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家和人不合李氏栽赃

换源:

  晚宴上,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杨子琰起身向长辈们敬酒,举止优雅,言辞得体,赢得了一片夸赞。子瑜和子琅这对双胞胎也不甘示弱,端着果汁,奶声奶气地给各位长辈拜年,逗得众人开怀大笑。

田蕊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心中满是欣慰。她不时给身旁的老太太夹菜,关心着老人家的口味。老太太吃得开心,连连夸赞田蕊持家有道,子女教养有方。

李氏坐在一旁,看着四房众人这般风光,心里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她强颜欢笑,勉强应付着周围人的寒暄。突然,她心生一计,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大家难得相聚,不如玩个行酒令,给这晚宴添些趣味。”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李氏率先出题:“就以新年为主题,说一句诗词,接不上的罚酒三杯。”众人思索片刻,便依次接令。很快轮到了映雪,她略一沉吟,轻声吟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下一个是杨子琳,小家伙才六岁,急得小脸通红,眼睛求助地看向大哥。杨子琰悄悄给他提示,可还是被李氏发现了。她尖着嗓子说道:“这可不行,作弊要罚双倍,六杯酒!”杨子琳一听要喝这么多酒,吓得眼眶都红了。

田蕊见状,心疼不已,开口道:“大嫂,子琳年纪还小,喝不得酒。不如这样,让他表演个节目,代替罚酒,大家觉得如何?”众人纷纷附和。李氏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不好再坚持,只好点头同意。

杨子琳破涕为笑,站到厅中,奶声奶气地背了一首《元日》,还配上了可爱的动作,逗得众人捧腹大笑。晚宴的气氛再次达到高潮,可李氏却觉得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又落了空,心中愈发恼怒。

晚宴结束后,众人陆续告辞。李氏回到大房,越想越气,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她的贴身丫鬟小心翼翼地劝道:“奶奶,您消消气,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气坏了身子。”李氏咬牙切齿地说:“这个田蕊,处处和我作对,我绝不会就这么算了!”说罢,她在房里来回踱步,谋划着下一次的行动。

李氏在房里踱步许久,终于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对丫鬟低语道:“去,把刘婆子叫来,我有话问她。”不多时,刘婆子一瘸一拐地走进来,脸上还带着几分惶恐。李氏打量她一眼,冷冷道:“伤还没好?看来二十板子还是轻了。”

刘婆子“扑通”跪地,哭求道:“奶奶饶命,老奴下次一定办好差事!”李氏冷哼一声:“田蕊这次让我当众丢了面子,这笔账必须讨回来。你在府里多年,知道些见不得光的门道,给我想个法子,让她在众人面前出丑,最好是能牵扯上她娘家,让她再也抬不起头!”

刘婆子眼珠一转,凑近李氏悄声说:“奶奶,我听说田蕊娘家的商队里有个小厮,就是这次来送年礼的一个汉子,经常赌钱,手里不宽裕倒卖过商队里的货物。咱们可以买通他,让他在田蕊娘家商队下次来的时候,顺点东西,再故意被抓住。到时候,咱们就把事情闹大,说田蕊娘家商队德行有亏,看她还怎么得意!”

李氏眼睛一亮,拍手叫好:“好主意!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办好了重重有赏,要是办砸了,你知道后果。”刘婆子忙不迭点头,退了出去。

几天后,田蕊正在吉香居处理家务,突然收到娘家来信,信中提及商队近日会再来京城,给她送些春季的时鲜货物。田蕊看完信,脸上露出笑容,吩咐丫鬟准备迎接。可她不知道,一场阴谋正悄然逼近。

商队抵达那天,田蕊带着杨子琰等人去迎接。刚到门口,就听到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商队里一个小厮神色慌张,正被人扭送过来,嘴里喊着:“冤枉啊,我没偷东西!”田蕊心中一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李氏带着一群人匆匆赶来,大声说道:“弟妹,可算让我抓到了。你娘家商队里居然有小偷,在库房里偷东西被当场抓住。这传出去,咱们杨家的脸往哪儿搁?”田蕊皱起眉头,看向商队领队。领队也是一脸茫然,称绝无此事,这个小厮一直老实本分。

李氏冷笑道:“人赃俱获,还想抵赖?把他押到祠堂去,当着祖宗的面审个清楚,我倒要看看,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撑腰!”田蕊心中明白,此事定有蹊跷,可一时又找不到证据反驳,只能先跟着众人前往祠堂。

田蕊不搭理李氏,直接让小厮去报官嘴里说道:“若真是个贼我也不敢留他,若是冤枉的我倒要看看这场戏是谁主导的……况且这是我田家的事还不劳烦杨家长房大嫂子多管闲事!”

