!”
杨宇神色严肃:“袁将军,此等大事,不可轻言。吾何德何能,敢担此大任?”
诸侯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请杨将军称帝!”
杨宇面露难色,转身离开大堂。
然而,诸侯们并未就此罢休。
第二日,曹操亲自来到杨宇的住处,诚恳地说道:“杨将军,昨夜吾深思良久。如今这天下,确实需要一位有雄才大略之人统领。您的仁德和勇武,众人皆知。称帝之事,并非为了个人荣耀,而是为了天下安定。”
杨宇沉默不语,心中纠结万分。
过了几日,诸侯们再次齐聚,孙坚再次跪地请求:“杨将军,吾等诚心诚意,恳请您称帝。若您不应,吾等长跪不起。”
杨宇看着众人坚决的神情,长叹一声:“诸位请起,此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随后的日子里,诸侯们不断劝说杨宇,百姓们也纷纷请愿,希望杨宇称帝。杨宇深知,若拒绝众人的请求,或许会令众人失望,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动荡。
终于,在诸侯们第三次请求时,杨宇望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缓缓说道:“既然诸位如此盛情,吾若再推辞,便是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心意。但吾在此立誓,定当竭尽全力,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杨宇决定登基称帝的消息一经传出,十八路诸侯立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洛阳城上下一片繁忙景象。
第一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此人向来骄奢淫逸,但此刻也收起了往日的傲慢。他调动自己封地的财宝,派出亲信前往各地搜罗珍贵的玉石、珠宝,准备用于打造帝冠和玉玺的装饰,以期让杨宇的登基之物尽显奢华与尊贵。
第二路诸侯,冀州刺史韩馥,他深知粮食对于庆典的重要性。他下令从冀州各地征调大批的优质粮食,运往洛阳。同时,组织众多厨师精心准备各种美食佳肴,以在登基大典上款待各方宾客。
第三路诸侯,豫州刺史孔伷,此人善于言辞,负责邀请各地的名门望族、贤达之士前来参加登基大典。他亲自书写邀请函,言辞恳切,礼数周全,确保每一位受邀之人都能感受到杨宇称帝的隆重与庄严。
第四路诸侯,兖州刺史刘岱,积极组织工匠修建登基的高台。他对工匠们要求严格,务必使高台坚固美观,彰显帝王的威严。
第五路诸侯,河内郡太守王匡,忙着筹备庆典所需的绸缎和布匹。他派遣手下亲信前往各地的纺织名地,挑选最上等的丝绸和锦缎,用于制作登基时的礼服和装饰宫殿的帷幕。
第六路诸侯,陈留太守张邈,负责安排登基仪式的礼仪流程。他遍访各地的礼仪专家,参考历代帝王登基的典制,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仪式庄重而有序。
第七路诸侯,东郡太守乔瑁,全力征集能工巧匠,打造精美的青铜器和金银器皿。这些器皿将用于祭祀和庆典中的各种仪式,展现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第八路诸侯,山阳太守袁遗,带领部下收集各地的奇花异草,装点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和宫殿庭院,让整个城市充满生机和喜庆。
第九路诸侯,济北相鲍信,负责整顿洛阳城的治安。他调派精锐士兵在城中巡逻,确保在筹备期间和登基大典时的秩序稳定,不出现任何骚乱和意外。
第十路诸侯,北海太守孔融,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撰写登基诏书和颂词。他的文字优美华丽,充满对杨宇的赞美和对新朝的期待。
第十一路诸侯,广陵太守张超,组织乐师和舞者排练庆典的歌舞节目。他精心挑选曲目和舞蹈,要求表演精彩绝伦,为登基大典增添欢乐的氛围。
第十二路诸侯,徐州刺史陶谦,忙着准备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用品。他亲自监督,确保每一件祭品都符合规制,表达对天地和祖先的敬畏与尊崇。
第十三路诸侯,西凉太守马腾,从西凉带来良马和精锐骑兵,负责在登基大典时的护卫工作。他的骑兵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展示着新朝的军威。
第十四路诸侯,北平太守公孙瓒,负责筹备登基大典的烟火表演。他从各地请来烟火高手,精心设计烟火的图案和效果,以期在夜晚为登基增添绚丽的光彩。
第十五路诸侯,上党太守张杨,积极征集各地的名贵木材,用于建造宫殿和制作家具。他对木材的品质要求极高,力求让宫殿和家具尽显皇家的气派。
第十六路诸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率领部下士兵清理洛阳城的街道和河道,保持城市的整洁和卫生。同时,他还负责安排宾客的住宿,确保每一位来宾都能得到舒适的休息环境。
第十七路诸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统筹全局,协调各路诸侯的工作。他事无巨细,亲自过问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第十八路诸侯,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此刻也全心全意地为杨宇的登基之事奔波。他一方面组织士兵加强洛阳周边的防御,防止外敌入侵;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各方势力,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
诸侯们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每日聚在一起商议筹备事宜,交流进展情况,互相协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袁术为了寻找顶级的玉石,不惜亲自带人深入深山老林,与当地的矿主交涉,不惜重金购买。韩馥则在粮仓中亲自监督粮食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一粒粮食都饱满优良。孔伷为了邀请到一位隐居的大儒,亲自登门拜访,言辞恳切,终于打动了对方。刘岱日夜守在高台的施工现场,与工匠们一起研究改进方案,确保高台的完美建成。王匡为了抢到一批稀有的绸缎,与其他势力展开激烈竞争,最终凭借自己的果断和机智成功获得。张邈反复演练礼仪流程,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不容许有丝毫差错。乔瑁对工匠们打造的青铜器和金银器皿逐一检查,稍有瑕疵便要求重新制作。袁遗为了寻找一种罕见的奇花,派人四处打听,甚至不远千里亲自前往采摘。鲍信严格训练士兵,对他们的纪律和战斗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孔融在书房中废寝忘食地撰写诏书和颂词,反复推敲每一个字句,力求完美。张超对歌舞节目的排练严格把关,对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进行精心指导。陶谦在祭祀用品的准备上一丝不苟,亲自挑选每一件祭品,按照最严格的礼仪标准进行准备。马腾亲自训练骑兵,要求他们在登基大典上展现出最强的战斗力和最威武的形象。公孙瓒与烟火高手们一起研究烟火的设计方案,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效果。张杨在木材的选择上独具慧眼,只挑选最优质、最珍贵的木材。孙坚带领士兵们不辞辛劳地清理街道和河道,哪怕是一个角落也不放过。袁绍忙碌地穿梭于各个筹备现场,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难题。曹操则在军事部署上精心策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隐患。
在诸侯们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城逐渐焕然一新。宫殿巍峨耸立,街道整洁宽敞,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一切都准备就绪,只待杨宇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到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