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马钰早早的来到东宫。
让人将朱瞻墡叫了出来。
朱瞻墡看到来人竟是马钰。
顿时有些吃惊。
“马公公,你这是?”
“殿下,奴婢奉陛下之命来给您送银子,陛下知道您月例银不多,特从内帑拿出银两,便是让殿下不再委屈了自己。”
朱瞻墡闻言很是感动。
当看到马钰塞给他一摞纸票子的时候。
脸上顿时就跟便秘了似得。
他以为朱棣会给他真金白银,没想到竟是大明宝钞。
朱瞻墡连忙摆手。
“不不不,朝廷各处急需用银,北方蒙古各部也需肃清,孙臣何德何能敢动用皇爷爷的内帑。”
“陛下知道殿下一片赤诚孝心,朝廷虽然急需用银,却也不差这一千两,还请殿下收下。”
朱瞻墡一脸的嫌弃。
朱元璋推行宝钞之后,一直以来印制无度。
虽说不至于成为废纸,却也差不了多少。
到了永乐二十年。
一贯大明宝钞相当于十五文铜钱。
这一千两的大明宝钞。
满打满算相当于二十两白银。
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马钰从朱瞻墡的表情看出了一些端倪。
“殿下,您快收下吧!奴婢还要回去复命呢!”
“不要不要!打死也不要!”朱瞻墡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
“殿下.....”
马钰还想劝说,直接被朱瞻墡打断。
他真的想跟对方说,这玩意儿狗都不用。
只是,朱瞻墡胆子小,他不敢说。
这番话让朱棣知道了,一顿打是跑不了的。
“马公公,你回去跟皇爷爷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皇爷爷的内帑,孙臣不敢接受。”
马钰脸色有些奇怪。
皇孙殿下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马钰没有办法,只能回去复旨。
朱棣刚刚结束早朝,看到马钰匆匆忙忙的回来了。
“怎么样?那小子是不是很感动?”
“陛....陛下,皇孙殿下他,他没收?”
“没收,为何没收?”
“殿下他说打死也不要!”
朱棣怒道:“这个臭小子,他还说了什么?”
“殿下还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陛下的内帑,万万不敢接受。”
朱棣怔了一下。
话是好话,但听起来为啥这么别扭?
“这小子是发自内心的?”
“那个....奴婢不敢说!”
“在朕面前还敢语焉不详?快说!”
朱棣并没有生气,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奴婢看皇孙似乎有些嫌弃这宝钞的意思!”
一旁的杨士奇等人这才恍然。
怪不得皇孙不收。
原来陛下赏的是宝钞。
换作他们也不会收!
这宝钞,狗都不用!
“嫌弃宝钞?”朱棣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大明宝钞在民间什么样他是知道的,但又没有办法。
宝钞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他承继大统,总不能禁绝了祖制吧?
并且他心里对大明宝钞爱恨交加。
宝钞印多少他说了算,朝廷一旦没了钱粮,他就加印宝钞。
恨是因为这东西贬值太快。
据说宝钞的价值十不存一。
朱棣还是有些乐观了。
他可能不知道,宝钞在民间已是百不存一。
“这个臭小子!难道他不知道吗?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朕赏他银子竟敢拒绝!马钰,速去东宫将这小子宣进宫,朕要让他知道长者赐不敢辞的道理!”
“奴婢遵旨!”马钰一脸苦相。
朱瞻墡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马钰去而复返。
“什么?皇爷爷招我入宫?”
“是啊,陛下正在等着呢。”
“我不去!去了要挨揍!”朱瞻墡才不上当。
刚刚拒绝了朱棣的大明宝钞,他可不想去触霉头。
马钰都傻眼了。
拒绝皇帝宣召,皇孙殿下算是国朝第一个了吧?
“殿下,别开玩笑了,快随奴婢进宫吧!”
“谁跟你开玩笑了,你是不是在皇爷爷面前说我的坏话了?”
马钰脸上浮现出尴尬的神色。
坏话他倒是没说,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殿下,奴婢怎么敢妄议宗室呢!陛下要等急了,您若是拒绝陛下宣召,就不是挨揍那么简单了。”
朱瞻墡也不是真正的拒绝进宫。
只是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已。
闻言只能垂头丧气的跟着马钰进宫。
早知道收下宝钞就好了。
起码省下一些麻烦。
朱棣此时端坐在乾清宫东暖阁。
杨荣、杨士奇、夏元吉和金幼孜坐在下首。
几人都在等待着天幕的开启。
朱瞻墡被带进东暖阁后,一一同众人行礼。
四人好奇地打量着最近名声鹊起的朱瞻墡。
以前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皇孙。
现在却是争先目睹大明未来第一皇叔的风采。
朱棣板着脸说道:“朕好心赐予你银钱,须知长者赐不敢辞,你为何拒绝?”
朱瞻墡早已摸透了朱棣的脾气。
知道这位永乐大帝最讨厌怂包。
在他面前有些骨气反而不是坏事。
“皇爷爷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朕当然要听实话!”
“实话就是,大明宝钞在民间已如废纸一般,搞得民怨沸腾,皇爷爷虽是有旨强制使用宝钞,但......”
朱棣勃然大怒,众臣同样脸色一变。
“小畜生!宝钞乃太祖高皇帝所推行,乃是祖制,你竟说其如同废纸,你胆子太大了!”
朱瞻墡小声嘀咕道:“非要听实话,我说了实话,又不高兴了!”
“你在嘀咕什么?”
“啊,孙臣说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孙儿妄议祖制,实在该死!”
朱棣差点被气笑了。
朱瞻墡嘀咕的声音虽小,但他听了个真真切切。
宝钞的情况如何,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也急切想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来。
“唉,朝廷银钱短缺,每年支出巨大,若不印制宝钞,朕还能如何?许是连官员俸禄都发不出来!”
朱棣也很愁。
朝廷没钱,只能印宝钞,越印贬值的越快,越是贬值,就越要多印。
朝廷的财政已然是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皇爷爷,正是因为银钱短缺,才不应滥发宝钞,透支朝廷信用,导致百姓谈宝钞色变。”
“那该如何呢?”朱棣似是自语似是询问。
“皇爷爷,其实这事不难解决,只是需要时间,朝廷可....”
就在这时。
一个宦官疾步走了进来。
“陛下,天幕开启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