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他们真的是废物吗?

换源:

  次日,

方孝孺早早地来到了奉天殿。

他身着一品官服,头戴乌纱,腰悬玉带,气度非凡。

与往日不同的是,他手中多了一份名单。

那是他精心挑选的十三位门生,即将被任命为巡行御史,分赴大明十三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随着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方孝孺缓缓展开手中的名单。

“今有方孝孺,忠心为国,特简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等十三人,为巡行御史,分赴各省,察吏安民,凡有不法情事,皆可先斩后奏!”

“钦此!”

“臣等,领旨谢恩!”

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等人,齐齐跪倒,高声谢恩,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巡行天下……”

“这……这可是天大的权力啊!”

“可……可咱们……该怎么查案呢?”

“是啊,这人生地不熟的,万一……万一出了什么差错……”

“……”

退朝后,几位亲信弟子围着方孝孺,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迷茫。

“尔等不必担忧……”

方孝孺微微一笑,安抚道。

“为师早已安排妥当……”

“稍后,会有一位贵人,与诸位见面……”

“他会协助你们,完成这次巡行……”

“贵人?”

众人面面相觑。

……

入夜,方府书房。

烛火摇曳,将方孝孺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翻阅着手中的名册。

那是大明十三省官员的名录,上面详细记载了每个官员的籍贯、出身、履历……

“雨化田……”

他轻声呼唤。

“属下在!”

一个低沉而沙哑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

紧接着,一个身穿黑衣,面容冷峻的身影,出现在方孝孺面前。

正是雨化田。

“主公……”

雨化田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

“十三省的官员名册,你都看过了吧?”

方孝孺淡淡地问道。

“回主公,属下已经烂熟于心……”

雨化田点了点头。

“很好……”

方孝孺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日,你便带着暗桩罗网,随同我的门生,一同前往各省……”

“记住……”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纪纲要查的人,你们要搞破坏,让他查不出来!”

“那些自洪武末年就跟朱棣暗通消息的,靖难时候又支持朱棣的,还有,这半年来向朱棣献媚的……”

“你们要搜出证据,对那些罪大恶极的,就地正法!其他的押解进京!”

“明白了吗?”

“属下明白!”

雨化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声应道。

“主公放心……”

“属下定不辱命!”

“嗯……”

方孝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去吧……”

他挥了挥手。

“是!”

雨化田应了一声,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

次日晚,

方孝孺把十三个门生叫到家里,又让雨化田跟他们见面。

“诸位……”

方孝孺看着眼前的十三位门生,缓缓开口。

“这位,便是雨化田,雨大人……”

“从今往后,你们都要听从雨大人的安排……”

“他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明白了吗?”

“这……”

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方孝孺口中的“贵人”,竟然是……

一个太监!

而且,还是一个……

如此年轻的太监!

“这……这能行吗?”

“是啊,这……这万一……”

“……”

众人心中充满了疑虑,却又不敢出声质疑。

“你们放心,这位雨大人,早就在各省广布耳目,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儿,早就如数家珍了……”

“你们不会办案,纪纲的锦衣卫跟着你们,又会使绊子……要想平安回来,就得听雨大人的……”

“明白吗?”

哦……

众人一下凛然——

各省都已经广布耳目?

这?

也太可怕了!

原来恩师早就有所准备了!

这个太监搞不好是太祖也留下的?

莫非是太祖早就有了遗计?

想到这里,

众人再无怀疑,全都躬身一拜,齐声说:

“我等全听雨大人的……”

呵呵,

雨化田阴阴一笑,淡然说:

“各位大人,客气了……”

……

次日,

十三位巡行御史,带着方孝孺的殷切嘱托,分赴大明十三省。

每个御史身后,都跟着五十名锦衣卫。美其名曰“协助查案”,实则是纪纲派去监视的。

一到地方,锦衣卫们便四散开来,各自联络当地的千户、百户,层层下发任务。全都是彻查建文旧臣的。

而十三个风光无限的巡行御史,却悠闲自在,每天跟七八个随从在衙门喝茶。

惊人的反差,让锦衣卫们暗自咒骂——

“这帮书呆子,真是什么都不会!”

“整天就知道动嘴皮子,哪会查案?”

“还得靠咱们锦衣卫!”

“喝茶?喝你们!”

“放心吧,蹦跶个把月而已……”

“皇上会收拾他们的……”

“还有他们的那个奇葩老师,咱们的方正人!”

“哈哈哈哈……”

……

京城,锦衣卫镇抚司。

纪纲端坐在公堂之上,面沉似水。

他每天都能收到各地锦衣卫的回报,堆积如山的案卷,让他头疼不已。

“大人,山西千户回报,已经查到十几人……”

“大人,河南千户回报,进展神速,二十余人落网……”

“大人,山东千户回报,查得三十余人,其中六人是铁铉同党……”

“……”

锦衣卫侦骑进进出出,汇报着各地的“好消息”。

纪纲非常谨慎,一直苟了三天,看到三天的情报都没有差错,才亲自呈送到了乾清宫。

……

这日,

乾清宫中,气氛出奇的愉悦。

朱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份份密报,嘴角不断泛起笑容。

“这帮书生,果然只会夸夸其谈……”

“到了地方,全无头绪!”

“整天就知道喝茶?废物!”

朱棣放下密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又特意派人把道衍请到了乾清宫。

“大师请看……”

朱棣把密报递给道衍,笑眯眯地说:

“这些,都是各地锦衣卫的回报……”

“看看,都什么人?方孝孺的那些门生,到了地方,都干了些什么?”

“不出数月,方孝孺的名声,就要彻底臭了……”

“大师啊,这次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哈哈哈……”

道衍接过密报,仔细看了几遍,感觉的确进展顺利,但似乎,顺利得有点过头了?为什么十三个巡行御史什么也不干?

“皇上……”

“他们……真的什么也没干?”

道衍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放心吧!”

朱棣信心满满,拍拍道衍肩膀,笑着说:“走!陪朕狩猎去!这些事啊,纪纲能办清楚!”

“走!”

朱棣换上一身便服,背上弓箭,拉着道衍出城狩猎了。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