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内阁是搞起来了,但怎么总有点不爽啊?

换源:

  这时,

朱棣顿时僵住,原本以为方孝孺会痛快说出来,没想到又忍住了?

这大半年来,他早已被繁重的政务缠得焦头烂额,做梦都想设立内阁,好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狩猎、游玩。可现在……方孝孺竟然不提了?!

额……

他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再次试探道:

“方爱卿……若是拣选正直贤能的大臣,以入‘御书房’,又当如何?”

他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

方孝孺却依旧不为所动,忽然微微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

“皇上,太祖当日也曾考虑过拣选正直贤能的大臣,以入‘御书房’。然而,太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额,

“因为……太祖认为,若是大臣入‘御书房’,则位高权重,难免会滋生骄纵之心,甚至结党营私,威胁朝廷啊……”

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到底要怎样?

朱棣的怒火有点压不住了。

……

“这……”

群臣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傻了眼——

方孝孺,你到底要搞什么?

一会儿说好,一会儿说不好?

这是要闹哪样?

杨荣、杨士奇等人更是气得牙痒痒。

“他娘的!”

“难道非要皇上求你吗?”

“你才肯说出来?”

建文朝的臣子们,则一个个吓得心惊胆战——

方孝孺啊,你不能这样玩啊!

会出事的!

群臣一片焦灼、腹诽之中,方孝孺感觉时机也差不多了,再上前一拜,大声说:

“皇上……”

“臣当时听太祖说过,说‘御书房’,既要能提出良策,又要能提出谏言,如此才两全其美……”

“因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朱棣身上。

“臣提议,设立‘内阁’!”

“时时给皇上提出良策,同时也匡正皇上的过失!既有谋,又有谏,如此方能两全其美!”

轰!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顿时一片哗然。

“内阁?”

“方大人竟然提议设立内阁?”

“……”

群臣议论纷纷,这时才看清楚了方孝孺的意图——

他先扯太祖,然后又用太祖的名义,提出设立内阁!

他方孝孺是太祖近臣,这话由他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况且,他已经发了两篇文章,说清楚了太祖废除宰相的来龙去脉……

原来都是为了做铺垫!

杨荣、杨士奇虽然松了口气,心里却忽然有种很不爽的感觉……

……

“内阁……”

朱棣听到这两个字,却是心中狂喜——

方孝孺啊方孝孺,你终于说出来了!

“好!”

“好!”

“好!”

他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当即就要准奏。

“皇上……”

这时,道衍却突然开口了。他压低声音,在朱棣耳边轻声说道:

“皇上,切勿操之过急……”

“再缓缓……”

他感觉很不对劲,但一时又想不到是哪里不对?只好让朱棣先缓缓,等退朝之后再细细商议。

哦?

朱棣想了想——

大师这是何意?

难道是怕方孝孺入阁?

一个御史而已,还能如何?

朱棣也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如果自己不马上答应,方孝孺又会谏这谏那。到时候,可就更麻烦了。要是内阁搞不起来,那才是损失最大的!

一念至此,

他的牛脾气上来了。

“准奏!”

“就依方爱卿所言!”

“设立内阁!”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皇上圣明!”

群臣见状,连忙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奉天殿。

朱棣也捋须大笑,待众人安静下来,他也不管道衍怎么使眼色,紧接着宣布了人选——

“杨荣、杨士奇、金幼孜、方孝孺、胡广……先五人吧!”

“明日起,五位爱卿即开始赞襄朝政!”

“退朝!”

朱棣感觉满载而归,大步走入后殿。

……

出了皇宫,已是傍晚。

夕阳的余晖洒在朱红色的宫墙上,给这座巍峨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

杨荣、杨士奇、胡广、金幼孜等人并肩而行,却都沉默着,气氛有些压抑。

“唉……”

杨士奇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

“出了个方孝孺,这事儿……不好办了啊……”

他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胡广也皱着眉头,附和说:“是啊,皇上本来的意思,内阁只是‘谋’,没有‘谏’……现在可好,方孝孺这一手,直接把‘谏’也给加上了……”

金幼孜则是一脸不忿,咬牙切齿地说:“这方孝孺,就是个搅屎棍!他这是要干什么?难道真以为自己是魏征了?”

杨荣一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

这时,他忽然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杨士奇。

“士奇兄,你说……皇上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杨士奇一愣,随即也停下了脚步,看着杨荣,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似乎有一点?我也不明白啊……唉!不管了!咱们也管不了啊!”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只不过,以后每天都要面对方孝孺这个大正人,我这头……有点大啊……”

说完,他苦笑了一声,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几个人都沉默了——

方孝孺这一手,的确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原本,内阁是皇上的秘书班子,说有权就有权,说没权也没权,一切都是皇上说了算。可现在,方孝孺却硬生生地把“谏”也给加了进来。

这,就让内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后,他们不仅要为皇上出谋划策,还要时刻提防着方孝孺的“谏言”。

这日子……想想都觉得头疼。

……

与此同时,郑赐府邸。

夜幕已经降临,但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

建文朝的臣子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高兴,有担忧,也有疑惑。

“奉和进入内阁,总是好事……”

王钝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顿了顿,又接着说:“否则,咱们建文朝臣,就一个也没有了……”

嗯嗯,

尹昌隆也点了点头,附和说:“是啊,总算是有个自己人了……不过……皇上应该是有点怕了奉和,这才匆匆准奏的……我担心,皇上会不会反悔啊?”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

黄福也皱着眉头,一脸凝重地说:“是啊……皇上的心思,谁能猜得透?”

“唉……”

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