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谁说我不近人情?我才是多愁善感的大才子

换源:

  方孝孺本以为这两天就会有朝会,可一连等了好几日,朱棣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让他有些意外。

“这朱棣,竟然苟得住……”

“也是怪事了……”

方孝孺心里嘀咕着,感觉朱棣越是沉得住气,就越说明他所图甚大。

果然,

也就在这几天,京城里却悄然流传起了一首诗——

“战地多白骨,思之断人肠。

何年罢征战,四海同安康。”

诗写得浅白,却饱含深情,在战后的这个敏感时刻,很快就在百姓中传开了。

方孝孺感觉不对劲,换上儒服,在京城各处溜达,耳中听到的全都是一片赞扬。

“这诗写得真好啊!听着就让人心里难受……”

“是啊,这仗打了这么多年,死了多少人啊……”

“听说这诗是金幼孜金大人写的?”

“可不是嘛!金大人真是个大才子,有悲天悯人之心啊!”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

旁边酒肆里,几个酒客也喝得面红耳赤。

“金大人这诗,写到咱老百姓心坎里去了!”

“谁说不是呢!”

“金大人,悲天悯人啊!”

“对!有人情味!”

“金大人,好样的!”

“来,为了金大人,干一杯!”

“干!”

“……”

街头巷尾,人们也在议论着这首诗。

“这诗写得真好,把咱们老百姓的苦都写出来了……”

“是啊,才子就是才子,多愁善感……”

“还是金大人好,能为咱们说话……”

“好人啊……”

“……”

呵呵,

“作得一手好秀啊……”

他一眼就看穿了朱棣的伎俩——

这是要铺垫一番,然后搞一把大的!

但不知道是什么目的?

这时,

他正倚靠在秦淮河边,看着游船歌舞,忽然想起来——

金幼孜不是已经写好了瘗战地暴骨得奏折了吗?

原来,

是想用金幼孜来压过我?

……

这天晚上,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

朱棣正和道衍一起,欣赏着歌舞。舞女们身姿曼妙,舞姿翩跹,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棣却有些心不在焉。

“大师……”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你说,这金幼孜的诗,能起多大作用?”

道衍微微一笑,捻动着佛珠。

“皇上,这诗啊,可不仅仅是诗……”

他顿了顿,缓缓开口。

“战地多白骨,思之断人肠……这几句,写得多好啊!”

“百姓们看了,一定会感同身受,觉得金幼孜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这样一来,金幼孜的声望,自然就起来了……”

“哦?”

朱棣眉头一挑。

“那……能压过方孝孺吗?”

他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道衍笑了笑。

“皇上,方孝孺那人,太正了……”

“正得……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百姓们啊,还是更喜欢多愁善感的诗人……”

“金幼孜的诗,只要多写一些,在民间流传开来……”

“百姓们自然就会认为,金幼孜比方孝孺更有人情味……”

“到时候,金幼孜的声望,自然就超过方孝孺了……”

“哈哈哈哈……”

朱棣顿时大笑起来。

“好!”

“就这么办!”

“让金幼孜多写些诗,给朕好好流传!!”

“方孝孺啊方孝孺,你这个不近人情的家伙!”

“朕要给你找个克星!”

……

方宅,书房内。

方孝孺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窗外,夜色如墨,几点星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屋内,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

“瘗战地暴骨……”

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凝重——

要破朱棣和道衍的这一招,还真是不容易。必须抢在金幼孜之前,劝谏朱棣收敛战场尸骨。

这是第一步,截谏!

可光是截谏还不够,还得在舆论上压倒金幼孜。否则,百姓们还是会觉得金幼孜更有人情味。

那……就得写诗!

而且,要写出比金幼孜更好的诗!

这……可就难了。

方孝孺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头疼。

他虽是文人,可诗词歌赋,并非他最擅长的。多数知识都来自免费网文,而且有没有AI助手,一时半会儿震搞不出来啊……

“难啊……”

他叹了口气,起身在书房里踱步。

一步,两步,

三步……

忽然,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

“有了!”

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嘴里已经吟了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石灰吟》,最能表达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人设——

不惧强权,不畏生死,只为心中的正义!

这首诗,一定能让所有人热血沸腾!人人都会想,这首诗也只有他方孝孺写得出来了。

“好!就它了!”

方孝孺心中一阵激动,立刻提笔,将这首诗写了下来。

可……光有这一首,还不够。

他还得写一首,能打动百姓的诗。要多愁善感,要悲天悯人,要……

“我擦……”

“还不好弄了……”

想了一会儿,他感觉还要从婉约派入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

忽然,

他又想起了一首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这首词,其实也是写的战争凄凉,而且更加深沉,更加文雅,没有一个字说战争,但字字句句都是战争的悲伤……

“妙啊!”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一定能打动百姓!

“好!就它了!”

他再次提笔,将这首词也写了下来。

“雨化田何在?!”

“属下在!”

雨化田应声而至,躬身待命。

“立刻安排下去,让咱们的‘喷子团’成员,把这两首诗,传遍京城!”

方孝孺将写好的诗词,递给了雨化田。

“记住,要说是方孝孺写的!”

“是!”

雨化田接过诗词,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主人放心,属下一定办妥!”

他转身离去,身形如风,瞬间消失在院落中。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