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给大地穿衣服

换源:

  虽然内心深处仍然弥漫着对张浩话语的深深怀疑,但杨六根那敏锐的直觉却让他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看似平凡无奇的铁炉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奇妙效用。

“少爷,这铁炉......”杨六根欲言又止,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铁炉之上,眼神中交织着疑惑与好奇,仿佛想要透过这粗糙的外表探寻到其潜在的价值。

“六根叔,给每家每户都安装这铁炉,到时候在房间里烧火,那简直能舒服到骨子里去!”张浩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与期待,他的脸庞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双眸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然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村民们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惬意生活的美好画面。

“少爷,不能在房间里烧火啊,这会要了人命的。”杨六根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声音中充满了紧张与恐惧,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两道深深的沟壑,仿佛承载着对未知危险的深深忧虑。

“放心吧,绝对不会有事儿的。”张浩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那坚定的神情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着他的决心和把握。他心里清楚得很,做火炕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需要高品质的青砖或者耐烧的水泥,而目前自己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然而,这铁炉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

众人听闻,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究,像是一群发现了新奇事物的孩子。大家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嘈杂的声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张浩终于成功地把铁炉安装完毕。上面是一根由铁皮精心打造而成的铁管,虽说外观略显粗糙丑陋,但从其严实的接口处可以判断,密封性应当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他兴致勃勃地来到一个庄户家中,动作熟练且利落,将炉子稳稳地安装在预先选定的位置,随后点燃了手中的火柴。刹那间,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铁炉迅速升温,散发出阵阵炽热的气息。

房间里的温度如同坐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与外头那寒冷彻骨、让人冻得瑟瑟发抖的恶劣天气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此时此刻,房间里温暖如初夏,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温馨世界。

最为关键的是,尽管大火燃烧得如此旺盛,却丝毫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火炭中毒的迹象。要知道,在大康这个地方,人们可都不是愚笨无知之辈。每年的寒冬腊月,总有一些不幸的人因为在密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因此,他们深深地明白,在密闭的空间中烧火取暖,无疑是在与死神共舞,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张浩将一壶三勒浆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铁炉之上,没过多久,壶中的三勒浆便开始翻滚冒泡,热气腾腾,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来,六根叔,尝尝!”他热情地招呼着杨六根,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杨六根怀着满心的好奇走进房间,他的目光先是落在那壶滚烫的三勒浆上,随后又扫过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他端起那壶三勒浆,轻轻抿了一口,瞬间,一股滚烫的暖流从喉咙一路流淌至胃里,整个身体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温暖。再加上房间里那宜人的高温,他毫不犹豫地解开了身上厚重的大衣纽扣,将其脱了下来。

“少爷,这炉子不仅能够取暖,还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吧?”杨六根的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与试探,仿佛在等待着一个令他心满意足的答案。

“那是当然!”张浩骄傲地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把它安装在墙体上,在顶上或者墙体上开个洞,将烟雾排出,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但一定要小心火灾,最好用泥浆将其包裹起来,这样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少爷,这炉子......”杨六根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先给庄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安装一个,务必确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用木炭作为燃料也是可行的!另外,六根叔,这炉子的外观实在是太粗糙了,得好好打磨一番。到时候我的海底捞可少不了它,这么丑陋的样子怎么能拿得出手呢?”张浩大手一挥,果断地做出了决策,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是,少爷!”杨六根恭敬地点了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信服的神情。经过亲身的体验,他现在已经完全确信这个炉子不仅实用无比,而且真的不会让人产生任何不适的感觉。一经点燃,既能防寒保暖,又能烧火做饭,简直是居家过日子的绝佳帮手。

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张浩似乎并未感到满足。他紧接着又追问道:“咱们张庄究竟有多少亩田地?”

“大约有一万亩左右。”杨六根略微思索了片刻,给出了答案。

“这也太可怜了吧?”张浩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写满了失望与不满。在他的认知当中,古代的那些贵族功勋,无一不是坐拥广袤无垠土地的超级大地主。就连一些乡村里的富豪都能拥有上千亩的土地。而堂堂的张国公,居然只有区区一万亩,这实在是有些寒酸,让人觉得颜面无光。

“带我去实地看一看。”张浩迫不及待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与渴望,仿佛想要立刻亲眼目睹这片土地的真实状况。

于是,众人跟随杨六根的脚步,来到了那片广阔的田地。眼前是一片肥沃而又广袤的黑土地,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然而,此刻正值严寒的冬季,土地已经被冻得坚硬如铁,几乎快要变成了毫无生机的冻土。

“六根叔,把这些土地从中间挖开,在每块地的前端,挖一个大大的坑,在坑里放置炉子,然后把管道埋在土里!”张浩充满激情地指挥着,他的双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杨六根等人听到这番话,全都惊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在原地,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少爷,您该不会是想用炉子来烘烤这片土地吧?”杨六根忍不住开口劝说道,“这根本就行不通啊,就算青菜能够勉强发芽,一旦遇到降霜的天气,还是会被无情地冻死的!”