李氏一听田蕊要报官,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强装镇定,拔高声调道:“弟妹,不过是个小小窃贼,何必劳烦官府,关起门来就能处置也不伤弟妹脸面,犯不着把家丑外扬。”

田蕊却不为所动,神色冷峻地回应:“大嫂这话可真是前言不搭后语,偷窃乃大事,关乎我娘家商队声誉,也关乎我田氏的门风。若不查个水落石出,任由谣言蜚语传开,往后我娘家商队还如何在生意场上立足?又如何面对往来的亲友?”说完,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小厮,再次强调:“还愣着做什么?速去报官,一刻也别耽搁!”

小厮领命匆匆离去,李氏气得脸色铁青,暗暗咬牙,心里直骂田蕊多事。她还想再开口阻拦,田蕊却已转身走向那被扭送的小厮,和声问道:“你且如实说来,到底发生了何事?若是有人冤枉你,今日定会还你清白;可若是真犯了错,也别想逃过惩处。”

小厮“扑通”一声跪地,哭喊道:“四奶奶,小的对天发誓,绝没偷东西!今日小的按吩咐整理货物,突然就被几个人按住,硬说小的偷了库房里的玉佩,小的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田蕊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安抚:“你莫要害怕,待官府来人,定会查明真相。”

一旁的杨子琰上前一步,拱手道:“母亲,此事疑点重重,儿子愿助您一臂之力,定要揪出幕后黑手。”田蕊欣慰地看了他一眼,正要说些什么,就见杨老爷和太太在一众仆人的簇拥下赶来。

杨老爷神色凝重,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这是怎么回事?家中如此喧闹,成何体统!”李氏见状,急忙上前,添油加醋地将事情说了一遍,言语间直指田蕊娘家商队有问题。

田蕊不卑不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禀报,最后说道:“父亲,儿媳已让人报官,一切交由官府裁决。儿媳相信,清者自清,若是有人故意设局陷害,也定不会让其得逞。”杨老爷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既然如此,那就等官府来人吧。在这期间,谁也不许妄下定论,以免伤了自家和气。”

众人安静下来,可李氏却心急如焚,她没想到田蕊竟如此果断,直接报官。她在心里暗自祈祷,希望刘婆子办事牢靠,别露出马脚。

没多会儿,官府的捕快就赶到了杨府。为首的赵捕头一脸严肃,先向杨老爷行了礼,便着手调查。他先是仔细查看了所谓“赃物”玉佩,又询问了抓住小厮的几个下人。

这几个下人是李氏的心腹,被问到关键细节时,眼神闪躲、支支吾吾,回答漏洞百出。赵捕头心生怀疑,转而询问小厮。小厮情绪激动,言辞恳切,将自己被冤枉的经过又详细说了一遍。赵捕头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吩咐手下:“去库房,仔细搜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与此同时,杨子琰暗中吩咐自己的心腹家丁,去调查这几个下人的行踪。没过多久,家丁回来悄悄向他汇报:“少爷,这几人在事发前和大房的刘婆子密会过,行为鬼祟。”杨子琰心中一凛,看来此事和李氏脱不了干系。

这边,捕快们在库房搜查时,发现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暗格,里面藏着一些金银细软。心头起疑,怕是这宅们儿里有道道,自己可得仔细着。此时,看到杨子琰将刘婆子一种人押了过来……

赵捕头一通吓唬刘婆子吓尿了,满嘴胡说八道,其他几个小厮看情况不妙立刻说都是刘婆子指使的。赵捕头将人带着,大步走到众人面前,把人送给杨老爷,拱手道:“杨老爷,真相大白了。这是从库房暗格搜出的赃物,这几个小厮也指控刘婆子指使他们抓人的,一切都是有人蓄意为之。”

杨老爷看见刘婆子,脸色阴沉得可怕,怒目看向李氏,厉声道:“这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解释清楚!”李氏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如纸,嘴里不停地说着:“父亲,我错了,我识人不清,这刘婆子怕是记恨四弟妹所以才这般……栽赃害人”刘婆子见势不妙,想偷偷溜走,却被杨子琰的家丁一把抓住。

田蕊看着瘫倒在地的李氏,心中五味杂陈,她走上前,轻声道:“大嫂,平日里我敬重你是大房当家,凡事都让着你几分,可你为何要如此陷害我娘家?”李氏低着头,不敢直视田蕊的眼睛,只是不停地抵赖不承认。

杨老爷长叹一声,说道:“李氏,你身为大房当家,却做出这等糊涂事,实在有辱家门。即日起,罚你禁足三个月,中馈有夫人管理,你好好反省!刘婆子教唆主母,心肠歹毒,打断她一条腿,逐出杨府,永不录用!”众人纷纷领命,这场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