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你怎么能不死呢?

换源:

  朱祁钰渐渐冷静了下来。

有些是急不得。

于谦也不在谈论刚才的事情,他没有追问郕王到底想在怎么求变,朱祁钰也没有在进一步追问。

两人保持了某些默契,开始闲谈了起来。

当聊到土木堡之战时,于谦忍不住的连胜叹气。

以前只知道土木堡败了,败的一塌糊涂。

朱祁钰追问细节之后,再一次被自己哥哥的离谱操作震的目瞪口袋,朱叫门您真是个人才啊。

现在从于谦嘴里知道了,朱祁镇的一系列操作不亏战神之名!

自古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结果,他御驾亲征,仅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来筹措军粮,然后发诏亲征,仓促北上,从下达诏书到出兵只用了五天。

五天啊!只有五天。

即便是到了后世,最强大的老美也没有能力只用五天就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

但是朱祁镇就这么做了!

结果就是大军尚未到达大同,明军已经开始缺粮,士兵饥疲交加,沿途多有僵尸。

这仗还没打,就快饿死了,这还打个屁!

而且出兵之时,太过仓促。

当时大军之中,并非没人提醒他。

英国公张辅一生征战,经验丰富无比。

但是他的谏言毫无作用,根本就连朱祁镇的面都见不到。

大军刚到阳和,还没见到瓦剌人的面,已经是减员无数,士气低落到了极限。

数位老臣联袂上书,恳求退兵,结果跪了一夜还是没见到朱祁镇的面。

大军继续北上!

等到朱叫门觉得确实没法打了,打算退兵的时候,悲剧的发生已经不可避免!

大明的文臣武将骨气还在,明知必死,除了极少数几人逃脱之外,其余全部战死殉国!

想到这里,朱祁钰更加的愤怒,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怎么都死了!

朱祁镇啊,朱祁镇,你不死,土木堡那数十万人合不上眼那,你怎么呢能不死呢!

大明自成祖开始,历经仁、宣三朝硕果仅存的三大营全部被他葬送在了塞外!

这一仗,不仅仅是损兵折将,更是打折了大明的脊梁。

让被压制了八十余年的蒙古诸部看到了大明的疲软,自此边境永无宁日!

让大明的文武彻底失去了信心。

他怎么能不死呢?

他若回来,一朝两帝,文武纷纷站队,党争一开更是生灵涂炭。

他若不死,然后等他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

在将于谦,王文,陈循、商辂等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将守卫京师的功臣妻女送给瓦剌人?

然后在看着他给王振立祠,给也先立庙?

刨了自己妻儿的坟墓,剥夺自己所有的荣誉,在给自己一个恶谥?

最后还能厚颜无耻的批评自己!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这些用在他身上的话,确被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论狠,是个朱祁钰也比不上朱祁镇啊。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方,秋风来袭有些凉了。

想着最后可怕的结局,恐怖的结局。

要想打破这个结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朱祁镇去死!

他不明白,景泰帝有一万个理由要杀掉朱祁镇,任何一条都是他去死有道。

但是唯一不能杀的理由,确将自己牢牢的困住了,那是他的兄弟啊!

景泰帝畏惧流言蜚语,畏惧史官手的笔!

但是他朱祁钰不在意,杀兄弑帝并不是没人干过,太宗文皇帝在千余年前就这么做了。

后世在意他手上的血么?不在意,大家更在意他的功绩。

现在的朱祁钰会,会在意别人的口诛笔伐么?

更不可能,罪人就该去死!骂我一万年,你也得死!

此时于谦肯定想不到,眼前的郕王心中所想。

对于他刚才的话,于谦也并没有回应。

虽然于谦现在,在心中已经有了废立的打算。

但是听了朱祁钰的话之后,他开始犹豫了。

任何时代,要进行变革,就需要绝对的权利,尤其是在封建王朝,没有皇帝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或者想要变革的想法,来自于皇帝本人。

他是想让朱祁钰登上大位,但是目的是为了稳住民心,是度过眼下的危局,而不是想要造反。

天地君亲师,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太难了。

至于郕王口中说的大明的未来,大明病了,他很赞同。

但是他还是犹豫,他跟郕王并不相熟,虽然这几日相处,这郕王并不像人们口中那么不堪大用。

但是历朝历代想要惊醒改革变动,哪有那么容易,万一他只是为了登上大位呢?

万一他只是一时兴起呢?

他赌不起,招不慎,满盘皆输

任何小小的变化,落在百姓身上,那就是雷霆一击,大明太脆弱了,大明的百姓更加的脆弱!

他需要在等等,在看看,这个郕王到底靠得住么?

“臣告退!”

他起身告辞,快步走出了郕王府。

(新人求评价,求指点,万分感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