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朱瞻基也开始重用宦官,制定翰林学士教导宦官们读书。】
【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此举导致明朝的宦官取得空间的机会,也为之后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
【仁宣时期,也潜存着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如边备松弛,军武空缺,屯政不理,导致京城防御潜伏着危机。】
任用宦官朱棣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他身边的宦官都还不错。
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
马钰关键时刻保社稷。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才是朱棣的关注点。
“边备松弛,屯政不理,军武空缺,唉,这才开国多少年,这么多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朱棣脸上露出愁容。
他心里明白。
现在的大名岂止这些问题,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去解决。
比如大明宝钞越来越不值钱。
民间越来越不信任朝廷发放的宝钞。
至于宝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去解决。
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诸卿,对于天幕所说之事,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底下的人都不说话了。
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
但大明俸禄太低,当官的总得想着办法弄钱。
他们知道事情的根结在哪里。
却无法去解决。
几乎所有的底层官员都需要捞偏门。
谁把这个问题指出来。
相当于跟所有的底层官员为敌。
纵使他们身居内阁高位。
也不敢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
..
【朱瞻基做了很多事都是葬送大明盛世的关键,朱元璋和朱棣在地底下看到了,估计要掀开棺材板抽他。】
东宫,正院。
朱瞻基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不用朱棣掀开棺材板。
直接就可以抽他。
他的命可真苦呀。
华夏三四千年都没出过这种事。
怎么到他这就有了?
【他登上皇位后,接连干错了三件事,每件事至少让大明减寿50年。】
【剩下的两件事不在这赘述,单说他做的最蠢的一件事,那就是废后!】
【他废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胡皇后,将其赶到寺庙出家,选择了朱祁镇作为太子,断送了大明五代明君的希望。】
【他改立皇后,册封自己的皇妃孙氏为皇后,这个人就是大明第一妖后孙若微。】
【朱瞻基哪里都好,有一点跟朱棣和大胖不能比,就是看人识人的眼光。】
东宫,别院。
朱瞻墡有些诧异的望向孙氏。
“你真的叫孙若微?”
孙氏点头,“奴婢娘家名确实叫若微。”
“哦,我以为这是后世电视剧随便给你起的名字。”
“殿下,何为电视剧?”孙若微开口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随便一说。”
孙若微望向朱瞻墡的眼神有些奇怪。
以前身为太孙嫔。
他对这个太孙五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两个人的人生根本不会有交叉。
一个是大明未来的妃嫔,一个是不奉旨不能入京的藩王。
谁知天意弄人,天幕降临,改变了她的命运。
一个只有14岁的太孙嫔。
竟被冠以妖后的头衔。
还被当今陛下赐给朱瞻墡为婢。
.....
紫禁城,乾清宫。
朱棣的眼中浮现出一抹杀机。
随即慢慢地隐去。
他有些后悔将孙氏赐给朱瞻墡了。
“塞哈智!”
“属下在!”
“孙氏在瞻墡院中如何了?”
“回陛下的话,皇孙确实将孙氏当奴婢看,晚上并没有招其侍寝,孙氏在皇孙那里倒还算守规矩。”
“哼,这才两三天而已,让锦衣卫对孙氏严密看管,若有什么异动,第一时间报朕知道。”
“属下遵命!”
在场的臣子都能看出来朱棣对皇孙朱瞻墡不一样的态度。
夏元吉率先跪倒在地。
“臣恳请陛下赐死孙氏,不给她祸害我大明朝纲的机会。”
金幼孜却是不同意夏元吉的提议。
“夏公,此女并无犯错,怎可草菅人命,若是被外人知道原因,天家颜面何在。”
“金公此言差矣,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应将一切威胁大明江山的威胁消灭在萌芽当中!”
“我认为此举不妥,孙氏.....”
朱棣头都大了,连忙制止两人的争执。
“别吵了,事情还没到那个份儿上。孙氏现在不过才14岁而已,她的罪不至死。”
.....
【胡皇后几乎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无过被废的皇后。】
【凤辇承载千秋梦,贤德难挽帝王心。】
【她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皇后,明太宗朱棣钦点的皇太孙妃。】
【她身姿婀娜,气质如兰,心怀仁德,仪态端庄,尽显母仪天下之风范。】
【然而,宣宗宠爱孙氏,她被以“无子且体弱”为由,褫夺皇后之位,让其退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法师。】
东宫,正院。
张氏看了一眼天生貌美的胡氏,心里叹了一口气。
她对这个儿媳妇是相当满意的。
但儿子似乎对胡氏天生反感。
成为太孙妃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同房。
跟孙氏没有同房是因为年龄问题。
不与胡氏同房完全是心情问题了。
胡氏此时低垂眼眸,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朱瞻基显得很烦躁。
天幕将他的所有事都说了出来,并且无限放大。
仿佛他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错误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