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朱棣皱了皱眉头。
天幕最后一句话虽是调侃。
但让他听起来有些不舒服。
将李景隆、齐泰和黄子澄当成靖难的功臣。
岂不是将靖难之役说成了儿戏。
埋没了功臣们的功绩?
“丘福、朱能虽无帅才,却也是难得的将才,让天幕如此一说,倒显得他们两人的无能了。”
朱瞻墡这时候说道:“皇爷爷,古代的任何一场战争拿到现在,无非只是一句话而已,没有经历过当时的场景,怎能想象到战争的残酷性。”
“嗯,说的不错!靖难之役中,朕无数次身处险地,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皇爷爷最初的八百人起兵靖难,打败了举朝廷之兵的几十万,可谓缔造了古今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与其说皇爷爷麾下的功臣能力不济,倒不如说是皇爷爷的光芒掩盖了他们原本的能力。”
“哈哈哈!也没你小子说的这么玄!”
朱瞻墡的一记马屁说的朱棣舒服极了。
四位大臣也不禁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位皇孙以前不显山不露水。
现在来看,各项能力竟是不输给太孙殿下。
未来几年的朝堂上。
有热闹可以看了!
..
第四天的天幕结束。
朱瞻墡拜别朱棣回了东宫。
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太监。
每人身上被了500两白银。
朱棣将1000两宝钞换成了真金白银。
可见对这个皇孙是多么的满意。
只是朱瞻墡有些奇怪。
以朱棣的性格,怎么对宝钞和隐田的事情不再询问,仿佛事情没有发生过。
难道这位永乐大帝知道事情过于艰难。
心里已是放弃了?
回到自己的院落。
没一会王昶便端着一碗银耳羹走了进来。
“殿下,太子妃娘娘亲手熬的银耳羹,奴婢热了又热,一直等着您回来。”
朱瞻墡接过来放到了案几上。
他对银耳不太感兴趣。
前世涮火锅和麻辣串都吃到恶心了。
“孙若微,这碗银耳羹赏给你了,听说女人吃了对身体有好处。”
孙若微则是低着头,“奴婢不敢!”
王昶连忙说到:“哎哟,殿下,这可是太子妃娘娘亲手熬制的,选用的可是上好的银耳,一匣至少得四十多两银子。”
朱瞻墡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
“夺少?四十两银子?”
“可不是吗?这还是昨天刚刚送进东宫来的新鲜银耳,快马从南方送来的,为了保持银耳的新鲜,有的还挂在木头上,现在吃起来口感最好了!”
朱瞻墡没有听到王昶又说了什么。
他的心里一直在重复着银耳的价格。
四十两银子!
一小匣竟然要四十两?
后世烂大街的银耳竟然要这么贵?
“王昶,你现在去厨房,将挂有银耳的木头给我拿来,有多少要多少。”
王昶虽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但还是躬身答应了下来。
朱瞻墡想起了后世的银耳种植。
只要温度适宜,便可以零成本种植出这个时代天价的银耳来。
王昶这一去,便是小半个时辰。
就在朱瞻墡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王昶终于回来了,手里拎着两截腐木,上面还有几颗不大的银耳。
一看到朱瞻墡,他便叫起了苦来。
“殿下,奴婢去厨房正好碰见了谢公公,他死活不肯把带有银耳的木头交给奴婢。”
“你没跟他提我?”
“要不说还是殿下的面子大呢,奴婢提了是殿下需要,谢公公二话不说,就将这两截木头交给了奴婢,还托奴婢给您带好。”
朱瞻墡笑了笑,接过了一截木头,顿时眼前一亮。
腐木上有两朵不大的银耳,正好可以用来做原种。
“发财了!这下真的发财了!”朱瞻墡激动的自语道。
王昶和孙若微有些奇怪的望向他。
发财了?
哪里发财了?
朱瞻墡将处理腐木的步骤告诉了王昶,然后自己开始那些银耳的原种。
王昶不愧是宦官,做事非常的仔细。
严格按照他教授的程序。
足足忙了半个时辰,将腐木磨成了细细的木屑。
朱瞻墡把几朵银耳原种剪成小块,然后与木屑混合。
最后,将这些混合物装进了一个容器了。
“殿下,您这是干嘛呀?”
朱瞻墡神秘的一笑。
“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他在东宫开展赚钱大计。
而此时的紫禁城中,朱棣却是陷入到了沉思。
无论宝钞还是隐田之事都太大了。
大到他这个天子也不敢轻易触碰。
唯恐天下动荡士林大乱。
“马钰,你说朕该如何?明知此乃朝政弊端,却是无可奈何。唉,这个天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陛下,奴婢只会伺候人,这些国家大事,奴婢是不懂的。”
“朕当然知道你不懂,朕只是有感而发。朕却是没有想到,瞻墡皇孙的眼光如此独到,竟是能够一眼就看到朝政的弊端!”
马钰陪笑道:“皇孙聪慧,不然如何能成为大明第一皇叔呢!”
朱棣闻言哈哈大笑。
“你说的没错!此子文武兼备,他不像他的父亲,却是与朕有几分相像。”
马钰低着头,眼睛当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陛下有几十个皇孙。
这些赞誉之词以前独属太孙一人。
进入却是只字不提太孙。
马钰心道,难道天要变了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