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明的底蕴!

换源:

  听到于谦讲完蒙古联军的实力,众臣一时失声。

都知道贼酋势大,但是这次竟然聚集了这么多人马。

大明自开国以来,一直都是力压草原诸部,这次竟然要被打到京师,实在是始料未及。

这场京师保卫战,到底有多少胜算?

眼见除于谦外,众臣又开始犹豫起来。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道:“诸位也不用太过悲观,我大明此时各地还有兵马百万。”

“随时可以起兵来援,拱卫京师。”

于谦一听,连忙出声制止:“起兵勤王令,不可轻发。”

“一来路途遥远,贼酋随时可至,不一定会给我们时间。”

“二来擅自动兵天下震荡,形势会更加危机。”

“湖光和贵州的苗乱尚未平息,麓川之役才刚刚结束,西南也需要程设重兵,以防宵小作乱。”

“所以这起天下兵马勤王,万万不可。”

朱祁钰听完,只得再次请教:“于侍郎,那这京师保卫战,到底该么打?”

于谦闻言,再次来到地图前:“京师保卫战,第一就是要重建京营。”

“所以臣打算,调集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以及江北所有运粮军,来京听命,全部编入京营。”

“再号召自愿投效的百信、典吏和生员,当凑足不下于二十万兵马。”

这时于谦又掏出另一张地图。

“这是京师守备图,王爷,诸位大人请看。”

“我大明京师方圆十五里,城高四丈有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十八丈的护城河。”

“城坚,壕深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瓦剌人虽然野战凶猛,但是攻坚能力不足,面对京师这种坚城他们必是有力不逮。”

听到这,朱祁钰顿觉底气足了不少,这北京城放在封建王朝,简直是最顶级的战争堡垒,尤其对于游牧名族来说。

“那这军械,粮草可够使用?”

无论历朝历代,统兵打仗,都得奉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随说这一仗大明有坚城作为依靠,这粮草也是必不可缺。

当时土木堡之变,大明数十万军队后勤辎重、水源被断,也是导致大败的根源之一。

没饭吃,可是没人会替你卖命的。

于谦听完朱祁钰的提问,躬身回道:“臣已经盘查了京师武库,军器盔甲箭以及火器,京师基本没什么储备了,毕竟当初陛下亲征,当初所带军械基本全部出自京师。”

“不过南京军器大仓还是非常的充裕,臣昨夜已经整理成册,请王爷过目。”

说罢又掏出了一本册子,递了过来。

“盔、甲、战服、战旗约30余万件!”

“三眼铳、四眼铳、火铳、神箭、战车......约40万件!”

“甚至连火炮都有近千门!”

看着这零零总总,真是让朱祁钰大开眼界,虽然以前总是听说明朝火器发展即为凶猛,但是真看到这统计名单,还是让人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光是火铳一列就包含了近十种不同种类,至于其他从没听说的诡异火器,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

一种怪异的科幻感在朱祁钰心底升起,这就是大明的底蕴么。

朱叫门啊朱叫门,就这军械装备,你怎么能打输啊?

于谦顾不上他惊骇的表情,继续说道:“南京军器仓的武器,如果运送妥当,臣估计十月初就能运抵,绝不延误。”

朱祁钰点了点头,将名册递给了其余诸位大臣,同时问道:“剩下的问题就是粮食了,没有军械我们还可以拼命,但是没有吃的,那就不只是军队没有战斗力的问题了。”

户部尚书金濂闻言,当即起身回复道:“王爷,京仓现存粮食,已经不多,当时皇上出兵,并未从别的地方调粮,全是取自京师。”

“不过,目前通州各大仓,存粮估计还有1000余万担。”

“不过......”

说到这里,金濂脸上出现了为难之色。

“不过什么?。”

朱祁钰略有不解,既然有粮调用就是了。

金濂只得继续说下去。

“这通州至京师,日常调用自然毫无问题,但是现在时间紧迫,如需大量调用,目前户部实在是人手不足,就怕转运不急啊。

朱祁钰听后,摆了摆手。

“此事无妨,现在正是非常时期,瓦剌人随时可能出现,慢慢调运自然是不妥。”

“特事特办,各地援兵进京之前,可先往通州取粮运至京师。”

“同时可以召集青壮,征召百姓一同运粮。”

金濂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劝阻道:“王爷,征召百姓可行,但是各地援军自行取粮万万不可啊。”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各地备操军、备倭军本就疏于训练,军纪败坏,让门进城取粮,怕是容易给通州带来兵乱啊。

朱祁钰还真没想到这一茬,他的观念还没转换过来,总以为现在的军兵都和前世的子弟兵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呢。

这下他也发愁起来,原地不停踱步。

这时他停下脚步,抬头对金濂说道:“命户部、顺天府、通州府同时下令,此次运粮按转运粮食数量折算银钱,金尚书,你亲自监督,运粮一旦,就地兑现。”

金濂听完,觉得此事可为,当即应允。

朱祁钰又转身面向于谦,道:“于侍郎,为以防万一,特命你节制京营兵马,全权负责运送军械,调运粮食事务。”

“臣,于谦领命,十月初,确保京师无缺粮之忧!”

(求评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