“是啊,少爷,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里种植蔬菜,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着,不住地摇头叹息,脸上满是沮丧与无奈。

“你们懂个啥呀,都乖乖听本少爷的,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绝对不会有问题!”张浩倔强地摆了摆手,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与执着,丝毫没有因为众人的质疑和反对而有丝毫的动摇。

紧接着,张浩又吩咐村里的人前往山上砍伐竹子,然后将其削成长条状。众人看着张浩这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一时间忍不住纷纷长叹短吁,抱怨声此起彼伏。

在他们的眼中,张浩毫无疑问又在犯糊涂,瞎折腾了。甚至有个性格比较激进的人忍不住嘟囔道:“这要是传出去,咱们张家的脸面可就丢尽了,非得被人笑掉大牙不可!”

杨六根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闭上你的臭嘴!要是以后再让我听到你们在背后说少爷的坏话,可别怪我杨六根不客气,到时候有你们好看的!”

那人被杨六根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他连忙低下头,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六根叔,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我知道少爷有时候做事可能有些荒唐,但他毕竟还年轻,有想法去尝试总是好的。等他碰了壁,吃了苦头,自然就会懂得知难而退了。”杨六根语重心长地对众人说道,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希望大家能够对张浩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这边,杨六根还在苦口婆心地对众人进行着说教。另一边,一个人气喘吁吁地飞奔而来,大声喊道:“六根叔,快去劝劝少爷吧,少爷打算派人去购买丝绸!”

“买丝绸?”杨六根顿时一愣,脸上写满了疑惑与惊讶,“少爷买丝绸做什么?”

“少爷说,要给菜地上裹一层丝绸,这样就能在降霜的时候保护菜苗不被冻死!”来人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快速地解释着。

众人听到这话,差点没被惊得当场昏厥过去。

青菜能值几个钱?

而丝绸却是昂贵无比。

一匹丝绸就要五两银子,而且长度也不过才九米。给菜地裹上丝绸,那得需要多少匹啊?

这个败家子,简直是在胡闹!

杨六根二话不说,撒开腿就朝着张浩的方向飞奔而去。只见小六子正死死地抱住张浩的大腿,哭得声嘶力竭,苦苦哀求着:“少爷,不能买啊,丝绸是给人穿的,怎么能拿来给菜地用呢?”

张浩被气得暴跳如雷,脸色涨得通红,大声怒吼道:“你懂个屁,本少爷这是要赚大钱!”

如今京城的青菜价格高得离谱。

都是按颗来计算的。

一颗青菜就要一两银子,甚至两三两银子都有人抢着要,而且还供不应求。

皇宫里之所以有青菜,那是因为皇宫里有温泉,水温高,才能种植出青菜。

而现在整个大康都极度缺乏蔬菜。

有时候,就连皇帝陛下都只能吃提前储藏好的萝卜,而且这些萝卜也储藏不了太长时间。更多的时候,皇帝也只能吃那些腌制的咸菜。

“快放开我,别耽误本少爷赚大钱的好时机!”张浩拼命地挣扎着,试图摆脱小六子的束缚。

“少爷,您快醒醒吧!”小六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看到杨六根来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连忙喊道:“六根叔,您快拦住少爷,少爷打算去买几百匹丝绸来给菜地裹上!”

几百匹?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眼前发黑,几乎要站立不稳。

杨六根急匆匆地赶到张浩面前,拦住他说道:“少爷,您别再胡闹了!”

张浩气得抬手在小六子的脑袋上狠狠地抽了一下,然后转过头,瞪着杨六根说道:“六根叔,难道连您也认为我是在胡闹吗?”

杨六根沉默不语,然而他那凝重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开膛破肚给铁柱取出箭镞的时候,他们都说铁柱必死无疑,可现在铁柱活下来了吗?”张浩情绪激动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双眼紧紧地盯着杨六根,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肯定的答案。

“我让您打造炉子的时候,他们都说炉子放在房间里会死人,可现在有人因为这个死了吗?”张浩的目光愈发坚定,声音也愈发响亮,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我说我给地穿上衣服就能保护菜苗,您到底信不信?”张浩大声地问道,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着,久久不散。

杨六根被张浩这一连串的质问给问得哑口无言。

望着张浩那憨憨却又充满期待和坚定的眼神,他咬了咬牙,说道:“小六子,放开少爷!”

“六根叔!”小六子惊讶地叫出声来,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来人,护送少爷去京城,买丝绸!”杨六根大声地命令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谢谢您,六根叔!”张浩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心里清楚,要是这些人一直阻拦着他,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了。毕竟他的海底捞要是没有新鲜的青菜供应,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钱。

...

很快,张浩便带着张庄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他出手阔绰,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三百匹丝绸和三百匹普通的粗布。

期间,有人好奇地询问张庄的人买这么多丝绸和粗布究竟是要做什么。那人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于是,张浩打算在冬天种植青菜的消息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在京城传播开来,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